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端訪談|北大校長林建華:未來大學不應當辦企業

先後在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任校長, 2015年回歸母校至今, 林建華已擔任北大校長兩年。 他一直致力於推動高校改革, 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改革精神的大學校長之一。

日前, 全國人大代表、北大校長林建華接受南都專訪, 分享他對當下教育熱點問題的看法和改革心得。


1 “雙一流”更鼓勵高校思考怎樣把學校發展好

南都:今年全面啟動大學的“雙一流”建設, 從985、211, 到“雙一流”對北大有什麼影響?

林建華:“雙一流”對北大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雙一流”是比較現實、也是比較能調動學校積極性的做法。 以前“985工程”和“211工程”對高校有很多限制, 需要學校事先建設平臺、設計發展方案, 而且在名單上的學校基本不會更換。

現在就不是了, “雙一流”給了學校寬鬆的建設自主權, 由學校自己決定開設什麼學科、教學科研隊伍怎麼組建, 最後由協力廠商評估學校最後的建設成果,

根據成果來確定是不是夠上“雙一流”的要求。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 做得好的學校會進來, 不好的會出去。

這樣高校才有精力去思考怎麼把學校發展好, 讓學校特色更加鮮明、不可替代。 所以我覺得最後效果可能比起“985工程”、“211工程”都要好 。

南都:“985”、“211”最受爭議的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雙一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林建華:“雙一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部分大學的水準, 提升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 中西部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確是我們國家面臨的大問題, 這件事情影響的因素很多, 我們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但這並不是“雙一流”計畫的任務。

我曾經建議, 要提高中西部大學的資助水準, 中央財政要支援部分西部高校的發展和建設。

目前, 中央財政支持的院校在東部比較多, 西部比較少, 因此, 西部教育越弱, 得到中央支持的越少, 使教育不均衡加劇。

南都:怎樣調整佈局?

林建華:除了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資金支援以外, 還需要進一步均衡教育資源。 比如博士點、碩士點, 要有合理的佈局, 不能說西部比較落後, 就不給這些教育資源, 這樣發展就更加困難了。

我一直認為, 教育是區域性的, 教育資源也應當按區域配置。 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 高等教育是地方事權, 教育資源的配置也比較均衡。 大學更大的作用在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2 “大學不應當辦企業”

南都:今年將啟動“校企分離”, 您怎樣看?

林建華:我很贊成, 就應該要按這個方向走, 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

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人, 我們反復強調北大要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是要激發大家責任意識, 凝聚共識, 共同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所以, 學校首先應該做好學術, 用學術成就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 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自己辦企業。 包括科研轉化也應該是以智慧財產權轉移的形式, 我們將來會以智慧財產權轉移的方式允許老師更多地與企業合作。

南都:你知道北大現在有多少個校辦企業嗎?

林建華:幾十個吧, 具體數字我現在也記不住。 雖然這些企業名義上歸學校管, 但它們必須按企業方式運行, 學校還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南都:“校企分離”之後, 北大的資金受影響大嗎?

林建華:校企上交學校的經費並不多, 不會有很大影響。 學校當然希望有更多收入, 但是校企收入、包括將來智慧財產權轉移的收入, 永遠都不會是主要收入, 如果靠這個創收, 學校早就黃了。

現在很多新技術都是北大研發的, 例如, 北斗系統上的最關鍵的原子鐘就是北大教師研發的, 北大並沒有拿到錢, 但我們還是很高興, 因為為社會作出了貢獻、贏得了聲譽。

3 允許學生自由選專業“倒逼”院系改進

南都:回到北大後, 您一直致力於推進綜合改革, 有新的進展嗎?

林建華:進展還是不錯的。 最近這段時間北大正在從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調整、治理結構、資源配置五個方面推進綜合改革。

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把人才培養好。 我們提出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的人。

在這樣思路指導下,我們重點在本科推行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允許學生們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課,在學部範圍內自由選專業,讓學生可以自由“流動”。

南都:學生已經“流動”起來了嗎?

林建華:這項改革上學期才開始,選專業是在今年秋季,到時候就能看出變化。

一部分院系已經感到了壓力,比如考古、文史哲、地空學院都感覺到了壓力,努力改善學生的專業思想和學習體驗。經濟管理學部各院系也在努力,學生流動對他們也是有壓力的。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學生的流動會讓院系產生緊迫感,從而更多地激勵老師去關注和吸引學生。

南都:這是引入競爭機制“倒逼”學院提高教育品質嗎?

林建華:這也讓院系和老師也有積極性。有的學院為了吸引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對課程開始調整,比如帶學生做野外實驗、跟其他相關的專業合作打造跨學科課程,總之就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潛力,讓更多的學生喜歡這個專業。

南都:您一直呼籲高校去行政化,在北大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像您所建議的取消院長行政級別這樣的做法嗎?

林建華:說“去行政化”容易被外界放大。換一種說法,其實就是讓教授、學者更多地參與學校的發展、學術的治理中,這是北大的努力方向。過去一年,我們成立了各類學部、學術委員會,讓教授在專業問題上更多地發揮作用,讓學校有更好的發展。

從重慶大學、浙江大學到北京大學,我一直都在提一個口號:“近者悅,遠者來”,就是要讓老師感到學校是他的家,在這裡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4 要“做”校長而不是“當”校長

南都:從重慶大學、到浙大、再到北大,為什麼一直都想著要做點改革?

林建華: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學習做校長”,引用了南加州大學前校長Steven Sample的一個故事:他年輕的時候,獲准參加專門為培養未來大學領導的青年實習計畫,有位資深學者跟他說,很多人都想“當”大學校長(being president),但很少有人真正想“做”大學校長(doing president)。這說的是,很多人徒有校長形象,但沒真正想要提升學校的價值。

所以如果是“當”校長就沒必要,還不如搞學術;但如果是“做”校長,還是很有意義的。

我們這代人對教育還是有種情懷,看得到大學的進步,也看得到我們的差距和問題。我覺得不應該只想校長的光環,而應該思考如何把學校做的更好。

南都:即便在過程當中遭受非議?

林建華:我覺得非議也好、困難也好、做不成也好,可能還是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有問題。作為校長,你已經有了資源和權利,雖然會面臨一些外部制約,但還是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思考,想辦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把學校辦好的。

南都:在北大推動改革,跟以往在重慶大學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林建華:北大比較受關注,改革和做事情都會更加難一些。

北大的事情不能用命令的方式來做。我曾經開玩笑說,假如北大校長有一個對學校發展特別好的項目,千萬不能下命令說就這麼做吧,肯定會遭到很多人反對。但如果先跟學者交流、讓他們理解你的想法,讓他們提出這個項目,學校再提供支援,這事才能辦成。

這可能是北大與其它學校最不同的地方。這也是北大的一種文化,不是校長一個人闡述觀點,而是學者主導的思想碰撞。

采寫:南都記者 程姝雯 見習記者 蔣琳

攝影:南都記者 陳偉斌

剪輯:南都記者 陳成效

我們提出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的人。

在這樣思路指導下,我們重點在本科推行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允許學生們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課,在學部範圍內自由選專業,讓學生可以自由“流動”。

南都:學生已經“流動”起來了嗎?

林建華:這項改革上學期才開始,選專業是在今年秋季,到時候就能看出變化。

一部分院系已經感到了壓力,比如考古、文史哲、地空學院都感覺到了壓力,努力改善學生的專業思想和學習體驗。經濟管理學部各院系也在努力,學生流動對他們也是有壓力的。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學生的流動會讓院系產生緊迫感,從而更多地激勵老師去關注和吸引學生。

南都:這是引入競爭機制“倒逼”學院提高教育品質嗎?

林建華:這也讓院系和老師也有積極性。有的學院為了吸引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對課程開始調整,比如帶學生做野外實驗、跟其他相關的專業合作打造跨學科課程,總之就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潛力,讓更多的學生喜歡這個專業。

南都:您一直呼籲高校去行政化,在北大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像您所建議的取消院長行政級別這樣的做法嗎?

林建華:說“去行政化”容易被外界放大。換一種說法,其實就是讓教授、學者更多地參與學校的發展、學術的治理中,這是北大的努力方向。過去一年,我們成立了各類學部、學術委員會,讓教授在專業問題上更多地發揮作用,讓學校有更好的發展。

從重慶大學、浙江大學到北京大學,我一直都在提一個口號:“近者悅,遠者來”,就是要讓老師感到學校是他的家,在這裡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4 要“做”校長而不是“當”校長

南都:從重慶大學、到浙大、再到北大,為什麼一直都想著要做點改革?

林建華: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學習做校長”,引用了南加州大學前校長Steven Sample的一個故事:他年輕的時候,獲准參加專門為培養未來大學領導的青年實習計畫,有位資深學者跟他說,很多人都想“當”大學校長(being president),但很少有人真正想“做”大學校長(doing president)。這說的是,很多人徒有校長形象,但沒真正想要提升學校的價值。

所以如果是“當”校長就沒必要,還不如搞學術;但如果是“做”校長,還是很有意義的。

我們這代人對教育還是有種情懷,看得到大學的進步,也看得到我們的差距和問題。我覺得不應該只想校長的光環,而應該思考如何把學校做的更好。

南都:即便在過程當中遭受非議?

林建華:我覺得非議也好、困難也好、做不成也好,可能還是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有問題。作為校長,你已經有了資源和權利,雖然會面臨一些外部制約,但還是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思考,想辦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把學校辦好的。

南都:在北大推動改革,跟以往在重慶大學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林建華:北大比較受關注,改革和做事情都會更加難一些。

北大的事情不能用命令的方式來做。我曾經開玩笑說,假如北大校長有一個對學校發展特別好的項目,千萬不能下命令說就這麼做吧,肯定會遭到很多人反對。但如果先跟學者交流、讓他們理解你的想法,讓他們提出這個項目,學校再提供支援,這事才能辦成。

這可能是北大與其它學校最不同的地方。這也是北大的一種文化,不是校長一個人闡述觀點,而是學者主導的思想碰撞。

采寫:南都記者 程姝雯 見習記者 蔣琳

攝影:南都記者 陳偉斌

剪輯:南都記者 陳成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