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數字醫療產業 將會迎來千億級的市場

數位醫療是把現代電腦技術、資訊技術應用於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 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 數位醫療設備的出現, 大大豐富了醫學資訊的內涵和容量。 從一維資訊的視覺化, 如心電(ECG)和腦電(EEG)等重要的電生理資訊;到二維資訊, 如CT、MRI、彩超、數位X線機(DR)等醫學影像資訊;進而三維視覺化, 甚至可以獲得四維資訊, 如實時動態顯示的三維心臟。 這些資訊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技術, 使醫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視覺化的資訊時代。 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公佈的 2016 預算中,

將移動醫療和數字醫療作為投資重點, 劃出 12 億美元投資數字醫療專案。

數字醫療領域投融資趨勢在2016年出現了重大變化。 在變現模式的核心挑戰下, 曾經以連接醫患為核心的移動醫療自上半年平安好醫生完成巨額融資後從火爆狀態徹底冷卻。 與此同時, 市場又找到了AI和大資料這一新的熱點方向, 年中在短時間內連續完成了新嶼科技、零氪科技和思派網路三家腫瘤大資料公司的融資。 到了下半年, 行業內公司已經紛紛為自己貼上大資料標籤, 連細分市場名稱也已經悄然從“移動醫療”轉變成了“數字醫療”。 我們預計在2017年, 傳統移動醫療公司隨著上一波熱潮中融到的巨額資金逐漸消耗完畢, 行業必將面臨直決生死的大洗牌。

但我們依然堅信, 整個數字醫療產業, 仍將面對著千億級的市場規模迅猛發展。

移動醫療會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通過產業鏈重構與資源的重新分配來提升效率;第二個階段是利用互聯網和其他相關技術提升檢測和治療效果。 兩個階段並不具有邏輯上的先後順序, 其先後關係是由實施難度所決定的。

現在, 第一階段發展進入瓶頸期, 市場開始洗牌, 更多資金已經投向第二階段。 從“移動”帶來的商業模式創新, 轉向以“數位”為核心的技術創新。 這一趨勢與美國的行業發展路徑一致, 仍然體現出中國相關產業發展對美國的跟從性特徵。

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是技術創新的代表, 存在產業鏈的前後關係。

作為人工智慧的基礎, 國內專業的大資料創業企業走的相對靠前, 已經進入B-C輪, 而人工智慧基本處於A輪或更早的階段。 從國際趨勢來看也是如此:作為AI的基礎, 大資料如Flatiron已經在2016年初就獲得了羅氏領投的1.75億美元巨額融資, 醫學成像系統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 2015年就已經被IBM以十億美元收購用於圖像分析。 而在AI的應用上, 按成熟度從高到低分別是影像輔助診斷, 臨床輔助診斷, 精准醫療應用, 藥企研發輔助。 這也預示了AI產業在中國的發展順序, 當前國內實質性進展主要集中在資料積累和影像診斷之上,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相關人士分析, 醫療大資料及人工智慧, 針對遠端醫療的技術和平臺性服務, 院內、院間資訊化的新一輪技術升級將會成為今年的投資重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