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喊了五年“客廳爭奪戰”,智慧電視的競爭將逐漸趨於理性

早在2005年左右, 業界便掀起了“客廳爭奪戰”的說法, 盛大甚至推出了現在已經氾濫的電視盒子產品——盛大盒子, 但電視屏真正的大爆發卻源於2013年, 樂視超級電視上線。 此後, 既有來自BAT等巨頭的入局, 也有傳統電視廠商的覺醒, 亦有如PPTV、小米、微鯨等互聯網公司的加入, 這場“客廳爭奪戰”才算是真正打響。

從2013年算起, “客廳爭奪戰”已經喊了五年之久, 其中既有進步的一面, 比如曲面電視、量子電視等, 各大廠商的電視作業系統逐漸成熟;也有陋習的一面, 比如友商之間互相diss。

2017年整個智慧電視產業波動較大, 曾經風靡一時的樂視電視開始隕落,

另外, 面板的價格從2016年4月到2017年上半年一直在上漲。 前者直接影響使用者對智慧電視產品的信心, 而後者則會間接讓智慧電視的成本上升, 而這和各個智慧電視廠商的價格戰產生嚴重衝突。

中關村線上的資料顯示, 目前市場上各類智慧電視品牌達74款, 品類達1600多款, 比筆記型電腦的品類還要多。 在這場“客廳爭奪戰”中, 各大智慧電視廠商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試圖打開客廳經濟的大門, 但智慧電視並未像智慧手機一樣迅速火爆, 使用者對待智慧電視比行業要冷靜的多, 價格戰並未促使電視屏的大規模發展, 所以, 智慧電視廠商在未來的競爭中只能逐漸趨於理性, 在理性的條件下穩紮穩打。

1. 產品+內容+服務才是最強組合

近幾年來, 傳統電視廠商紛紛開闢了各自的子品牌, 創維酷開、康佳KKTV、海信VIDAA、TCL雷鳥等, 一方面, 去掉用戶對其固有的老形象, 另一方面, 又能借助老品牌的優勢, 增加用戶的品牌深度, 行銷層面, 傳統電視廠商已經紛紛覺醒。

但有廠商已經過度行銷了, 產品吹上天, 而內容和服務層面卻很落後。 比如, 某電視廠商的開機廣告已達45秒之久, 而且還開闢了關機廣告, 這種極度傷害用戶體驗的行為, 完全就是砸自己的牌子, 用戶肯定不會再上這種當, 並且還會導致壞口碑的傳播。

對於使用者來說, 選購智慧電視的要求並不高, 主要有三個點:產品、內容、服務。

智慧電視產品本身的品質、硬體、外觀、UI風格、系統等, 會是使用者首先看中的部分。 與前幾年的用戶相比, 現在的使用者智商、獲取資訊能力方面得到了極大提升, 在選購智慧電視產品之前, 使用者肯定會通過多種管道來瞭解各種產品的差異化, 比如曲面電視、鐳射電視等。

除電視本身外, 家庭環境、價格也是與使用者密切相關的部分,

比如客房內, 尺寸過大的電視肯定不方便, 而在客廳內, 用戶則會希望尺寸大一些, 方便自己觀看。 另外, 價格太高的話, 經濟能力跟不上, 而價格太低的話, 也不符合當前用戶本身的要求。 對於廠商來說, 這就要求其產品線要很豐富, 比如小型的32寸、大型的65寸以及目前流行的鐳射電視, 價格方面, 有低有高。 據我在某大型家電賣場觀察所知, 相比之下PPTV電視的產品線是比較齊全的, 從32寸到100寸都有, 價格也比較到位。 有些廠商沒有鐳射電視, 而有些廠商則定價太高。

除了硬體本身, 內容是智慧電視廠商近幾年喊得最多的口號, 基本上每家廠商都在喊自己是“大而全”, 這對於用戶來說並不好區分,

因為似乎每個廠商都是什麼都有。 暢銷書《定位》裡提到稱:“定位不是圍繞產品進行的, 而是圍繞潛在顧客的心智進行的。 也就是說, 將產品定位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中。 ”

“大而全”本身確實能吸引用戶, 但對用戶來說, 更確切具體的印象標籤才適合記憶, 在內容方面, 顯然大部分廠商都沒想出好的方法, 只能用“大而全”來代替。 說到這一點, 不得不再次提到PPTV在體育方面的玩法。 PPTV目前集齊了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了歐洲五大聯賽, 以及中超、亞冠、歐冠、歐聯杯、足總杯、荷甲、蘇超、俄超等足球賽事的全媒體獨家版權, 並且, PPTV還組建了由詹俊、黃健翔、董路、蘇東等66位大咖組成的地表最強解說團隊。 另外, WWE、UFC、斯諾克等體育內容的版權也被PPTV囊括其中, 囊括了國內外90%的體育賽事。對於用戶來說,很容易形成“看足球就上PPTV”的印象。體育就是PPTV的標籤,就是PPTV佔領用戶心智的定位。

除內容外,服務能力也是使用者看中的點,比如物流配送、安裝調試以及使用指導、售後故障等,都是智慧電視廠商能力的體現,對於用戶而言,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有可能引發用戶對廠商的不滿。

對於智慧電視廠商而言,產品、內容、服務這三個節點並非獨立存在的,只有產品+內容+服務三者疊加才是最強組合,在這場回歸理性競爭的過程中,小米電視、PPTV、酷開、雷鳥等廠商肯定得朝著這三點發力,否則,與用戶本身需求背離,是走不久遠的。

2. 創新+管道+口碑是理性發展的“良藥”

32寸智慧電視的價格曾一度低至1000元以下,價格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但壞處更多,因為競品多不勝數,有低價就會有更低價,這會徹底拉低整個行業的底線,“價格屠夫”並不能讓行業變的更好,因為電視屏的市場已經在下滑,只有整個智慧電視產業一起將電視屏啟動,這樣大家猜有可能賺錢,而不是比拼誰的價格更低。在智慧電視利興發展的這條道路上,首先應該摒棄的就是價格戰。

“客廳爭奪戰”的本質是爭奪用戶在家庭這一場景中的使用情況,而在家庭場景裡,則有更多細分的場景,這裡面就有很多可以創新的點,比如兒童模式,現在不少廠商都專門推出了兒童頻道的內容,並且還會提醒用戶流覽時間過長要注意休息。

再比如使用者對全內容的需求,有的智慧電視只能安裝指定的視頻App,並不能同時安裝多個視頻用戶端。而有的則是比較開放的,例如PPTV智慧電視的使用者不僅能下載PPTV的用戶端,同時還能下載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用戶端。可以這麼說,PPTV打破了智慧電視廠商與內容供應方的圍牆。

目前市場上有太多的“偽創新”,其本身並不是為了創新而去的,而是奔著“行銷噱頭”而去的,真正的創新是圍繞消費者和行業來進行的,既對消費者有利,同時也對整個智慧電視行業有利。

2017年6月份,PPTV推出了百億差異化“開放共用”戰略,將Rubic智慧電視系統和百億內容共同面向合作夥伴開放,與合作廠商共用百億內容版權。目前已覆蓋至PPTV、小米、夏普、康佳、創維、海爾、三星等多個品牌。其中與小米、康佳、飛利浦、夏普、極米、酷開、長虹、海信等合作的體育專區累積覆蓋的終端數達8000萬台。將內容版權和作業系統開放,這對於整個智慧電視行業都是有利的,版權不再被獨家“把持”,使用者可以在任意一個終端上看到這些內容。

創新有的時候並不困難,就看廠商是否捨得跟行業一起將“蛋糕”做大。

OPPO、vivo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智慧手機界的“神話”,畢竟OPPO、vivo本身看起來並不突出,但業界的共識是OPPO、vivo在賣這一節點上有著非常強的能力,能賣出產品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所以,智慧電視廠商也應該想想如何在“賣”這一節點上做出成績。

蘇寧公佈的2017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合計擁有各類自營店面3748家。此外,蘇寧還擁有線上購物商城蘇甯易購,作為國內排名前三的零售商,蘇甯為PPTV電視提供了良好的銷售管道。

據某商城一線銷售員爆料稱,PPTV智慧電視因為足球類內容多、全,大大滿足了足球愛好者的需求,而且電視本身的價格也很親民,在用戶層面的口碑提升非常快。

當然,口碑的打造是需要長期建立的,像樂視電視早期的口碑還不錯,但現在這種情況下,樂視電視的口碑下滑也比較明顯。

創新+管道+口碑是智慧電視廠商理性發展的“良藥”,這三點並不關乎友商、不關乎行業,在關乎廠商自己,只有自己發展好了,才能夠更好地跟行業競爭。

3.用戶為王

不少公司都喜歡喊出這句口號,早期這些公司還能堅持,一旦發展壯大後,“用戶為王”已經變成了“賺錢為王”,至於用戶,早就跑到底層了。

“客廳爭奪戰”並非只是為了爭奪一台電視,只賺一台電視的錢,而是對用戶心智的佔領,真正以用戶為基礎,做到長期服務,這一點,很多廠商並不明白。

首先,智慧電視的盈利離不開使用者付費。單純靠硬體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硬體的利潤已經被壓縮到了極致,而軟體市場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第一,來自會員付費,目前視頻內容會員付費已經是潮流。《2017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網路視頻付費使用者占比已超過四成,總規模近1億人。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成熟,在TV端的付費亦會逐漸成為必然。第二,除視頻內容付費外,電視遊戲付費也是一大重要盈利點,第三,電視屏的購物場景也在逐步完善中。

其次,電視周邊產品消費。除電視本身外,還有電視周邊的產品消費也很重要,比如家庭K歌設備、家庭體感遊戲裝置等,這些都是建立在使用者本身對該電視廠商認可的基礎之上。

另外,電視本身的使用者體驗也很重要,如果內容不全、廣告又多,用戶自然而然就選擇離開,並逐漸不看電視了,那還怎麼打“客廳爭奪戰”呢?

2018年,智慧電視有回暖的跡象,廠商既要服務好老使用者,也要服務好新客戶,這場爭奪戰並不容易,當前,還是得理性競爭。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

囊括了國內外90%的體育賽事。對於用戶來說,很容易形成“看足球就上PPTV”的印象。體育就是PPTV的標籤,就是PPTV佔領用戶心智的定位。

除內容外,服務能力也是使用者看中的點,比如物流配送、安裝調試以及使用指導、售後故障等,都是智慧電視廠商能力的體現,對於用戶而言,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有可能引發用戶對廠商的不滿。

對於智慧電視廠商而言,產品、內容、服務這三個節點並非獨立存在的,只有產品+內容+服務三者疊加才是最強組合,在這場回歸理性競爭的過程中,小米電視、PPTV、酷開、雷鳥等廠商肯定得朝著這三點發力,否則,與用戶本身需求背離,是走不久遠的。

2. 創新+管道+口碑是理性發展的“良藥”

32寸智慧電視的價格曾一度低至1000元以下,價格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但壞處更多,因為競品多不勝數,有低價就會有更低價,這會徹底拉低整個行業的底線,“價格屠夫”並不能讓行業變的更好,因為電視屏的市場已經在下滑,只有整個智慧電視產業一起將電視屏啟動,這樣大家猜有可能賺錢,而不是比拼誰的價格更低。在智慧電視利興發展的這條道路上,首先應該摒棄的就是價格戰。

“客廳爭奪戰”的本質是爭奪用戶在家庭這一場景中的使用情況,而在家庭場景裡,則有更多細分的場景,這裡面就有很多可以創新的點,比如兒童模式,現在不少廠商都專門推出了兒童頻道的內容,並且還會提醒用戶流覽時間過長要注意休息。

再比如使用者對全內容的需求,有的智慧電視只能安裝指定的視頻App,並不能同時安裝多個視頻用戶端。而有的則是比較開放的,例如PPTV智慧電視的使用者不僅能下載PPTV的用戶端,同時還能下載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用戶端。可以這麼說,PPTV打破了智慧電視廠商與內容供應方的圍牆。

目前市場上有太多的“偽創新”,其本身並不是為了創新而去的,而是奔著“行銷噱頭”而去的,真正的創新是圍繞消費者和行業來進行的,既對消費者有利,同時也對整個智慧電視行業有利。

2017年6月份,PPTV推出了百億差異化“開放共用”戰略,將Rubic智慧電視系統和百億內容共同面向合作夥伴開放,與合作廠商共用百億內容版權。目前已覆蓋至PPTV、小米、夏普、康佳、創維、海爾、三星等多個品牌。其中與小米、康佳、飛利浦、夏普、極米、酷開、長虹、海信等合作的體育專區累積覆蓋的終端數達8000萬台。將內容版權和作業系統開放,這對於整個智慧電視行業都是有利的,版權不再被獨家“把持”,使用者可以在任意一個終端上看到這些內容。

創新有的時候並不困難,就看廠商是否捨得跟行業一起將“蛋糕”做大。

OPPO、vivo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智慧手機界的“神話”,畢竟OPPO、vivo本身看起來並不突出,但業界的共識是OPPO、vivo在賣這一節點上有著非常強的能力,能賣出產品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所以,智慧電視廠商也應該想想如何在“賣”這一節點上做出成績。

蘇寧公佈的2017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合計擁有各類自營店面3748家。此外,蘇寧還擁有線上購物商城蘇甯易購,作為國內排名前三的零售商,蘇甯為PPTV電視提供了良好的銷售管道。

據某商城一線銷售員爆料稱,PPTV智慧電視因為足球類內容多、全,大大滿足了足球愛好者的需求,而且電視本身的價格也很親民,在用戶層面的口碑提升非常快。

當然,口碑的打造是需要長期建立的,像樂視電視早期的口碑還不錯,但現在這種情況下,樂視電視的口碑下滑也比較明顯。

創新+管道+口碑是智慧電視廠商理性發展的“良藥”,這三點並不關乎友商、不關乎行業,在關乎廠商自己,只有自己發展好了,才能夠更好地跟行業競爭。

3.用戶為王

不少公司都喜歡喊出這句口號,早期這些公司還能堅持,一旦發展壯大後,“用戶為王”已經變成了“賺錢為王”,至於用戶,早就跑到底層了。

“客廳爭奪戰”並非只是為了爭奪一台電視,只賺一台電視的錢,而是對用戶心智的佔領,真正以用戶為基礎,做到長期服務,這一點,很多廠商並不明白。

首先,智慧電視的盈利離不開使用者付費。單純靠硬體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硬體的利潤已經被壓縮到了極致,而軟體市場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第一,來自會員付費,目前視頻內容會員付費已經是潮流。《2017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網路視頻付費使用者占比已超過四成,總規模近1億人。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成熟,在TV端的付費亦會逐漸成為必然。第二,除視頻內容付費外,電視遊戲付費也是一大重要盈利點,第三,電視屏的購物場景也在逐步完善中。

其次,電視周邊產品消費。除電視本身外,還有電視周邊的產品消費也很重要,比如家庭K歌設備、家庭體感遊戲裝置等,這些都是建立在使用者本身對該電視廠商認可的基礎之上。

另外,電視本身的使用者體驗也很重要,如果內容不全、廣告又多,用戶自然而然就選擇離開,並逐漸不看電視了,那還怎麼打“客廳爭奪戰”呢?

2018年,智慧電視有回暖的跡象,廠商既要服務好老使用者,也要服務好新客戶,這場爭奪戰並不容易,當前,還是得理性競爭。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