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李彥宏:屬於百度的日子終於來了,曾與Facebook談建合資公司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元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李彥宏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

剛剛, 在極客公園2018創新大會上,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給出了一份詳實的答卷。

李彥宏首先回顧了百度的發展歷程, 坦言2011、2012年左右, 由於認識上的麻木, 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方面佈局缺失, “我們被衝擊了一下, 覺得腳跟站不穩。 ”

“那個時候就有點慌”, 李彥宏說。

而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之後, 李彥宏的心態終於可以從容一些。 百度在AI技術和市場方向佈局較早, 度過移動互聯網危機的李彥宏感歎:“屬於我們的日子終於來了。 ”

不過李彥宏這次也明確表示, 沒有親口說過“All in AI”這個口號。 “我說話比較傾向於留有餘地, 雖然我相信AI這個事情, 但不希望大家誤以為我們都去做無人車、DuerOS了”。

過去一年, 李彥宏為百度引入陸奇。

並不看好職業經理人的李彥宏, 對陸奇的到來非常滿意。 現在直接向李彥宏彙報的高管只有六七個, 比之前少一半。 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 但仍然有太多事情、太多細節放不下。

“有時候, 你就是勞累命”李彥宏自嘲。

此外, 李彥宏還講述了AI時代選擇開放的背後原因, 還談到了對資訊分發的思考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 李彥宏還透露說:6、7年前Facebook想進中國,

曾跟百度談判建立合資公司。

最後, 李彥宏談到一些個人的變化。 他也被問及最希望給下一代留下點什麼?李彥宏回答說:希望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更簡單、更自由的時代。

李彥宏這份答卷, 量子位對核心要點進行了記錄整理, 以第一人稱方式呈現如下:

談百度發展史

2000年左右, 我們開了百度創立後的第一次媒體溝通會, 當時沒有名氣, 商業模式也跟現在不同。 第一次見媒體, 比較尷尬, 也低估了向媒體解釋業務的難度。

我也沒想到, 百度今天能做這麼大。

2002、2003年就有人跟我說要重視移動互聯網, 我當時不理解, 我們不知道怎麼把移動互聯網弄得更好。 這種心態持續的太久, 就有點麻木。

2011、2012年移動互聯網真的來了, 我們不ready、沒有佈局, 那時候就有點慌, 心態有些變化。 我們被衝擊了一下, 覺得腳跟站不穩。

於是動作很多, 親自上陣橫刀立馬。 覺得要保持戰鬥力, 在市場上生存下來。

人工智慧時代到來後, 一切相對從容一些, 因為我們很早就在佈局, 甚至在百度剛成立的時候,

百度所做的搜索, 本質就是AI想解決的問題。

所以百度切入AI很自然而然, 我們的感覺是:這一天真的來了, 屬於我們的日子終於來了。

談管理和陸奇

這一年也發生了一些管理上的變化。 2年前10幾個人向我彙報, 現在只有6、7個人向我彙報, 少了一半。

我之前說過: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沒有創始人管理的好。現在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

我覺得最好的經理人就是不像經理人。不把自己當做經理人來看待,而是把公司當做自己的baby來看待,陸奇就是這樣。

陸奇人很正,為公司付出的時間很多,把公司風氣帶得很好。

可以說這一年來,在公司層面我向後退了一步,可以去思考一些重要但沒那麼緊急的事情。所以最近一年,我可以站在更遠一點的地方來看這家公司。

去年最重要的是事件是我們更新了百度的使命: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新使命比之前的使命“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涵蓋更多,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工智慧時代會改變供給端、消費端,能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很多。幸運的是,我們又為這個時刻準備了很多很多。

這一年來,AI在很多領域發生了變革。比如手機廠商,可能都會說手機是AI終端,而不是移動互聯網終端。

談創始人角色

我很享受創業的過程,作為創始人一點點做到這麼一家公司。我時常會想: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個人起了多少作用?時代使然?運氣成分有多少?個人努力起多大作用?今天的我和18年前的我有什麼變化?

現在跟18年前不同的是,百度沒有一個業務直接向我彙報了。我只管我想管的人和事。

但有時候還是需要你這個創始人,比如內部有些共識,要求我親自去說,我說了大家才會相信這就是我們的共識。

陸奇去年剛加盟時,我就列了未來一年百度著力要解決的問題,今天可以透露一下第一個:手機百度的DAU問題。

DAU對於百度來說是個新問題。百度搜索做了十幾年,圍繞的核心指標是“回答了用戶多少問題”,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人們期待的是應該像App一樣提供簡潔乾淨的體驗。未來別人搜索,主要通過手機百度App,而不再是別的網站。

但是“手機百度”這個名字,一聽就是附屬品,所以我們最近做了一個事,把“手機百度”改成了“百度”,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網頁版”。我認為這是一個公司思維的轉變。

All in AI和開放平臺

我沒有說過“All in AI”這個口號,因為我說話比較傾向於留有餘地,雖然我相信“AI”這個事情,但不希望大家通過“All in AI”誤以為我們都去做無人車、DuerOS了。

我們不是不在搜索上投入資源了,背後的技術其實都是AI。

AI發展思路上,我們的長期戰略是開放平臺。

平臺的開放,會讓很多重複的工作不必在做,我不喜歡別人把開放平臺形容為“壓路機”,不是因為我們做了別的創業公司就會死,而是即便我們不做,最後這些重複工作也會被替代,這些創業公司也逃脫不了時代規律,我們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早死早超生,沒必要重複造輪子。

其實Apollo決定開放的時候,我們內部一開始還是有擔心,以為會傷害到已經合作的合作夥伴,但是等我們去跟他們溝通的時候,他們反而很開心,因為會覺得你做這個事情很堅定。所以未來怎麼做?還是會持續給合夥夥伴帶來價值。

開放也帶來品牌價值,去年我們也去了CES,但影響力比今年差很多。去年別人覺得我們只是新的競爭者,而今年很多人把我們當做合作夥伴,大家對待你的心態完全不同。

Apollo開放半年,90多家合作夥伴。我相信一個開放的平臺,一定會戰勝一個封閉的平臺。

談資訊流

我覺得資訊流是一個比較新流行的詞,但不是一個新概念。6、7年前Facebook想進中國,跟百度談合資公司建立。當時紮克伯格就表示,資訊流一定要進來。

資訊流不一定非要演算法,但是演算法的分發效率要比人更高。有些資訊流靠演算法,有些資訊流靠社交關係,只是演算法沒有社交那麼高的黏性。

我認為資訊流最好的分發是:既有演算法分發,也有社交分發。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要以演算法為主。

演算法驅動的大眾接受,也需要有一個過程,比如我現在打開百度App資訊流,他知道我喜歡打高爾夫,知道我最近在學游泳。作為一個重度用戶,它越來越精准。

我覺得不用對演算法分發資訊流有恐懼,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會不斷精准、進步,提供的內容會更加高品質。

談年齡

我認為真正幹事的年齡,還是30多歲的年齡,既有經驗可以把這個事幹好,也不至於精力體力方面不濟。

但是,約伯斯做出iPhone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所以也不用因為某個年齡段束縛自己。大時代還是值得奮力一戰。

現在00後、10後,都已經是智慧時代的原住民,我也在思考:智慧時代該帶來什麼樣的不同?

我女兒10歲,就已經是一個熟練的手機用戶,她對手機的使用,甚至比我更熟練。

比如會搶我的手機玩,但我看的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給她看。所以我常在想,如果手機攝像頭檢測到是小孩在看,就切換到小孩看的內容,這樣才是智慧時代該有的樣子。

有時候小孩在家裡跟人吵架,會跑到智能音箱面前說:你給我評一評理。所以這些成長在智慧時代的人,會跟我們很不同,可能她天生就會使用手機、音箱,但已經搞不定鍵盤了。

留什麼給下一代?

可能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於下一代人來說並不是合理的。

比如去機場,很多安檢、身份確認,所以AI如果能解決這個事情,會讓旅行更簡單。

所以在智慧時代裡,紛繁複雜的事情,讓機器去做,人就做開心簡單的事情,不用考慮那麼多繁瑣的流程。

歸結起來可能一句話:留給下一代更簡單、更自由的時代。

— 完 —

誠摯招聘

我之前說過: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沒有創始人管理的好。現在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

我覺得最好的經理人就是不像經理人。不把自己當做經理人來看待,而是把公司當做自己的baby來看待,陸奇就是這樣。

陸奇人很正,為公司付出的時間很多,把公司風氣帶得很好。

可以說這一年來,在公司層面我向後退了一步,可以去思考一些重要但沒那麼緊急的事情。所以最近一年,我可以站在更遠一點的地方來看這家公司。

去年最重要的是事件是我們更新了百度的使命: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新使命比之前的使命“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涵蓋更多,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工智慧時代會改變供給端、消費端,能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很多。幸運的是,我們又為這個時刻準備了很多很多。

這一年來,AI在很多領域發生了變革。比如手機廠商,可能都會說手機是AI終端,而不是移動互聯網終端。

談創始人角色

我很享受創業的過程,作為創始人一點點做到這麼一家公司。我時常會想: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個人起了多少作用?時代使然?運氣成分有多少?個人努力起多大作用?今天的我和18年前的我有什麼變化?

現在跟18年前不同的是,百度沒有一個業務直接向我彙報了。我只管我想管的人和事。

但有時候還是需要你這個創始人,比如內部有些共識,要求我親自去說,我說了大家才會相信這就是我們的共識。

陸奇去年剛加盟時,我就列了未來一年百度著力要解決的問題,今天可以透露一下第一個:手機百度的DAU問題。

DAU對於百度來說是個新問題。百度搜索做了十幾年,圍繞的核心指標是“回答了用戶多少問題”,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人們期待的是應該像App一樣提供簡潔乾淨的體驗。未來別人搜索,主要通過手機百度App,而不再是別的網站。

但是“手機百度”這個名字,一聽就是附屬品,所以我們最近做了一個事,把“手機百度”改成了“百度”,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網頁版”。我認為這是一個公司思維的轉變。

All in AI和開放平臺

我沒有說過“All in AI”這個口號,因為我說話比較傾向於留有餘地,雖然我相信“AI”這個事情,但不希望大家通過“All in AI”誤以為我們都去做無人車、DuerOS了。

我們不是不在搜索上投入資源了,背後的技術其實都是AI。

AI發展思路上,我們的長期戰略是開放平臺。

平臺的開放,會讓很多重複的工作不必在做,我不喜歡別人把開放平臺形容為“壓路機”,不是因為我們做了別的創業公司就會死,而是即便我們不做,最後這些重複工作也會被替代,這些創業公司也逃脫不了時代規律,我們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早死早超生,沒必要重複造輪子。

其實Apollo決定開放的時候,我們內部一開始還是有擔心,以為會傷害到已經合作的合作夥伴,但是等我們去跟他們溝通的時候,他們反而很開心,因為會覺得你做這個事情很堅定。所以未來怎麼做?還是會持續給合夥夥伴帶來價值。

開放也帶來品牌價值,去年我們也去了CES,但影響力比今年差很多。去年別人覺得我們只是新的競爭者,而今年很多人把我們當做合作夥伴,大家對待你的心態完全不同。

Apollo開放半年,90多家合作夥伴。我相信一個開放的平臺,一定會戰勝一個封閉的平臺。

談資訊流

我覺得資訊流是一個比較新流行的詞,但不是一個新概念。6、7年前Facebook想進中國,跟百度談合資公司建立。當時紮克伯格就表示,資訊流一定要進來。

資訊流不一定非要演算法,但是演算法的分發效率要比人更高。有些資訊流靠演算法,有些資訊流靠社交關係,只是演算法沒有社交那麼高的黏性。

我認為資訊流最好的分發是:既有演算法分發,也有社交分發。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要以演算法為主。

演算法驅動的大眾接受,也需要有一個過程,比如我現在打開百度App資訊流,他知道我喜歡打高爾夫,知道我最近在學游泳。作為一個重度用戶,它越來越精准。

我覺得不用對演算法分發資訊流有恐懼,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會不斷精准、進步,提供的內容會更加高品質。

談年齡

我認為真正幹事的年齡,還是30多歲的年齡,既有經驗可以把這個事幹好,也不至於精力體力方面不濟。

但是,約伯斯做出iPhone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所以也不用因為某個年齡段束縛自己。大時代還是值得奮力一戰。

現在00後、10後,都已經是智慧時代的原住民,我也在思考:智慧時代該帶來什麼樣的不同?

我女兒10歲,就已經是一個熟練的手機用戶,她對手機的使用,甚至比我更熟練。

比如會搶我的手機玩,但我看的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給她看。所以我常在想,如果手機攝像頭檢測到是小孩在看,就切換到小孩看的內容,這樣才是智慧時代該有的樣子。

有時候小孩在家裡跟人吵架,會跑到智能音箱面前說:你給我評一評理。所以這些成長在智慧時代的人,會跟我們很不同,可能她天生就會使用手機、音箱,但已經搞不定鍵盤了。

留什麼給下一代?

可能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於下一代人來說並不是合理的。

比如去機場,很多安檢、身份確認,所以AI如果能解決這個事情,會讓旅行更簡單。

所以在智慧時代裡,紛繁複雜的事情,讓機器去做,人就做開心簡單的事情,不用考慮那麼多繁瑣的流程。

歸結起來可能一句話:留給下一代更簡單、更自由的時代。

— 完 —

誠摯招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