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德江縣煎茶鎮“三變”改革亮點紛呈

為加快推進全鎮農村深化改革工作步伐, 啟動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確保“十三五”農村改革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煎茶鎮以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為宗旨,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 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 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創新探索“三變”+鄉村旅遊+特色產業+精准扶貧發展模式, 成效顯著, 亮點紛呈。

一是規範“三變”產權載體。 切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 當前該鎮21個村(社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 正式進入簽訂協定和頒證階段,

結合前兩年完成的宅基地使用權、林權、房屋所有權等確權頒證, 農民賴以生存土地、房屋、樹林等權屬終於有了“量化指標”, 並“實至名歸”, 老百姓可以把“自家的東西”拿出來說事了, 為農村產權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搭建了平臺、創造了條件。

二是搭建“三變”產業平臺。 緊緊抓住全省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煎茶與縣城同城化發展的機遇, 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在主幹道沿線以園區化觀光農業為主, 在地理條件相對較差的村, 以生態經果林為主要產業, 在地廣人少的山區村, 以生態養殖業為主, 各村形成切合實際、各具特色的產業, 切實為“三變”搭建好產業平臺。

三是培育“三變”承接主體。 指導各村成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微型企業、涉農產業發展公司等, 並積極鼓勵這些經營主體參與到“三變”改革中來, 為“三變”提供承接載體。 截止2016年底, 已建成各類專業合作社110個, 其中種植、養殖類專業合作社59個, 集體經濟合作聯社21個;建成微企28家, 其中農副產品加工11家;建成涉農產業公司3家。

四是建立“三變”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農戶產權利益保護體系, 建立完善農村產權流轉合同登記備案制度, 加強流轉、交易行為的指導和監管, 切實將保護農戶產權利益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落實, 納入重大事項進行督查, 堅持防止損害農戶產權利益的現象, 讓貧困群眾從分散化向組織化轉變, 從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

如重華村和中夥村的生豬代養專案, 實行“公司+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模式運行, 公司按150元/頭支付合作社代養費, 所得收益按照村集體經濟占40%, 貧困農戶占60%進行分配;新場食菌基地, 實行“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運行, 利益分配按“43111”的方式進行, 即企業占利潤總額的40%, 貧困戶占30%, 村集體經濟占10%, 一般入股戶占10%, 土地流轉戶占10%進行分配。

五是推動“三變”落實到位。 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實施、農戶參與的方式, 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多管道增加群眾經濟收入, 拓寬農村發展路子, 助推和幫助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盤活農村資產, 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加積累。

成功探索出“三變”+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圍繞生態文明, 打造4A級景區, 把綠水青山變成銀水金山。 在該鎮新場集中規劃建設10000畝的“煎茶水鄉”景區, 第一期占地1500畝已建設完成, 其所處位置原是難以耕作的沼澤地, 多年來資源一直被閒置浪費, 通過“三變”改革, 實行土地集中流轉, 讓群眾有土地流轉收入、就地務工收入、景區營利分紅收入。

成功探索出“三變”+特色產業發展模式。 依託現代高交農業示範園區和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 大力推進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該鎮新場食用菌基地, 集觀光、體驗於一體, 現建成6500m2的生產廠房, 10000m2育苗大棚、27萬m2的室外栽種場, 1.5公里的彩色參觀道, 3個蓄水池共600m2, 2700m的噴灌管網, 園區綠化全面結束, 年生產菌棒150萬棒, 產優質幹菌120噸, 利潤300多萬元;引進苗夫公司在新場規劃建設德江陶緣農旅綜合體項目,

占地3000畝, 總投資4億元, 打造集“現代農林觀光, 百花林地觀賞, 婚慶攝影度假, 風情水陸體驗”於一體的綜合農旅專案;華晨集團規劃建設花卉苗木和精品水果基地3200餘畝, 現已實施完成1500畝;全鎮發展核桃15000八餘畝、花椒2500餘畝, 這此專案的實施, 既是產業發展, 又是景區景點, 還為生態添綠

成功探索出“三變”+精准扶貧發展模式。 抓住當前脫貧攻堅政策機遇, 將扶貧資融合到“三變”改革中, 使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利用產業扶貧資金30萬元為重華、中夥2個貧困村各建1個500頭規模的標準化養豬場, 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 引進萬頭生豬養殖場提供仔豬、飼料、技術、防疫等服務, 由村集體負責集中代養,生豬出欄後,由公司按150元/頭支付代養費,村集體所得收益按照村集體經濟占40%,貧困農戶占60%進行分配;小溪村以“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利用40萬產業扶貧資金發展100畝生薑產業,所得利益按“3:1:6”的比例進行分紅。新場食用菌基地,帶動周邊50戶貧困戶、200貧困人口的脫貧。(煎茶鎮黨政辦)

由村集體負責集中代養,生豬出欄後,由公司按150元/頭支付代養費,村集體所得收益按照村集體經濟占40%,貧困農戶占60%進行分配;小溪村以“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利用40萬產業扶貧資金發展100畝生薑產業,所得利益按“3:1:6”的比例進行分紅。新場食用菌基地,帶動周邊50戶貧困戶、200貧困人口的脫貧。(煎茶鎮黨政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