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爭議之美還存在嗎?最初的十代思域改裝

改裝並不是高富帥的專屬玩物

改裝是一種時尚, 一種態度

血液中湧動著機油

如果你也是這樣不甘平凡

請果斷+頭條號《WB汽車文化》, 獲取更多的改裝資訊

十代思域(FC), 它“爭”空間之大, 人“議”外形之美, 的確, 它是一款有“爭議”的車型。 它與八代的操控感受截然不同, 它比九代思域的體型大了一圈, 北美設計團隊帶來了新的設計語言, 全新車身線條的勾勒下, 意味著最為簡單耐看的本田設計一去不復返了, 這一點也帶來很大的爭議。

顯然, 這一代的思域屬於“複雜線條”一類別, 它根本無須加入更多的線條勾勒點綴, 而是你要想辦法將它的整體線條和自己想法糅合在一起。

前臉部分是擺在玩家面前最為重要改造物件之一,

無可否認, FC的前臉設計很特別, 但常年游走於JDM、又深受FD2毒害的一群人, 他們對FC車型有更為之獨到的見解——大面積的鍍鉻中網貫穿燈眉之中, 中網的正下方區域又採用雙色處理, 雖說這樣設計營造的視覺衝擊感很強烈, 但恰好又是這些細節影響, 使FC的前臉無法單一區域達到美感(你千萬不能光盯著一個地方發呆), 這句話怎麼解釋呢?例如:通過雙色處理改變前臉的線條走向, 頭重腳輕的感覺很強烈, 這兒反倒顯得前包圍特別小氣。

上述所說的看法能引起改裝人的共鳴嗎?當然, 這不是玩家必須知道的答案, 正如上文所說, 帶有主觀色彩的外觀風格需要有自己的見解, 而日系車有它所遵循的美學基調, 日系車改裝也有它風格參考, 不然, 沒有那麼多人將一輛合資車恢復(改裝)JDM設計了。 不過話說回來, FC的外觀是由北美團隊設計出來的, 還能看到像FD2那麼熱血澎湃的直視感是不可能的了, 你想讓FC名正言順地回到JDM隊伍也難於上青天, 當世界無法為你一個人而改變, 你要去學會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就沒有必要了, “改裝思域”對於有個性的年輕人就很有必要了, 怎麼解決前包圍的“上重下輕”之感, 答案是從前臉的最下沿開始考慮的前唇部件了。 與現階段的清一色碳纖前唇相比, 上身的臺灣YoFer前唇小元件甚是漂亮, 其樣式不僅考慮到造型設計, 而且它結合左右氣壩最外側的線條折疊處,並利用擾流設計的思路將其延伸出來,而中網繼續沿用原廠樣式,繼續擔當犀利角色,隨著前唇的加入,前臉正面的下半部分變得更為大氣。

論動力性能和操控性能,十代思域都超出了玩家的預期,但外觀設計一直令早期的思域車主不習慣。無可否認的是,它的前臉很犀利,尾部的“大括弧”也很有特色。不過,不買帳的人會認為“特色”並不代表“漂亮”,而且,更讓他們想到了一款被迫停產的歌詩圖。或者真的是因為北美設計師和日本設計師對於市場認知的不同而設計的差異吧,坦白說,尾燈的造型設計真的沒有太大問題,那兩個假的後氣壩才是歷代思域車主接受不了的地方,有強迫症的玩家分分鐘會用膩子灰將其填充平整的。

當然,設計線條的比例不太符合胃口的情況下,有個簡單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加裝一款後唇元件了,保證契合度的前提下,它沿用了前唇的設計思路,將後氣壩的下沿位置與後包圍的隆起線條形成“環繞”,與之“括弧”尾燈構成大號“S型”,北美風情的屁股終於變得有些“肥美”了。

YoFer後唇元件的造型設計同樣不馬虎。

前唇、後唇、側傾以及鴨尾翼都出自YoFer之手。

美國305Forge出品的19寸規格輪圈單品,屬於定制範疇,拉絲糖果紅的質感帶出了另一種競技氛圍,而懸掛方面由D2 Racing街道版絞牙避震套件擔任主角,再配合普利司通搏天族S001輪胎調校出適合自己的避震風格。

如果想減少前驅車的車頭重量,可以升級鐵制引擎蓋升級為碳纖維製品,而這款碳纖引擎蓋也是來自臺灣YoFer品牌之手。

引擎蓋上的碳纖紋路被德國奧麗高改色膜覆蓋,至於它的顏色叫法嘛(不告訴你,未免滿大街的氾濫,個性化的東西需要一點想法和認知),你找到改車靈感了嗎?

臺灣CENDE中尾段排氣系統讓這款FC排氣聲浪變化得到明顯提升,因為它是帶閥門控制的排氣系統。

我們無需爭論這一代思域到底怎麼樣,有一些東西只有你用過、體驗過才知道它的美好和不足,並且還可以讓你知道,你能不能為了這些美好而容忍它的不足。當然,每一個北美設計師、日本設計師對於十代思域的設計想法有不同,正如每個人對改裝文化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誕生的作品也不同。

文章出處:牛車網

WB汽車文化

而且它結合左右氣壩最外側的線條折疊處,並利用擾流設計的思路將其延伸出來,而中網繼續沿用原廠樣式,繼續擔當犀利角色,隨著前唇的加入,前臉正面的下半部分變得更為大氣。

論動力性能和操控性能,十代思域都超出了玩家的預期,但外觀設計一直令早期的思域車主不習慣。無可否認的是,它的前臉很犀利,尾部的“大括弧”也很有特色。不過,不買帳的人會認為“特色”並不代表“漂亮”,而且,更讓他們想到了一款被迫停產的歌詩圖。或者真的是因為北美設計師和日本設計師對於市場認知的不同而設計的差異吧,坦白說,尾燈的造型設計真的沒有太大問題,那兩個假的後氣壩才是歷代思域車主接受不了的地方,有強迫症的玩家分分鐘會用膩子灰將其填充平整的。

當然,設計線條的比例不太符合胃口的情況下,有個簡單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加裝一款後唇元件了,保證契合度的前提下,它沿用了前唇的設計思路,將後氣壩的下沿位置與後包圍的隆起線條形成“環繞”,與之“括弧”尾燈構成大號“S型”,北美風情的屁股終於變得有些“肥美”了。

YoFer後唇元件的造型設計同樣不馬虎。

前唇、後唇、側傾以及鴨尾翼都出自YoFer之手。

美國305Forge出品的19寸規格輪圈單品,屬於定制範疇,拉絲糖果紅的質感帶出了另一種競技氛圍,而懸掛方面由D2 Racing街道版絞牙避震套件擔任主角,再配合普利司通搏天族S001輪胎調校出適合自己的避震風格。

如果想減少前驅車的車頭重量,可以升級鐵制引擎蓋升級為碳纖維製品,而這款碳纖引擎蓋也是來自臺灣YoFer品牌之手。

引擎蓋上的碳纖紋路被德國奧麗高改色膜覆蓋,至於它的顏色叫法嘛(不告訴你,未免滿大街的氾濫,個性化的東西需要一點想法和認知),你找到改車靈感了嗎?

臺灣CENDE中尾段排氣系統讓這款FC排氣聲浪變化得到明顯提升,因為它是帶閥門控制的排氣系統。

我們無需爭論這一代思域到底怎麼樣,有一些東西只有你用過、體驗過才知道它的美好和不足,並且還可以讓你知道,你能不能為了這些美好而容忍它的不足。當然,每一個北美設計師、日本設計師對於十代思域的設計想法有不同,正如每個人對改裝文化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誕生的作品也不同。

文章出處:牛車網

WB汽車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