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徽上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保障農民財產權益, 壯大集體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對農村生產關係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要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去年以來, 安徽省、上海市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啟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共用社會發展成果。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棋盤村村民劉和栓正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採摘基地的大棚裡給火龍果樹修剪枝杈。

劉和栓告訴記者, 自己的田種著, 在公司裡做事。 現在公司給我的工資是五六千元一個月, 一年(收入)上10萬元差不多吧。

棋盤村是去年11月開始股改的。 他們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將經過評估清核的村總資產按田畝股和人口股份到村民手中, 量化、固化到了個人, 村民成了股東。

村委會主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方汝斌說, 哪些是資產?哪些是債權?哪些是債務?經過評估公司評估值多少錢?給他們(村民)透明化, 要把股份量化到老百姓身上, 老百姓也放心了。 然後我們利用資產、資源、整合資金, 我們去創收, 為我們集體經濟壯大。 真正資金多了, 那我們每年拿出來分紅。

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基礎上, 安徽各地加快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目前, 首批11個縣(區)13個村已基本完成“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 13個試點村的入股農戶戶均實現財產性收益近兩千元, 比全省平均水準高出約一倍。 安徽省計畫從去年開始, 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 用五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的要求,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將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的新活力。 (劉軍 傅聞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