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靖開啟金線蓮產業升級之路 把金線蓮搬進“植物工廠”

漳州金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把本該種在林下或大棚的金線蓮, 搬進了“植物工廠”

近日, 在漳州金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 工人正忙著採收金線蓮。

這些金線蓮既不種在林下, 也不種在大棚, 而來自工廠車間。 把金線蓮請入工廠的, 是來自臺灣有著30年金線蓮種植經驗的羅樹海。

2003年, 臺灣人陳明雄將臺灣金線蓮組培技術帶到南靖。 此後, 南靖金線蓮人工栽培技術步入快車道。 最高峰時, 南靖縣登記在冊的金線蓮廠家近40家。 近幾年, 金線蓮產業走到了十字路口, 大部分廠商以生產組培苗為主, 但由於種植技術跟不上, 大量組培苗無法消納, 價格幾乎腰斬, 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金線蓮傳統的林下種植與大棚種植模式, 由於環境不可控, 莖腐病、軟腐病、猝倒病等病害頻發, 難以實現無公害化且成活率低下。 羅樹海借鑒果蔬業最先進的“植物工廠”種植模式,

開始嘗試工廠化種植金線蓮, 開啟金線蓮產業升級之路。 這條路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耐心, 單光照這套技術體系, 前後就耗時6年才實現技術轉化。

步入金線蓮工廠化種植車間, 只見廠房被分隔成12層, 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 架子上, 整齊地碼放著金線蓮種植袋。 金線蓮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濕度、水分、養分等指標, 在種植袋中被精確地控制。 “土壤使用的是進口有機泥炭苔, 但我們並未對其進行人為殺菌處理, 而是引入光合成菌、枯草桿菌等菌群進行調節, 為植株生長提供平衡的土壤菌群環境。 ”羅樹海表示, 種植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微氣象系統, 遵循著大自然中水分迴圈機制;金線蓮生長所需的適宜溫度, 則由廠房內的空調系統調節;植物光源的運用,

讓光譜、光壓、光質等指標可控。 在工廠環境中, 金線蓮生長所需的各項環境指標都實現了可控, 有效避免了病害發生, 無公害種植得以實現。

經檢測, 植物工廠種植出的金線蓮, 總黃酮、多糖等有效成分是傳統種植模式的1.5倍以上。 此外, 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 植株增重率可以達到2倍以上, 大大高於傳統種植模式。 ⊙游雪慧陳東山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