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走遍全國各地農村, 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特色俗語。 這些形色各異的農村俗語雖然在句式、表達形式上存在著些許不同, 但所抒發的情感意義卻大致相似, 普遍表達著農村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農耕經驗以及人生哲理。 很多人用“話糙理不糙”來描述農村俗語其實也很恰當, 因為農村俗語似乎自成一派: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也正由此, 方才經久不息淵源流傳, 看一看接下來的這些俗語, 你瞭解哪些呢?

1, 寧受婆家一鬥氣, 不受娘家一口氣。 農村的婦女們在閒暇時喜歡聚堆嘮家常, 這句老話兒也就常常被提了出來。 一個女人出嫁了, 就成了婆家的一份子, 平常生活中吵吵鬧鬧並不少見, 但大部分都是吵過鬧過就忘了, 鮮有經心。 但同樣的吵鬧發生在娘家結局就不一樣了, 很容易因為一次爭吵從此就關係破裂, 難以複合。 這是一句聽著挺心酸俗語,

但農村過來人都認可。

2, 李下不整冠, 瓜地不系鞋。 這句農村老俗語是來自農民的農耕生產, 顧名思義, 說的就是在李子樹下不要整理帽子, 在西瓜地裡不要整理鞋子, 不然容易被誤解為“偷盜”瓜果。 在今天, 農村老人們常常以此句警示子孫, 做事要明確場合!

3, 單留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對於一個農村人來說, 最重要的事物無非就幾樣:子女、健康、土地。 這其中土地堪稱農民的命根子, 是老一輩農民傳與後代的無價之寶, 農民就算是丟了再多的其他財產, 也不能丟了土地。 延伸至今, 農村人常以此句警示做人做事要留後路, 別做絕, 這才是福蔭子孫的處世原則。

4, 問路不施禮, 多行二十裡。 這是古時人們的總結, 形象而深刻, 字面意思就不需要多解釋了, 一個人與他人共事要以禮當先, 予人以誠意才能得到他人的善意回報。

5, 五十不交錢, 六十不交言, 七十不留步, 八十不留飯, 九十不留坐。 “老了, 做不動了”這句感歎在農村極為常見, 特別是很多老人在歲月面前都紛紛服了軟。 農村人認為人要懂得“服老”, 什麼歲數就做什麼事, 什麼歲數就要懂得什麼不該做。 到了五六十歲, 就要漸漸學會少跟錢打交道, 到了六七十歲就要儘量少說話, 到了七老八十了就要減少到處走動, 這是對歲月的尊重, 也是對自己的保護與負責。

6, 寧可給人停喪,

不能給人成雙。 很多古老的農村傳統思想至今仍舊存在, 就好比今天的這句, 不少農村老人認為將房屋給人停喪能夠增添房屋的福氣, 而將房屋給予外來夫婦留宿能夠致使福德受損。 甚至不少農村朋友反映, 他們還面臨著陪老婆回娘家被岳父岳母要求分寢的情況, 這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有些不可思議。

怎麼樣,對於這些俗語你認可嗎?反正做為農村人,小編對這類農村經典文化真的是嘆服!

怎麼樣,對於這些俗語你認可嗎?反正做為農村人,小編對這類農村經典文化真的是嘆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