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年商都是時候刷新“廣州模式”了

都市觀察

上周, 天河路商會的10多個購物中心負責人組團走進流花商圈, 考察了幾個專業市場。 早在上月, 流花商會也組織了專業市場商家到天河路商圈拜訪。 兩大商圈謀劃的合作可以說是全國首創的新模式———天河路商圈的購物中心將有望引進流花商圈的服裝商家。

這兩個由環市路串聯的商圈, 影響著全中國商貿流通市場———天河路商圈是華南第一商圈, 年交易額8900多億元, 聚集了23個購物中心(單體百貨)。 而流花商圈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商圈, 去年交易額400多億元, 占全國服裝行業的1/3。

然而, 過去的20年, 兩個商圈各自為政, 可以說是“河水不犯井水”。 這也導致了, 廣州空有兩個具有影響力的商圈、數十個全國知名的經營企業和品牌, 卻沒有形成獨具廣州特色的商貿模式。

近十年, 從全球經濟危機到電商衝擊實體商業, 兩大商圈的命運開始交織。 國外採購商到流花商圈採購服裝的訂單減少、專業市場的租戶流失;消費者購物都在網上解決, 天河路商圈的實體商家生意難做。 更甚者, 專業市場和購物中心背後牽扯著無數的品牌商、製造企業, 它們或是規模縮小、或是倒閉。 即便兩個商圈代表兩種不同業態, 在實體經濟受衝擊 的 時 代 , 卻 面 臨 著 同 一 命運———轉型。 這是兩個商圈“牽手”的前提。

兩個商圈的合作,

從小的角度看, 是商家抱團發展, 從大的方面看, 廣州的商貿業將因為兩個商圈的融合而更上一個臺階。 流花商圈是連結著服裝製造和批發的環節, 天河路商圈是面向消費者的零售環節, 兩個商圈一旦“聯姻”, 將徹底打通製造、批發、零售這三個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 將服裝行業資源從頭到尾地理順、整合, 這也順應了國家提出的供應鏈改革、柔性生產的產業轉型方向。

振興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是當前中國產業轉型的抓手。 零售業界人士認為, 中國的實體經濟已進入供應鏈的競爭, 誰掌握了供應鏈上的資源, 誰就掌握了市場。 廣州將兩個商圈的資源整合, 就牢牢掌握著供應鏈上最具影響力的資源, 打造全國乃至亞洲具有影響力的城市商貿系統。

對廣州這座城市而言, 這是一筆1+1>2的生意。

廣州曾經因為一口通商而獲得“千年商都”的美譽, 改革開放初期, 又因為活躍的自由貿易而聞名全國, 20年前天河城首創出購物中心新業態, 引來各地仿效。 再往後這些年, 廣州不斷被國內城市追趕, 卻沒再有引領全國商貿業的模式出現。 2015年, 廣州成為內貿流通改革試點城市之一, 今年內貿改革進入深化期, 兩大商圈的融合正好提供了一個內貿改革的新案例, 形成商貿流通的“廣州模式”。 這種“廣州模式”日後有望被推廣到華南甚至全國, 再度刷新“千年商都”的影響力。  趙安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