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空間站剛好運行了7000天,還能用多久?我們肉眼看得見它嗎?

截止到昨天(1月20日), 人類史上最著名最龐大最昂貴的航天器——國際空間站(ISS)整整在天上飛行了7000天。

借此機會, 就讓我們一起瞭解一下它的真面目吧。

國際空間站是從什麼時間開建的?

1998年11月20日發射第一艘貨運飛船曙光號, 直到2011年發現號太空梭安裝最後一個模組(多用途增壓艙)。

也就是說1998年開建, 2011年正式建成的。

7000天是怎麼算出來的?

從1998年11月20日一直到2018年1月20日, 總計在軌運行19年零1個月零30天——整整7000天。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大空間站, 人類歷史上第九個空間站, 也是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空間站。

▲右側為國際空間站中點燃的

人類為什麼要建空間站?

空間站, 通俗叫太空站, 就是一種可供人類長期居住的航天器, 作為一種微重力和太空環境中從事科研的實驗室, 在此進行生物學、人體生命學、物理、天文、氣象等科學研究實驗, 這是地面上無法複製、無法替代的特殊科研環境。

為什麼要建造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構想的前身,是NASA自由號空間站計畫,最早源自雷根總統的星球大戰計畫,後來隨著老布希總統叫停該計畫,同時也擱置了自由號,克林頓執政時期在副總統戈爾直接推動下,由美國宇航局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共同創建一個國際共用的空間站項目——這就是國際空間站的最初計畫。

關於ISS的命名,最初美國提議取名阿爾法(Alpha)空間站,但遭到俄羅斯反對,理由是此名暗示了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空間站,而前蘇聯和俄羅斯先後成功運行過8個空間站。所以,最終取了個最平實的名稱——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

ISS最早發起國有16個國家,目前主要由6個國家/地區合作運營,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歐空局。

最初中國也曾表示有意參與ISS計畫,但被美國排斥在外。為什麼中國要單幹自己的空間站?

建造、運營國際空間站,到底花掉多少錢?

國際空間站無疑是人類史上最昂貴的單體科研專案。截止2010年,累積投入高達1551億美元,其中美國1311億$(直接投入724億$,太空梭費用587億$),俄羅斯120億$,歐空局50億$,日本50億$,加拿大20億$。

從1998年開建一直到現在,NASA平均每年花在ISS的費用就達35億美元。宇航員平均每人每天花費750萬$。

國際空間站有多高、飛多快?

ISS屬於低軌道航天器,圍繞地球做橢圓形軌道飛行。大約距離地表高度400公里,近地點高度401公里,遠地點高度408公里。

軌道速度,也可以說是飛行速度每秒7.67公里,即每小時27600公里,這相當於中國高鐵時速的92倍!如此高速讓國際空間站每隔92分鐘就會繞行地球一圈,一天24小時至少繞行15圈。

國際空間站有多大、多重?

ISS長108.5米,寬72.8米,高20米,總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但它並不是一個非常有規則的航天器,因為由各種模組和元件拼接而成。

大型部件主要有18個,其中包括1個服務艙(星辰號),3個實驗艙(命運號、哥倫布號、希望號),3個移動維修平臺(加拿大臂、機械臂、特色微動作機械手),1個穹頂艙,以及最大主體結構——分段對接的空間站桁架和太陽能電池板。

國際空間站總品質420噸,內部空間1200立方米,艙體長度74米,最大定員6人。

我們能夠用肉眼看得見國際空間站嗎?

作為最大近地軌道航天器,理論上說我們可以裸眼看得見。因為反射太陽光的原因,可以在夜晚觀測到它。它的亮度跟金星差不多,相當於視星等-4,也是夜空中最亮的人造物。

你不妨借助于觀星應用程式App,查看它的飛行軌道,在自然觀測條件比較好的夜晚看看ISS的真面目。

▲這是透過單筒望遠鏡拍攝的國際空間站照片。

▲這是發生日全食時,國際空間站飛越太陽盤面前的淩日現象。

去過國際空間站的都有誰?

從1998年12月4日第一批ISS宇航員,一直到最近的第54遠征隊,總計多達90批ISS宇航員,另外還包括7名太空遊客,每人向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支付了大約4000萬美元。

在ISS生活最長時間的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rikalev)共計803天9小時39分鐘。而一般宇航員都是3~6個月。

國際空間站會用到什麼時候?使用壽命有多長時間?

原計劃使用到2024年,但根據美國、俄羅斯、歐空局、日本、加拿大5家最新協商決定,計畫延長使用壽命到2028年。預計今明兩年,陸續發射更換元件,延長它的壽命。

為什麼要建造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構想的前身,是NASA自由號空間站計畫,最早源自雷根總統的星球大戰計畫,後來隨著老布希總統叫停該計畫,同時也擱置了自由號,克林頓執政時期在副總統戈爾直接推動下,由美國宇航局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共同創建一個國際共用的空間站項目——這就是國際空間站的最初計畫。

關於ISS的命名,最初美國提議取名阿爾法(Alpha)空間站,但遭到俄羅斯反對,理由是此名暗示了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空間站,而前蘇聯和俄羅斯先後成功運行過8個空間站。所以,最終取了個最平實的名稱——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

ISS最早發起國有16個國家,目前主要由6個國家/地區合作運營,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歐空局。

最初中國也曾表示有意參與ISS計畫,但被美國排斥在外。為什麼中國要單幹自己的空間站?

建造、運營國際空間站,到底花掉多少錢?

國際空間站無疑是人類史上最昂貴的單體科研專案。截止2010年,累積投入高達1551億美元,其中美國1311億$(直接投入724億$,太空梭費用587億$),俄羅斯120億$,歐空局50億$,日本50億$,加拿大20億$。

從1998年開建一直到現在,NASA平均每年花在ISS的費用就達35億美元。宇航員平均每人每天花費750萬$。

國際空間站有多高、飛多快?

ISS屬於低軌道航天器,圍繞地球做橢圓形軌道飛行。大約距離地表高度400公里,近地點高度401公里,遠地點高度408公里。

軌道速度,也可以說是飛行速度每秒7.67公里,即每小時27600公里,這相當於中國高鐵時速的92倍!如此高速讓國際空間站每隔92分鐘就會繞行地球一圈,一天24小時至少繞行15圈。

國際空間站有多大、多重?

ISS長108.5米,寬72.8米,高20米,總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但它並不是一個非常有規則的航天器,因為由各種模組和元件拼接而成。

大型部件主要有18個,其中包括1個服務艙(星辰號),3個實驗艙(命運號、哥倫布號、希望號),3個移動維修平臺(加拿大臂、機械臂、特色微動作機械手),1個穹頂艙,以及最大主體結構——分段對接的空間站桁架和太陽能電池板。

國際空間站總品質420噸,內部空間1200立方米,艙體長度74米,最大定員6人。

我們能夠用肉眼看得見國際空間站嗎?

作為最大近地軌道航天器,理論上說我們可以裸眼看得見。因為反射太陽光的原因,可以在夜晚觀測到它。它的亮度跟金星差不多,相當於視星等-4,也是夜空中最亮的人造物。

你不妨借助于觀星應用程式App,查看它的飛行軌道,在自然觀測條件比較好的夜晚看看ISS的真面目。

▲這是透過單筒望遠鏡拍攝的國際空間站照片。

▲這是發生日全食時,國際空間站飛越太陽盤面前的淩日現象。

去過國際空間站的都有誰?

從1998年12月4日第一批ISS宇航員,一直到最近的第54遠征隊,總計多達90批ISS宇航員,另外還包括7名太空遊客,每人向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支付了大約4000萬美元。

在ISS生活最長時間的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rikalev)共計803天9小時39分鐘。而一般宇航員都是3~6個月。

國際空間站會用到什麼時候?使用壽命有多長時間?

原計劃使用到2024年,但根據美國、俄羅斯、歐空局、日本、加拿大5家最新協商決定,計畫延長使用壽命到2028年。預計今明兩年,陸續發射更換元件,延長它的壽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