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務接待“破例”飲酒屢出現 “反監督”手段更隱蔽

“四風”現反彈苗頭 “破例”飲酒屢屢出現

一名參與脫貧協力廠商績效評估的高校教師說,該校2017年底承接了一項省級政府部門委託的協力廠商評估工作,在開展評估工作的4天內,鄉鎮幹部不僅安排明顯超標的好酒好菜招待,還在工作日晚飯期間勸酒。 粗略估計,每一桌晚飯費用超過1000元,人均百元以上,一般有四五桌。 “這種吃喝和脫貧評估主題不符,讓老師學生都很有壓力。 ”該高校教師說,儘管師生堅決拒絕了勸酒,但是用餐標準依然嚴重超標,飯菜根本吃不完,浪費嚴重。

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針對群眾深惡痛絕、中央明令禁止的“四風”問題,在紀檢監察部門的高壓態勢下,黨員幹部“不敢”的問題已初步解決,但“不想”“不願”的內在自覺尚未普遍形成,少數幹部存在“歇歇腳”“喘口氣”的鬆懈思想,有著“等一等”“看一看”的觀望心態。

正因如此,曾經備受公眾關注的“史上最嚴禁酒令”,在個別地區出現了反彈苗頭。

以發佈一年有餘的“禁酒令”為例,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與發佈之初的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相比,一些地方“禁酒令”落實工作開始有了鬆動跡象。

中央《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發佈以來,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紛紛發佈了不同版本、限制更嚴、操作更細的地方版“禁酒令”。

2017年下半年以來,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公務接待存在飲酒現象,而且每次公務接待用餐飲酒都有著“破例”的理由。

比如,有的地方領導幹部說,由於接待物件是“某某期同學”“昔日同事”“多年老友”,許久不見,需要把酒言歡,格外“破例”,以表熱情;有的是市縣政府部門接待來自省直機關部門的上級領導,“破例”喝酒,以表重視;還有的是地方舉辦重大活動或接待上級檢查,不喝酒擔心氣氛不熱鬧,直接影響工作成績,也需要格外“破例”等等,“破例”漸成“慣例”。

為何公務接待“破例飲酒”屢屢出現?一名基層紀委書記告訴記者,這不僅是因為應付、敷衍的僥倖心態仍在作祟,也是因為一些躲避監督的手段正在變得更隱蔽,比如,為了避免酒水消費被發現,有的提前整箱整箱地進一批酒存起來,需要使用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因此,儘管是公務接待,但是酒水消費不會在接待帳單中出現,財務報帳消費記錄中毫無破綻可尋。

安徽大學法學院有關專家表示,對於“四風”變種,執紀問責工作決不能“吼吼嗓子、擺擺架子、做做樣子”。 考慮到“四風”問題的頑固性、反復性,糾正“四風”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聚焦落實反“四風”工作的老問題和新動向,找准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探索新問題形成的規律,對症下藥,靶向發力,部署專項治理,在節點中串點成線,在堅持深化中連線成面,一年一年接著幹,持續保持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 (記者 程士華 董雪 北京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