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最美基層幹部」一個人帶富一個村——武鳴區城廂鎮平等村黨支部書記潘慶標

潘慶標是武鳴區城廂鎮平等村的黨支部書記, 在擔任平等村黨支部書記的二十多年裡, 潘慶標組織搞建設, 做產業, 不遺餘力地建設著自己的家鄉, 平等村也由一個有名的“三無”“三靠”村變成了如今產業興旺、村民安居的新農村, 實現了華麗蛻變。

近日, 記者來到武鳴區城廂鎮平等村, 在村委辦公樓後面的一大片空地上, 平等村去年底引進的村集體經濟項目——蔬菜大棚專案建設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 再過一個多月就能投入生產。 據悉, 該項目主要種植綠色無公害的蔬菜, 項目投入運營後每年產生的利潤預計達到33萬元,

這些資金將全部用於平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及集體活動經費, 極大推動平等村的發展。 而這個專案就是平等村黨支部書記潘慶標牽頭引進的。

平等村村委主任 蘇金燦

他出外面去調研這些村集體項目

他都去調研了好多地方

調研回來又跟我們村委裡面開會

統一思想了以後再開村民代表大會

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做

前前後後都介紹給村民代表

申請材料什麼的他都是自己電腦打字

這麼五十多歲的人

他還學習電腦打字

蔬菜大棚項目是平等村多年來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過去的平等村自然條件惡劣, 是武鳴縣有名的“無水無路無電”、“生活靠救濟、吃飯靠統銷、用錢靠貸款”的“三無”“三靠”村。 2005年, 潘慶標當選平等村黨支部書記後, 大膽提出了“利用畚地出特色, 大力發展種植業”的興村思路。 然而, 種什麼成為擺在潘慶標面前的難題, 為此, 他一有機會就帶領村幹部和村民外出學習取經。

平等村五隊村民 鄧武權

以前年年種木薯收入不大

可以說廣種薄收

他上來之後

他都帶我們去參觀(如何種植)果類啊

經濟作物啊

給我們要發展

武鳴區平等村黨支部書記 潘慶標

跟先進經驗的地方多交流

把先進的經驗帶回村裡面

然後村幹部帶頭種植新的品種

這樣才有說服力 才能帶領群眾

在潘慶標的帶動下, 全村開始實施一人一畝以上甘蔗、一人一畝以上木薯、一人一畝以上西瓜、一人一畝以上水果的“四個一”工程。 經過多年發展, 如今的平等村已成為武鳴縣有名的良種木薯、西瓜、甘蔗、桃樹基地生產示範基地, 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 平等村的年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5680元, 增加到去年的近11000元。

同時,在潘慶標的組織發動下,近年來平等村還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172.5萬元,其中群眾自籌34.5萬元,完成了全村17條共11.5公里的通屯水泥路建設,以及4個屯1500米的排水設施;建成村級閱覽室、娛樂室、衛生室、燈光球場等休閒娛樂配套設施,使平等村率先成為城廂鎮第一個實現屯屯通水泥路的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

從1995年當選平等村村主任以來,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付出,讓潘慶標從當初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壯漢子,變成兩鬢些許斑白的中年人,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但是他卻從不說苦喊累,默默地用行動詮釋著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武鳴區平等村黨支部書記 潘慶標

作為一個村幹部

能把村裡面的事情做好

能帶領村民致富

就是最大的收穫

帶動大家一起富

村民都過上幸福生活

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

同時,在潘慶標的組織發動下,近年來平等村還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172.5萬元,其中群眾自籌34.5萬元,完成了全村17條共11.5公里的通屯水泥路建設,以及4個屯1500米的排水設施;建成村級閱覽室、娛樂室、衛生室、燈光球場等休閒娛樂配套設施,使平等村率先成為城廂鎮第一個實現屯屯通水泥路的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

從1995年當選平等村村主任以來,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付出,讓潘慶標從當初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壯漢子,變成兩鬢些許斑白的中年人,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但是他卻從不說苦喊累,默默地用行動詮釋著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武鳴區平等村黨支部書記 潘慶標

作為一個村幹部

能把村裡面的事情做好

能帶領村民致富

就是最大的收穫

帶動大家一起富

村民都過上幸福生活

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