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流量”思維到“分成”思維的轉變

文 | 胖三笑 圖 | 源自網路

之前, 由於工作的關係, 我們設想的產品模式基本上都是用的流量思維。 就是大範圍的抓取資訊, 然後再通過中心化的平臺分發出去,

讓搜尋引擎收錄, 進而完成平臺與用戶的最終對接。 這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由於需要大量的網頁資源被抓取, 無法保證每一個頁面資源的有效價值, 跳出率非常高, 用戶體驗很差, 沒有什麼忠誠度。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很難再在後期的產品轉型中改變過來。 就好比一個東莞的小姐, 習慣了用輕鬆的方式賺錢後就很難從事基礎的勞作一樣。

最近我研究了網路兼職的模式, 恰恰相反, 平臺只提供非常有價值的任務。 比如:關注一個微信公眾號, 給做任務的網友一定的現金獎勵。 這個模式操作起來非常簡單, 對於用戶來說直接就能見到錢。 平臺可以通過大量的有價任務將用戶牢牢的綁定在上面。

平臺上面的每一條資訊對於供需雙方都是有價值的, 只要平臺的“分成”系統, 工資結算系統做的好, 就可以收穫大量的忠實客戶, 長期的寄居在這個平臺。

這種思維的改變不僅能夠讓產品設計之初就集中在價值平臺的基礎上, 也讓平臺後續的產品反覆運算有了良性的發展。

胖三笑

2017.8.9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