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終病床,能再多些嗎?

天津延安醫院(李連傑壹基金生命關懷醫院)病房內, 臨終關懷醫生團隊正在查房。

製圖:張芳曼

家住湖南省邵東縣的王秀林去年底因結腸癌去世。 她從確診為中晚期結腸癌到去世僅1年多時間。

在確診結腸癌前1年, 王秀林先後在鎮衛生院、縣醫院、市醫院住院治療, 一直沒有查出確切的病症, 身體卻越來越差。 兒子曾俊把她接到成都某大醫院檢查, 最終確診為結腸癌, 此間的檢查、治療等費用就花了好幾萬元。

確診後不久, 王秀林便在醫院接受了癌變組織切除手術, 手術費用近6萬元。 這次手術比較成功, 她的病情得到初步控制。 王秀林的女兒考慮到大醫院住院費用高, 弟弟上班忙, 將她接到湖南邵陽市某二級醫院住院治療。

10個月後, 王秀林的病情出現惡化, 醫生認為癌細胞已擴散, 建議轉大醫院。 曾俊將王秀林接到成都大醫院, 希望能控制病情。 “醫生表示, 媽媽的癌症已是晚期, 再治療沒有意義, 但我不想放棄, 現代醫學技術這麼發達, 可能有奇跡。 ”曾俊說。

王秀林在大醫院住院近3個月, 一共花費近20萬元, 其間還接受了第二次癌變組織切除手術, 病情卻繼續惡化。 曾俊回憶說:“媽媽接受化療,

不久頭髮全部掉光, 肚子脹得像個籃球, 四肢瘦得皮包骨頭。 那段時間她半夜都會喊疼。 媽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我們做兒女的無比心疼。 ”

最後, 曾俊收到醫院下達的王秀林病危通知。 曾俊接受現實, 將王秀林送到家裡照顧。 5天后, 王秀林去世。 為了給王秀林治病, 家人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 還借了債。

“臨終患者的界定需要標準。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北京松堂關懷醫院院長李松堂分析, 當生命體征不能逆轉, 比如癌症晚期擴散不可治癒, 就應確定為臨終患者。 如果沒界定, 醫生和家屬堅持對患者使用昂貴的藥品、進行各種檢查和ICU搶救, 易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負擔。 “患者如果被確診為臨終病人,

就可轉到臨終關懷病房或者臨終關懷醫院, 得到及時關懷, 不僅花費大大減少, 還能在生命最後一段時間生活得相對輕鬆, 走得也更從容。 ”

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劉端祺認為, 我國每年有近300萬疼痛的癌症晚期患者, 都需要臨終關懷, 制定臨終關懷服務標準非常重要。 有些機構做的臨終關懷服務比較低端, 主要照顧患者的生活, 護理員的專業水準有限, 沒能給患者好的醫療照護;還有些機構打著臨終關懷的幌子, 實際上仍給患者進行昂貴治療和檢查。 “臨終關懷要以關懷為主, 讓患者臨終前舒服, 治療手段主要是給患者吃止痛藥、24小時護理、輸液、心靈關懷和營養支持, 很少做手術。 ”

臨終病床需醫保支持

醫保應將臨終關懷的藥物和服務專案納入報銷範圍,

已納入的應提高報銷比例。 這樣醫院才有動力去發展臨終關懷事業, 家屬更願意將臨終患者轉到臨終病房

去年3月, 北京市海澱醫院設立安寧病房:一間男病房, 一間女病房, 一共6張床。 海澱醫院安寧病房主任秦苑介紹, 安寧病房目前能接受的臨終患者數量有限, 打算今年擴建成獨立的病區。 “安寧病房的規模大小, 取決於政府和醫院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秦苑解釋說, 安寧病房運營虧本, 資金不足, 成立後規模就很小。

“臨終關懷需要政府介入, 做好引導。 ”秦苑介紹, 去年下半年, 北京市有關部門開始在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試點, 探索為臨終關懷服務科學定價, 制定各級醫院臨終關懷服務的標準。 去年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 和《安寧療護中心管理規範(試行)》,但北京只有個別的臨終關懷機構能達到標準。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設立了臨終關懷中心,是獨立的科室,規模約18張病床,但目前也是在貼本運營。

劉端祺認為,大醫院做臨終關懷必須得到國家政策扶持。從成本收益看,做臨終關懷沒經濟收益,醫院普遍缺乏動力。他建議政府對設立臨終關懷病房的醫院按照病床數量進行補貼,同時改變收費體系,讓從事臨終關懷的醫務工作者的勞動價值得到體現。

“臨終患者如果不做臨終關懷,而做各種沒必要的治療,費用昂貴,無論是患者還是國家都難以承受。”劉端祺分析,現在臨終關懷所需的藥物有的不報銷,有的報銷比例太低,而臨終患者接受昂貴的化療等治療,醫保卻給報銷,相當於間接鼓勵過度治療。他建議,醫保將臨終關懷的藥物和服務專案納入報銷,已納入的提高報銷比例。這樣醫院才有動力去發展臨終關懷事業,患者家屬更願意將臨終患者轉到臨終病房。

劉端祺介紹,一些發達國家的醫保政策規定得很細。以腫瘤為例,患者早期抗腫瘤治療有效,就全力救治,醫保報銷,如果證實患者治療無效,還進行抗腫瘤治療,醫保就不給報銷,但患者接受臨終關懷,醫保都報銷。

秦苑認為,醫院做好臨終關懷服務,離不開專業的團隊。大多數臨終患者同時遭受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恐懼,單純靠醫生和護士還不夠,需要一個專業的、跨學科的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心理師、社工、營養師、康復師、藥師等。

秦苑介紹,海澱醫院的臨終關懷團隊主要包括醫生和護士,編制內沒有人文關懷人員,只能靠醫生和護士自學人文關懷知識,再把人文支持帶進工作中。社工和心理師都是以志願者的形式加入團隊,醫院不給報酬。志願者相對固定編制人員,不夠專業、持久、穩定。醫院要想做好臨終關懷,一定要把專業團隊建立起來。

“臨終關懷的人才供給不足。”秦苑建議,醫學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設置臨終關懷相關必修課程,有條件的可開設臨終關懷專業,以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為了增加臨終關懷人才供給,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啟動臨終關懷人才培訓,去年12月已舉辦第一期培訓。

社會辦醫需優惠政策

北京通州的王大媽今年75歲,半年前在北京某三甲醫院被診斷為乳腺癌骨轉移,醫生認為已無治療意義,建議出院回家。王大媽的女兒將她接回家,並準備後事。

王大媽的老伴在2016年12月去世,女兒在企業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她。6個月前,女兒將她送到北京松堂關懷醫院。“當時害怕自己很快就要死在醫院。”王大媽笑著說。

王大媽現在病情穩定,除了雙手經常疼痛,已能下床走動,生活基本能自理。記者到病房採訪時,王大媽正在幫助照顧病情更重的老人吃飯。護理員說,王大媽現在恢復得不錯,是個奇跡。

“待在家裡太悶。鄰居沒有老人,都是上班的,白天連個說話的都沒有。”王大媽說,她在醫院受到了很好的照顧,飲食規律,營養均衡,有小病還能得到及時治療。

記者談及死亡時,王大媽並不忌諱。“我不怕死,下輩子想做個男人。”王大媽笑著說。原來,醫院提供了心理治療,心理師經常對她進行死亡教育和心理撫慰。

“前幾天,女兒來醫院接我回家,我不想離開。”王大媽說,她與病友已成為好朋友,捨不得離開。醫院偶爾還會舉辦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護理員和志願者表演節目、播放電影等,自己感覺過得很快樂。

李松堂說,政府應鼓勵更多社會資本舉辦臨終關懷醫院,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臨終關懷服務。臨終關懷醫院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可對其免稅或者降低稅率,同時按照實際床位數進行補貼。對於非營利性醫院,無論公辦民辦,政策都應一視同仁。

“政府應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鼓勵發展臨終關懷的配套產業。”劉端祺說,一台進口洗澡機需花費100萬元,但很方便,患者不需大幅動作即可完成洗澡,在洗澡的同時還能接受按摩。這種設備技術難度並不大,但我國市場上沒廠商生產,只能進口。很多臨終患者長時間在床上躺著,需要各種形狀的特製枕頭來墊身體一些關鍵部位。比如患者平躺著,兩腿的皮膚靠在一起,很容易生褥瘡,在中間墊個特製的枕頭就能防止。“這類枕頭由中藥材、蕎麥和一些特殊化學材料填充,可針對不同的病症。然而,市場上很難買到這樣的枕頭,很多患者用的都是家人縫製的枕頭。”

去年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 和《安寧療護中心管理規範(試行)》,但北京只有個別的臨終關懷機構能達到標準。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設立了臨終關懷中心,是獨立的科室,規模約18張病床,但目前也是在貼本運營。

劉端祺認為,大醫院做臨終關懷必須得到國家政策扶持。從成本收益看,做臨終關懷沒經濟收益,醫院普遍缺乏動力。他建議政府對設立臨終關懷病房的醫院按照病床數量進行補貼,同時改變收費體系,讓從事臨終關懷的醫務工作者的勞動價值得到體現。

“臨終患者如果不做臨終關懷,而做各種沒必要的治療,費用昂貴,無論是患者還是國家都難以承受。”劉端祺分析,現在臨終關懷所需的藥物有的不報銷,有的報銷比例太低,而臨終患者接受昂貴的化療等治療,醫保卻給報銷,相當於間接鼓勵過度治療。他建議,醫保將臨終關懷的藥物和服務專案納入報銷,已納入的提高報銷比例。這樣醫院才有動力去發展臨終關懷事業,患者家屬更願意將臨終患者轉到臨終病房。

劉端祺介紹,一些發達國家的醫保政策規定得很細。以腫瘤為例,患者早期抗腫瘤治療有效,就全力救治,醫保報銷,如果證實患者治療無效,還進行抗腫瘤治療,醫保就不給報銷,但患者接受臨終關懷,醫保都報銷。

秦苑認為,醫院做好臨終關懷服務,離不開專業的團隊。大多數臨終患者同時遭受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恐懼,單純靠醫生和護士還不夠,需要一個專業的、跨學科的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心理師、社工、營養師、康復師、藥師等。

秦苑介紹,海澱醫院的臨終關懷團隊主要包括醫生和護士,編制內沒有人文關懷人員,只能靠醫生和護士自學人文關懷知識,再把人文支持帶進工作中。社工和心理師都是以志願者的形式加入團隊,醫院不給報酬。志願者相對固定編制人員,不夠專業、持久、穩定。醫院要想做好臨終關懷,一定要把專業團隊建立起來。

“臨終關懷的人才供給不足。”秦苑建議,醫學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設置臨終關懷相關必修課程,有條件的可開設臨終關懷專業,以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為了增加臨終關懷人才供給,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啟動臨終關懷人才培訓,去年12月已舉辦第一期培訓。

社會辦醫需優惠政策

北京通州的王大媽今年75歲,半年前在北京某三甲醫院被診斷為乳腺癌骨轉移,醫生認為已無治療意義,建議出院回家。王大媽的女兒將她接回家,並準備後事。

王大媽的老伴在2016年12月去世,女兒在企業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她。6個月前,女兒將她送到北京松堂關懷醫院。“當時害怕自己很快就要死在醫院。”王大媽笑著說。

王大媽現在病情穩定,除了雙手經常疼痛,已能下床走動,生活基本能自理。記者到病房採訪時,王大媽正在幫助照顧病情更重的老人吃飯。護理員說,王大媽現在恢復得不錯,是個奇跡。

“待在家裡太悶。鄰居沒有老人,都是上班的,白天連個說話的都沒有。”王大媽說,她在醫院受到了很好的照顧,飲食規律,營養均衡,有小病還能得到及時治療。

記者談及死亡時,王大媽並不忌諱。“我不怕死,下輩子想做個男人。”王大媽笑著說。原來,醫院提供了心理治療,心理師經常對她進行死亡教育和心理撫慰。

“前幾天,女兒來醫院接我回家,我不想離開。”王大媽說,她與病友已成為好朋友,捨不得離開。醫院偶爾還會舉辦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護理員和志願者表演節目、播放電影等,自己感覺過得很快樂。

李松堂說,政府應鼓勵更多社會資本舉辦臨終關懷醫院,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臨終關懷服務。臨終關懷醫院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可對其免稅或者降低稅率,同時按照實際床位數進行補貼。對於非營利性醫院,無論公辦民辦,政策都應一視同仁。

“政府應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鼓勵發展臨終關懷的配套產業。”劉端祺說,一台進口洗澡機需花費100萬元,但很方便,患者不需大幅動作即可完成洗澡,在洗澡的同時還能接受按摩。這種設備技術難度並不大,但我國市場上沒廠商生產,只能進口。很多臨終患者長時間在床上躺著,需要各種形狀的特製枕頭來墊身體一些關鍵部位。比如患者平躺著,兩腿的皮膚靠在一起,很容易生褥瘡,在中間墊個特製的枕頭就能防止。“這類枕頭由中藥材、蕎麥和一些特殊化學材料填充,可針對不同的病症。然而,市場上很難買到這樣的枕頭,很多患者用的都是家人縫製的枕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