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余躍華的詩:質樸、透徹,直擊肺腑

余躍華的詩:質樸、透徹, 直擊肺腑

▓ 周賢望編述

一、先讀余躍華的一首詩:

《今 心》

老曹是快遞員

這七八年

我倆幾乎每天都能見面

送貨一次, 收貨一次

簽收時匆忙些

說不上一句

黃昏時分, 他來收貨

邊簽邊裝貨

總能聊上幾句

天氣、行情、時事、玩笑

兩年前的三四年裡

我和父親不一定

每週都能見面

也不一定能多說一些

後來, 他走了

生前的他

最好也做快遞

每天兩次, 來我這裡

順便聊些事體

現在, 每年清明

去看他, 也就一次

想多去幾次

只在夢裡

好在晨光

喚我們起來

也擦亮他的碑

無病無痛的他

來去自在

二、再看看余躍華何許人:

也許你和我一樣, 還在上面這首詩的情境中, 心情還未能平復下來。 這首詩讓我的心顫抖得厲害。

余躍華, 1971年10月生於浙江天臺縣。 已出版詩集《愛的天籟》(1993年)《靈泉》(2001年)《道場》(2012年)《泥》(2013年)《根》, 詩作被《詩選刊》《詩刊》《星星》等刊物選發。

余躍華是我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作家班進修時的同班同學, 那時的他, 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幾個同學之一, 也是已經出版個人作品集的少數同學之一, 給我的印象是:樸素、少言、敏感、孤獨。 作家班主要是培養小說家的, 但他只寫詩。 結業之後, 不像大多數同學那樣留在北京, 而是回到他的家鄉浙江省天臺縣去了。

天臺這個地方, 是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佛教有所謂大乘八宗之說, 這八宗就是律宗、三論宗、天臺宗、法相宗、華嚴宗、真言宗、禪宗、淨土宗), 天臺宗有個詩僧叫“寒山子”的, 他的詩句淺顯通俗, 明白如話, 卻深蘊哲理, 發人深省。 余躍華對寒山子崇敬有加, 其詩風, 也與寒山的詩風一脈相承。

這是詩人余躍華在出差路上請路人甲幫他拍給此文的專照。 剛剛拍的。

大約10年前, 他創辦了他的企業, 現在是浙江“華耐”企業的總經理。

三、再來讀幾首余躍華的詩:

關係

和尚說:誰和誰沒關係

和尚說:誰和誰有關係

和尚說:誰和誰有一點關係

誰和誰不可能沒有關係

我在蒲團上埋頭悟佛

可沒關係的話

不可能不強忍著笑痛的肚皮

我問和尚:我和你和尚有沒有關係

和尚說:我三年了不出廟門

可我與你還是有些關係

我想和尚心知肚明

只有我仍蒙在鼓裡

我的嘀咕:這大約是詩人在學拾得和尚與寒山子對話?“我仍蒙在鼓裡”。

老 木 匠

都說我請來的老木匠有些古怪

跟著他, 來到木材市場

心裡直打鼓

看他能給我選些什麼梁木

我中意的挺拔順溜的木頭

他夾煙的手來回晃悠

“無筋無骨的東西

用不到那上面去!”

鄉親們說了

一等一的師傅不選二等的活計

能不依了他滿市場逛去

那天, 顛著暮色運回的一車

都是些渾身疙瘩的傢伙

接著的那些個日子

他的汗珠和反復打磨的

他那把板斧

便在這些傢伙身上飛舞

我的嘀咕:什麼才是棟樑之才?順溜的不是。

紙 皮 核 桃

拿起兩個, 用力一捏

起碼有一個先碎

自然, 這個你先享用

接著再添一個

重新用力

也會有一個裂開

那便是說

最終會有一個在你手中

可等著它的

是你的牙齒

還有手邊的刀背、石塊或錘子

你說是不是

我的嘀咕:我說是。 這首詩與上面那首合起來讀, 我感覺好無奈!

藏 品

我把他們逢年過節

送來的杯子

藏進櫃裡

接下來多少年

滿心歡喜送來的

我都要大大方方收起

等湊齊了生旦淨末醜

就從多餘的

請出一個

泡上烏龍, 養神

閉目, 聽她們

人間的悲苦

只在我家的櫃子裡開鑼

我的嘀咕:我想說, 余躍華同學, 你就像個和尚!

熟 路

在熟悉的平橋開車

經過某些熟悉不過的路段

眼看路上空無一人

也愛按響喇叭,提醒兩下

不為別的

只為去世于此的鄉親

他們的魂兒,早早躲開

不再被埋頭飛馳

鋼鐵的怪獸撞個粉碎

我想好心的雲梯

會張開雙臂護送他們回來

多好的鬧暖的日子

總被好心腸的風兒

烘在手心的人間

多美的畫幅,同台展閱

我的嘀咕:好柔軟啊!

伍兄弟

鄰居老大哥日漸與床無緣

淩晨三四點就要下地幹活

或去釣魚

在他把始豐溪裡的

魚兒們釣到桶裡的那一刻

他很快樂,在他把大小不一的魚兒

送給鄰居們的那一刻,他更開心

我愛在他送來的魚裡

挑出個頭小的

趁著日暮,放歸不遠處

流向始豐溪的小河

記得有一回是五條

差不多機靈的小鯽魚

我稱他們伍兄弟

我願兄弟們和我一樣傻

一樣歡快!刷刷刷順流而下

趕在天黑前回到家鄉

我的嘀咕:關於放生,多數人會放在某個寺廟前面的水池裡,少數人會放回它們來的地方,詩人余躍華是少數。

狼 伴

小時候,聽爺爺說他年輕時

出門在外,走夜路

總被孤狼盯住

你停它停,你行它行

稍不留心,會被它撲倒

當了點心

後來回想,那麼兇險的夜

相比了,還算安全

自從有狼作伴

一路上,就沒了惡狗,山賊

和另一群狼,半路攔截

時行時停,到了中年

回頭,才發現

我的狼

也離時常發麻的後背不遠

我的嘀咕:這很像寒山子在天臺山各處題詩的情境,當然,那也是俗世。這詩讓我心生佩服。

女 樹

閑下來,出門走走多好

路邊碰見你,更好

我想抱抱你

就真的,撲了上去

我心底的鯉魚

一條,一條撲通撲通你懷裡

你有比我壯實的腰身

比我多得多的皺紋

我多像頑童,想鬧了鬧騰一會

沒心沒肺走開

剛才,不好意思想起

要是算一算你的年紀

抱了又抱的每一棵

都是害羞的少女

君 子

瞞著養花的妻

夏日裡,身上長出的

泥丸,一個接一個

分給花盆裡的

君子蘭兄弟

兄弟!兄弟

你與我,還有泥

有緣團聚,卻那麼的

不合時宜,能一起

偷著樂呵的

也就這麼點

見不得人的出息

愛 經

說好了,三百年後回來

那年,今天的山還在

今天的河更清,更美

好好的人,多麼實在

心裡有愛

銜著雨點的雲兒

撒著歡兒飛

三百年後的香樟

等你來愛,那時

不管你抱不抱得過來

這塵世的情懷

手把手,暖暖合圍

我的嘀咕:上面三首,比愛情更愛情……

有 路

騎車從平橋鎮回家

在途經一段坑窪的街路時

一包新買的豆腐乾和

別的幾樣小菜

從鬆動的搭衣架上

滑脫下來

前行小半裡才調頭回來

遠遠見他

鬚髮花白的老漢剛好拾起

哈哈哈笑對同伴們

自個兒拿回家

炒菜吃酒的賀喜

我笑而不語,從他們身邊

騎回菜場去,把剛才騰起笑聲的

一大包菜,重新再買

有什麼不可以

要是你說我丟了東西

我看未必

二十多年前,奶奶

常在誦經的老人會上

念起她大孫子躍華的

這件傻事

如今,那一大桌圍坐了

嘻哈嘰喳的婆婆們

大半已隨浮雲西行

要是你說她們沒回這裡

我看未必

我的嘀咕: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佛性,一種生命深處的覺悟,感動,佩服!

丟 人

那麼多我

一路上,找我

找了多少個我

丟了自個兒的我

丟多少個我

揀得回一個我

自個兒的我,那個

誰也不要的我

有那麼多我

失魂落魄,也就有

那麼多自個兒的我

還在回家的路上

我的嘀咕:自我的追問,生命的審視,有多少人迷失,又有多少人在回家的路上啊!

四、余躍華詩觀

我以為,純粹的詩是那純金般不含雜質的詩。它有著真誠、崇高或引領人升向高處的情感;美學意義上恰到好處的素樸的語言;柔美舒暢或激蕩心弦的韻律,以及這首詩裡飄逸自如,卻厚實的永不風化的內蘊。

說的是熱愛詩歌,求本溯源是熱愛生命。生命來之不易,比詩歌珍貴,飽含深意。詩意的人生,該是有著節奏和優美韻律的、恰如其分的人生。就過程而言,做好一個人比寫好一首詩更為高妙。

五、聽聽別人怎麼說他的詩:

彭一田先生在為余躍華的第五本詩集《根》寫序言時評述:“詩人余躍華從探尋人間世相的宏大題材入手,試圖以詩意的言說來把握世界的本相,由詩歌構建人與世界嶄新的關係。余躍華的詩呈現著源頭性詩人的精神氣象。”

北師大文學院陳雪虎教授則說:“讀躍華的詩,我明明感受到,他的詩是從生活中來的,又是在生活中的,與生活若即若離,而又不即不離的,是一種思理清新、意趣盎然的境界。譬如《關係》這首詩,出入古今世理,儒道釋皆通其義,顯然此間世界或諸世界,之於語、詩、思乃至站行坐臥,都是自在一體的,而非截然兩橛而自治分立的。也正由此,詩之骨、之肉、之神、之趣滲透於生活之中,並且理趣迭出,意味深長。再比如《老木匠》《生意》等,都是現實感很足、很樸質的詩作,寫作和閱讀都能讓人迅速接通生活和世界,領悟並感慨。這樣說來,能夠在詩藝和生活之間遊刃有餘而無隔閡,體格更高,風神俱足,方是高妙的境界。”

我再嘀咕一句:“感覺大凡寫詩的人,多少都有點虛榮心,而我從余躍華的詩裡,看不出一點點假。”

你說呢?

眼看路上空無一人

也愛按響喇叭,提醒兩下

不為別的

只為去世于此的鄉親

他們的魂兒,早早躲開

不再被埋頭飛馳

鋼鐵的怪獸撞個粉碎

我想好心的雲梯

會張開雙臂護送他們回來

多好的鬧暖的日子

總被好心腸的風兒

烘在手心的人間

多美的畫幅,同台展閱

我的嘀咕:好柔軟啊!

伍兄弟

鄰居老大哥日漸與床無緣

淩晨三四點就要下地幹活

或去釣魚

在他把始豐溪裡的

魚兒們釣到桶裡的那一刻

他很快樂,在他把大小不一的魚兒

送給鄰居們的那一刻,他更開心

我愛在他送來的魚裡

挑出個頭小的

趁著日暮,放歸不遠處

流向始豐溪的小河

記得有一回是五條

差不多機靈的小鯽魚

我稱他們伍兄弟

我願兄弟們和我一樣傻

一樣歡快!刷刷刷順流而下

趕在天黑前回到家鄉

我的嘀咕:關於放生,多數人會放在某個寺廟前面的水池裡,少數人會放回它們來的地方,詩人余躍華是少數。

狼 伴

小時候,聽爺爺說他年輕時

出門在外,走夜路

總被孤狼盯住

你停它停,你行它行

稍不留心,會被它撲倒

當了點心

後來回想,那麼兇險的夜

相比了,還算安全

自從有狼作伴

一路上,就沒了惡狗,山賊

和另一群狼,半路攔截

時行時停,到了中年

回頭,才發現

我的狼

也離時常發麻的後背不遠

我的嘀咕:這很像寒山子在天臺山各處題詩的情境,當然,那也是俗世。這詩讓我心生佩服。

女 樹

閑下來,出門走走多好

路邊碰見你,更好

我想抱抱你

就真的,撲了上去

我心底的鯉魚

一條,一條撲通撲通你懷裡

你有比我壯實的腰身

比我多得多的皺紋

我多像頑童,想鬧了鬧騰一會

沒心沒肺走開

剛才,不好意思想起

要是算一算你的年紀

抱了又抱的每一棵

都是害羞的少女

君 子

瞞著養花的妻

夏日裡,身上長出的

泥丸,一個接一個

分給花盆裡的

君子蘭兄弟

兄弟!兄弟

你與我,還有泥

有緣團聚,卻那麼的

不合時宜,能一起

偷著樂呵的

也就這麼點

見不得人的出息

愛 經

說好了,三百年後回來

那年,今天的山還在

今天的河更清,更美

好好的人,多麼實在

心裡有愛

銜著雨點的雲兒

撒著歡兒飛

三百年後的香樟

等你來愛,那時

不管你抱不抱得過來

這塵世的情懷

手把手,暖暖合圍

我的嘀咕:上面三首,比愛情更愛情……

有 路

騎車從平橋鎮回家

在途經一段坑窪的街路時

一包新買的豆腐乾和

別的幾樣小菜

從鬆動的搭衣架上

滑脫下來

前行小半裡才調頭回來

遠遠見他

鬚髮花白的老漢剛好拾起

哈哈哈笑對同伴們

自個兒拿回家

炒菜吃酒的賀喜

我笑而不語,從他們身邊

騎回菜場去,把剛才騰起笑聲的

一大包菜,重新再買

有什麼不可以

要是你說我丟了東西

我看未必

二十多年前,奶奶

常在誦經的老人會上

念起她大孫子躍華的

這件傻事

如今,那一大桌圍坐了

嘻哈嘰喳的婆婆們

大半已隨浮雲西行

要是你說她們沒回這裡

我看未必

我的嘀咕: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佛性,一種生命深處的覺悟,感動,佩服!

丟 人

那麼多我

一路上,找我

找了多少個我

丟了自個兒的我

丟多少個我

揀得回一個我

自個兒的我,那個

誰也不要的我

有那麼多我

失魂落魄,也就有

那麼多自個兒的我

還在回家的路上

我的嘀咕:自我的追問,生命的審視,有多少人迷失,又有多少人在回家的路上啊!

四、余躍華詩觀

我以為,純粹的詩是那純金般不含雜質的詩。它有著真誠、崇高或引領人升向高處的情感;美學意義上恰到好處的素樸的語言;柔美舒暢或激蕩心弦的韻律,以及這首詩裡飄逸自如,卻厚實的永不風化的內蘊。

說的是熱愛詩歌,求本溯源是熱愛生命。生命來之不易,比詩歌珍貴,飽含深意。詩意的人生,該是有著節奏和優美韻律的、恰如其分的人生。就過程而言,做好一個人比寫好一首詩更為高妙。

五、聽聽別人怎麼說他的詩:

彭一田先生在為余躍華的第五本詩集《根》寫序言時評述:“詩人余躍華從探尋人間世相的宏大題材入手,試圖以詩意的言說來把握世界的本相,由詩歌構建人與世界嶄新的關係。余躍華的詩呈現著源頭性詩人的精神氣象。”

北師大文學院陳雪虎教授則說:“讀躍華的詩,我明明感受到,他的詩是從生活中來的,又是在生活中的,與生活若即若離,而又不即不離的,是一種思理清新、意趣盎然的境界。譬如《關係》這首詩,出入古今世理,儒道釋皆通其義,顯然此間世界或諸世界,之於語、詩、思乃至站行坐臥,都是自在一體的,而非截然兩橛而自治分立的。也正由此,詩之骨、之肉、之神、之趣滲透於生活之中,並且理趣迭出,意味深長。再比如《老木匠》《生意》等,都是現實感很足、很樸質的詩作,寫作和閱讀都能讓人迅速接通生活和世界,領悟並感慨。這樣說來,能夠在詩藝和生活之間遊刃有餘而無隔閡,體格更高,風神俱足,方是高妙的境界。”

我再嘀咕一句:“感覺大凡寫詩的人,多少都有點虛榮心,而我從余躍華的詩裡,看不出一點點假。”

你說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