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新媒:內外交困的昂山素季需要中國

在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政府執政滿一周年之際, 緬甸總統吳廷覺終於啟動了其任內的首次訪華之旅。 只是時間不趕巧, 吳廷覺的訪華時間正好與“習特會”部分重疊。

因而外界的注意力都被這個中美峰會吸引了, 對於吳廷覺的訪問則似乎還處於沉默狀態。 然而, 這無法掩蓋廷覺此次訪華, 對於民盟政府以及中緬關係的重要影響。

對民盟政府而言, 過去的一年可謂困難重重, 步步驚心。 在經濟發展方面, 儘管民盟被外界認為更能借助與西方的緊密聯繫, 大幅提升西方國家與緬甸的經貿關係。 然而, 殘酷的現實卻表明, 投資環境還有待大幅改善的緬甸, 仍是需要觀望的投資目的地。

與此同時, 處於民主化進程中的緬甸, 催生了大量的公民社會組織, 這些組織對於外資的即時監控和近乎挑剔的環保要求等, 也讓周邊國家對緬甸的投資專案望而卻步。

這些諸多因素的疊加, 使得民盟政府在過去一年的外資引進額, 居然還低於前總統吳登盛執政的2015年。

根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的資料, 2016財年至2017財年, 緬甸吸引外資為68億美元, 而2015財年至2016財年, 緬甸吸引的外資額度超過90億美元。 這對於民盟而言的確是一個尷尬的局面。 其他經濟資料也進一步印證了民盟政府在過去一年經濟發展上的欠佳表現。 比如2015財年至2016財年緬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7.3%, 而2016財年至2017財年的GDP增速則降到6.5%。 2017財年至2018財年的GDP增速也只是擬定在7%, 估計實際增長率還會低於這個數字。

除了經濟增長緩慢, 民族和解進程的停滯以及因羅興亞難民問題所引起的外交糾紛, 也讓民盟內外交困。

因而, 緬甸國內近期出現一股強大的指責民盟政府的浪潮。 尤其是在上次大選中慘敗的鞏發黨, 更是直接指責民盟政府實行民主專政統治。 這也迫使國家顧問、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公開回應稱:“如果有人比我們做得更好, 我們會讓位。 ”

在國際上, 民盟政府在羅興亞難民問題上的沉默與隱身, 招致了不斷的指責。 甚至, 聯合國近期還專門準備發佈針對緬甸羅興亞難民受迫害的聲明。

在這種背景下, 廷覺的訪華行程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 在當前民盟政府面臨內外交困窘境的背景下, 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 民盟執政後, 也屢次強調中緬關係的高度重要性, 並積極促成了雙方一系列的良性互動。

尤其是在中國高度關注的在緬投資問題上, 民盟釋放出了極大誠意。 這包括民盟頂住民意壓力, 批准萊比塘銅礦項目復工, 主動就密松大壩進行系列調查, 以及近期熱議的中緬油氣管道原油管道正式運營(編按:中國和緬甸已於4月10日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定》, 閒置兩年的中緬原油管道投入運行。 )等。 因而, 民盟時代的中緬互動似乎呈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勢, 遠非外界之前所認為的疏遠與疑慮。

在這種積極態勢的引導下, 吳廷覺4月6日至11日的訪華行程受到最高規格的禮遇, 並且雙方很有可能會達成一個廣泛性的合作框架, 以為未來幾年中緬關係的發展奠定基礎。 這其中, 經貿合作必然是重頭戲。 畢竟, 民盟政府已經數次對中國的“一帶一路”、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及亞投行等合作機制表達出強烈的合作意向。

中國也在這些機制的推動下開展了對緬合作專案。 廷覺的訪問將進一步加強雙方在這些合作機制下的具體專案推進。 這不僅對於中國拓展在緬影響力有益, 也有助於鞏固民盟的執政根基。 當然, 在外界所關注的緬甸對中國投資專案抵觸情緒方面, 中緬雙方都在做出積極努力, 以儘量緩解這種不利因素對兩國關係的干擾。

在民盟最為關注的民族和解問題上, 中國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 當前, 不僅以果敢同盟軍為首的緬北聯軍與緬軍持續交戰, 緬軍還對已經簽署停火協議的民族武裝進行軍事打擊。 緬軍的這些做法, 顯然與民盟政府積極促成全國停火協議的努力相悖。在這種背景下,民盟政府更加需要來自中國的支援。中國也屢次表示積極支持民盟政府主導的和談進程。

在外界最為關注的羅興亞難民問題上,民盟政府的確承受來自內外各方的強大壓力。中國在近日聯合國涉及羅興亞議題的聲明中,不顧自身國家形象受損而投下否決票,則更是對民盟政府的實際支持。

考慮到羅興亞問題的歷史淵源以及複雜性,民盟政府對這一議題的處理,仍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來自中國的外交保護仍然不可或缺。此外,在促進民間交往、緬甸官員在華培訓以及科技教育衛生領域等方面,中緬之間的合作也在緊密進行。

總體而言,一個內外交困的民盟政府將更加需要中國的説明。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雙方之間的合作建立在不對等的基礎之上。畢竟,中國也需要民盟政府的合作來服務於自身國家利益。在這種相互需求的推動下,吳廷覺的訪華行程有助於為中緬維護友好緊密的合作關係。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研究生

顯然與民盟政府積極促成全國停火協議的努力相悖。在這種背景下,民盟政府更加需要來自中國的支援。中國也屢次表示積極支持民盟政府主導的和談進程。

在外界最為關注的羅興亞難民問題上,民盟政府的確承受來自內外各方的強大壓力。中國在近日聯合國涉及羅興亞議題的聲明中,不顧自身國家形象受損而投下否決票,則更是對民盟政府的實際支持。

考慮到羅興亞問題的歷史淵源以及複雜性,民盟政府對這一議題的處理,仍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來自中國的外交保護仍然不可或缺。此外,在促進民間交往、緬甸官員在華培訓以及科技教育衛生領域等方面,中緬之間的合作也在緊密進行。

總體而言,一個內外交困的民盟政府將更加需要中國的説明。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雙方之間的合作建立在不對等的基礎之上。畢竟,中國也需要民盟政府的合作來服務於自身國家利益。在這種相互需求的推動下,吳廷覺的訪華行程有助於為中緬維護友好緊密的合作關係。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研究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