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4.12技術快訊:中國首台量子電腦,納米牙體修復材料

1、中科院研發中國首台量子電腦

傳統矽基半導體電腦的提升越來越困難, 而量子電腦普遍被視為未來的新希望, 尤其是美國正全力投入研發,

已經有了不少成果。 那麼中國呢?其實也在悄然進行中。 據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透露, 中科院正在研製中國第一台量子電腦, 預計最近幾年就有望研製成功。 白春禮表示, 科學家已經能夠對單粒子和量子態進行調控, 量子通信、量子電腦等都將產生變革性的突破。

2、納米牙體修復材料可永久“抗齲齒”

來自莫斯科國立科技大學(NUST MISIS)和俄羅斯其他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 研製出一種特殊的納米材料, 在牙齒修復材料中添加該納米材料可以預防齲齒的發展, 並“永久地”保護牙齒免受微生物的損害。 項目參與者、Rosdent牙科診所主任醫師雅科夫·卡拉先科夫介紹稱, 該研究本質上可以說是口腔學的技術革命。 這種納米材料是一種抗菌添加劑,

不僅可以作為填充物來使用, 還可用在其他口腔學材料中, 延長植入物的使用壽命。

3、日本完成首例再程式設計幹細胞異體移植術

日前, 一位60歲的日本男性成為全球第一個接受由他人誘導多能幹(iPS)細胞生成的細胞的人。 該國一個研究小組為眼疾患者成功移植了由他人的iPS細胞培養而成的視網膜細胞。 研究小組稱, 這是世界首例iPS細胞“異體移植”手術, 與利用患者本人的iPS細胞相比, 費用和時間都大幅減少。

4、美首台家用基因檢測儀獲准上市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宣佈, 允許新創公司23&Me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其基因檢測儀, 該設備能同時檢測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綜合征等10種疾病的遺傳風險。

這一期待已久的決定標誌著首台家用基因檢測設備正式獲准上市, 將開創DIY疾病檢測新潮流。

5、波音787確定採用3D列印技術 每架至少節約200萬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導, 波音公司日前宣佈, 公司聘請3D金屬列印公司Norsk Titanium AS, 負責為波音787 Dreamliner列印第一個鈦合金部件。 這家來自挪威的3D列印公司稱, 每架波音787的製造成本因此得以節省200-300萬美元。

6、汽車巨頭的下一個戰場:車載AI技術

傳統車企的競爭開始由內燃機轉向了車載AI技術, 這一趨勢正在成為主流。 大眾汽車上周宣佈1.8億美元投資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出門問問, 並建立合資公司, 共同研發並應用車載人工智慧(AI)技術, 雙方各持股50%。 大眾汽車此舉標誌著人工智慧在車載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確定的趨勢,

傳統汽車廠商紛紛開始佔領市場先機。

7、F1用3D列印技術生產賽車組件

3D列印技術已經徹底的改變了製造業和技術, 從自行車到摩托車, 許多零件都可以使用3D列印技術來完成。 不過現在F1車隊邁凱輪也“盯上”了3D列印技術, 想要用這種方法了製作賽車備件。 邁凱輪日前宣佈將與Stratasys公司擴大合作範圍, 通過3D列印技術來幫助車隊在下周的F1巴林站大獎賽中提高成績。 兩家公司合作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賽車元件包括了尾翼、液壓管路支架和碳纖維增強尼龍、刹車冷卻管道等, 並且裝配在車隊最新一代的邁凱輪MCL32賽車中。

8、雷諾高管:歡迎電動汽車競爭 不研發氫燃料電池車

雷諾電動汽車負責人近日表示, 主流社會對於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將到達臨界點,

續航里程的增加將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 雷諾歡迎其他競爭者加入到電動汽車領域, 共同促進行業的發展, 但雷諾將不會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

9、工信部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

工信部近日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 提出到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的發展目標, 指出要建立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 支援軟體企業向雲計算加速轉型, 加大力度培育雲計算骨幹企業, 建立產業生態體系。

10、中科院斥資3000萬研究5G移動通信晶片

面對5G無線通訊技術的巨大風口, 科技國家隊終於出手了。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 今年該院將斥資3000萬元, 用18個月的時間, 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動通信的5G晶片產業化專案, 以建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G晶片和網路關鍵技術創新鏈。

以建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G晶片和網路關鍵技術創新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