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內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吐血入院 想回家和妻兒過年:票不好搶

核輻射的傷害伴隨了宋學文整整22年。

1996年1月5日, 宋學文誤拾放射性金屬, 將超標數倍的核輻射量帶入身體;數年間, 他先後接受了七次手術, 當年參加越野長跑的健全人, 失去了雙腿和左前臂, 右手的五個手指, 也只余中指尚完整。

原本以為, 病痛會隨著那些肢體的截去而消散, 但核輻射的陰影卻始終揮之不去, 在截肢後的多年裡, 各種病症不間斷地侵襲他的身體。 生於1976年的宋學文說, 核輻射的傷害終身跟隨、充滿未知, 這種傷害讓人看不到盡頭。

2016年12月, 40歲的宋學文病情突然惡化, 出現吐血、便血的症狀,

次年7月, 在北京307醫院, 他被檢出放射性白內障、記憶力損傷、右手神經瘤、肝硬化、胃腸道出血、糖尿病、心臟病等數十種病症。

由於無錢醫治, 宋學文又回到了吉林老家, “硬挨著”。 直到今年1月21日, 在接受社會救助後, 宋學文來到北京繼續治療。 目前, 宋學文仍處於抽血檢查階段,

詳細病情、治療方案尚處於未知狀態。

宋學文說, 老天對他其實很公平, 他有妻兒, 幸福的家, 但相比以往向公眾展示自己的樂觀與堅強, 現在, 他更願意講述自己的痛苦經歷, 讓公眾對核輻射的傷害有更清醒的認知, “這是我的社會責任。 ”

伴隨22年的身體之痛, 他不斷手術

“唯一感受就是痛, 痛可以掩蓋一切”

今年1月22日, 宋學文在朋友圈裡寫道:“今天去核醫學科做了一項檢查, 躺在機器下面, 接受‘放射線’掃描, 心裡莫名的緊張恐懼!也許這就是‘核輻射’留給我的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吧!”

距離2016年年底病情開始急劇惡化, 已經過去了一年多時間。 這一年多來, 宋學文幾乎沒有接受任何有效治療, “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沒錢。 ”

去年7月宋學文曾經帶著4000塊錢, 來北京307醫院複查, 放射性白內障、記憶力損傷、肝硬化、糖尿病、心臟病……一連串的病症令他觸目驚心。 醫生告訴他, 如果要做更加全面的檢查, 費用最少要5萬元, 還不算後續的治療費用。 沒有錢, 宋學文在醫院待了數日後就回了吉林老家。

“相比于剛受傷時遭受的那種痛, 現在的這點痛也不算什麼, 能挺就挺吧。 ”宋學文說。 一家公益機構主動聯繫到他, 為他募捐了15萬元的醫療費用。 1月21日下午, 坐了七個半小時的動車後, 宋學文一個人、一輛輪椅抵達北京, 住進307醫院接受檢查、治療;這些年來, 肢體高度殘缺的他有了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不願意別人幫助他。

1月23日下午, 紅星新聞在307醫院燒傷整形科的病房裡見到宋學文。 他坐在電動輪椅上, 戴上假肢後, 再套上長衣長褲, 一眼看不出他失去了雙腿和左前臂;宋學文可以熟練地操作輪椅, 也學會了使用智慧手機打字、拍照。

宋學文向紅星新聞記者講述了22年的“那場噩夢”。

1996年1月5日早晨, 吉化集團建設公司工人宋學文在班上途中, 在雪地上拾到一條類似“鑰匙鏈”的小鏈子。 他詢問身邊的人是否丟失了鑰匙鏈, 大家都說沒丟, 著急工作的他將小鏈子收進了褲袋。 當天上午, 宋學文突然感到頭暈噁心, 身體越來越虛弱, 出現嘔吐。 那條小鏈子並不是鑰匙鏈, 而是公司檢測所因工作失誤,遺落在施工現場的放射性物質銥-192。

知道詳情的時候,宋學文已經暴露在超量的核輻射中長達四個小時。隨後,他被送進北京307醫院治療,在醫院度過了近三年的治療時間。

“這條看似不起眼卻含有巨大輻射的鏈子,讓我此後的一生血淚斑斑。”宋學文說,在接下來的兩年間,他接受了7次大手術,手術累積時間達30餘小時之多,手術縫合300多針;兩年中,他先後截去了左前臂、右腿、左腿,就連僅存的右手也每個手指截去了一節,只有中指仍保持完整。

“核輻射破壞細胞組織,然後皮膚出現水腫、潰爛,肌肉出現壞死,進而壓迫神經。”在那兩年間,宋學文感到的是“一分一秒不停止的痛,唯一的身體感受就是痛,痛可以掩蓋一切,痛可以控制你”。

從1996年到1998年,宋學文幾乎一直躺在病床上,除了脖頸能夠稍稍轉動,全身動彈不得。他始終記得,透過病房的窗戶,可以看到天空中一排電線,偶爾有鳥停落在上面,“那是我能看到唯一的風景。”

打官司“贏了比輸了還難受”

“核輻射的傷害讓人看不到盡頭”,截肢,20年後吐血便血

在病床上的那幾年,宋學文“只能親眼目睹著毒素步步為營地摧殘著我的軀體,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簡直能把人逼瘋”。

當醫生告知他需要截肢時,他沒有太多異常的反應,“只想趕緊結束這種痛苦。”他以為截肢了,大不了變成一個瘸子,病痛就會隨之而去。但他沒想到的是,截肢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前前後後一共7次。

他更加沒想到的是,就算經歷了7次大手術,核輻射仍然時刻伴隨著他,持續給肉體和精神帶來傷害。

▲2001年,宋學文 圖據視覺中國

1998年出院後,宋學文開始上訪、打官司。他想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如今回顧那段維權的經歷,他說,“當時就是年輕氣盛,覺得自己有理,走遍天下也不怕。”他被稱為“國內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

對於這場官司,宋學文的看法是“雖然贏了,但比輸了還難受”。他認為,法院的判決結果距離他的訴求相差太遠。“第一,我要求在北京307醫院進行定期身體檢查,但判決結果是在當地醫院也可以檢查,當地醫院根本沒法進行核輻射方面的檢查;第二,我要求安裝功能性假肢,雖然截肢了,但我想站起來,但判決結果是安裝裝飾性假肢,這就相差甚遠。”

48萬餘元的賠償費用,在還完打官司那幾年欠下的外債和自己出錢安裝了功能性假肢後,只餘下8000元。宋學文說,這場官司像又一次核輻射,再一次傷害了他。

打完官司後,宋學文覺得“哀莫大於心死”,“也不維權了,自己遭受那些苦、那些痛、那些不容易,都隨著官司去了。”他開始靜下來寫書,用手指僅剩的一節骨頭,一個字一個字,把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和感受敲出來。

2004年6月,宋學文出版了37萬字的自傳《生死鏈》:“我就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呈現出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別人怎麼看待這些故事。”

▲宋學文當年宣傳自傳《生死鏈》 圖據網路

核輻射的傷害在這幾年間逐漸顯現。宋學文害怕身體碰撞受傷,“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身體某處,傷口很難癒合,甚至好幾個月都不見好,還會出現潰爛。”更多的是從身體深處傳來的疼痛,胃、肝、心臟……經常都會莫名地疼痛。

有時候,他也會背著家裡人,偷偷上網去查詢核輻射的相關資訊,“知道的越多,給自己帶來的恐懼越大。”宋學文說,後來乾脆也不上網查了,“就算有病,也沒錢去醫院看。”在宋學文看來,核輻射帶來的傷害充滿未知,“誰也不知道它下一步要傷害我的哪個器官。”讓人根本看不到盡頭。

直到2016年的年底,宋學文在一天深夜出現了吐血、便血的症狀,他才意識到,自己不得不去治療了,“不是挺一挺就能過去的了。”

兩年前兒子出生成意外之喜

“我也有妻兒,我也有幸福,人應該知足”

宋學文把自己1996年後的人生經歷劃為三個階段:

受傷、住院、維權,這是第一階段,彼時的宋學文年輕氣盛、對自身的遭遇充滿不甘。

然後是官司結束以後,“也許是心死,也許是心靜,也許是無奈”,他逐漸接納了身體和精神的苦痛,開始寫書、拍勵志電影、接受媒體採訪,“去講述自己的樂觀與堅強,去鼓勵更多人”。

▲宋學文曾出演電影《站起來》 圖據網路

2008年之後,他希望讓生活穩定下來,決定結束“漂泊”,於是回到吉林老家的農村,和妻子開辦了一間幼稚園。

宋學文在1998年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楊光,彼時的他,已經完成了截肢手術,成了一名一級殘疾人。他說,認識妻子後,他們一起去北京看病,去武漢安裝假肢,還一起打贏了和吉化集團的賠償官司。對於和妻子相識、相愛、最終結婚的經歷,宋學文不願多談,他只說,“如果說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那麼我的妻子,就是給了我第三次生命的那個人。”

▲宋學文曾和妻子一起上電視節目 節目截圖

2008年春天,他們在吉林老家的農村辦起了幼稚園,“一方面是維持收入,另一方面是自己內心一直有個承諾,想給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宋學文說,近十年來,幼稚園總共畢業了五六百個孩子,最大的已經上了初中。

只是,“維持收入”的想法成了空,如今幼稚園的經營越來越困難。

2015年,宋學文和楊光的兒子出生,這是他的“意外之喜”。宋學文說,此前,醫生曾告訴他,因為核輻射對他的染色體有影響,他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在懷孕期間和兒子出生後,宋學文和妻子都在醫院進行了反復的檢查,直到醫生告訴他“可以生”“孩子很健康”,他們才放下心來。如今,兒子已經兩歲多了。宋學文說,兒子慢慢懂事,看到自己的父親肢體殘缺也會問:“爸爸,你的腿怎麼了?”宋學文會告訴兒子:“爸爸的腿受傷了。”兒子會很乖巧地幫他揉腿。

▲去年冬天,戴著假肢,坐著輪椅的宋學文在吉林老家掃雪 圖據網路

1月24日上午,紅星新聞在病房裡再次見到宋學文,他正用手機“搶票”,希望在春節前能夠趕回老家,和妻子兒子一起過年:“票不好搶呀!”宋學文說,他來到醫院的第一天就向醫生打聽檢查的事情,醫生告訴他春節前檢查結果無法出來,“所以我來的第一天,就已經想好了春節要回家過年。”

宋學文說,如今他已經接納自己身體的殘缺,不再痛苦,也不再抱怨,面對無休無止的病痛,也只是覺得“煩人,趕也趕不走”。有時候,他會將自己的生活和當年工廠裡的工友們進行對比:“我覺得老天對我還是很公平的,除了健全的身體,他們有的,我也都有。我也有妻子,我也有兒子,我也有幸福。這就行呀,人應該知足。”

病情惡化,仍想著“社會責任”

給兒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殘疾了,但爸爸很勇敢,很堅強”

宋學文總說,自己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這一次病情惡化,走投無路了,才接受了社會捐助的15萬元。”接受救助後的宋學文心情沉重,他認為自己以後要還上這份債。

如今住在醫院裡,宋學文覺得餐食太貴,一份要20多元,“別人捐給我看病的錢,不能這麼浪費”。於是,他自己買了便宜的小麵包,朋友又送來一箱牛奶,餓了的時候,他就吃麵包、喝牛奶。

宋學文說,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去盡自己的社會責任:“以前面對公眾,面對媒體,我總在講述自己的堅強、自己的樂觀,現在覺得,這樣沒法讓人們真正認識到核輻射對人的傷害到底有多大。我現在想把自己經受過的痛苦,原原本本講給大家聽,讓更多人意識到核輻射的可怕,讓相關的機構、部門加強管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去年年底開始,宋學文開始在朋友圈裡做起了大米生意,“一個月能掙1000元左右”。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在他的朋友圈裡主要是兩類資訊,一類是大米推廣,另一類是他分享的關於核輻射傷害和治療的相關知識,“我還有很多社會擔當,必須要去做。”

▲宋學文發在朋友圈的核輻射相關知識 朋友圈截圖

宋學文說,經歷了這麼多苦痛之後,“生命的長短已經不重要了。”但他也說,為了家人、孩子,他得努力活下去,“孩子還小,需要照顧,不能把責任都丟給老婆。男人應該去承擔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責任。”

宋學文想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不想像一灘爛泥一樣,“我是殘疾人,但我想讓‘殘疾’成為我自強的招牌,而不是博取同情的招牌,我雖然殘疾了,但我也能為社會出一份力。”宋學文說,他尤其想給兒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兒子知道“爸爸雖然殘疾了,但爸爸很勇敢,很堅強”。

未來如何承擔自己口中的“社會責任”?宋學文說,在病床上的這些天,他一直不間斷地在想。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王劍強 北京攝影報導

而是公司檢測所因工作失誤,遺落在施工現場的放射性物質銥-192。

知道詳情的時候,宋學文已經暴露在超量的核輻射中長達四個小時。隨後,他被送進北京307醫院治療,在醫院度過了近三年的治療時間。

“這條看似不起眼卻含有巨大輻射的鏈子,讓我此後的一生血淚斑斑。”宋學文說,在接下來的兩年間,他接受了7次大手術,手術累積時間達30餘小時之多,手術縫合300多針;兩年中,他先後截去了左前臂、右腿、左腿,就連僅存的右手也每個手指截去了一節,只有中指仍保持完整。

“核輻射破壞細胞組織,然後皮膚出現水腫、潰爛,肌肉出現壞死,進而壓迫神經。”在那兩年間,宋學文感到的是“一分一秒不停止的痛,唯一的身體感受就是痛,痛可以掩蓋一切,痛可以控制你”。

從1996年到1998年,宋學文幾乎一直躺在病床上,除了脖頸能夠稍稍轉動,全身動彈不得。他始終記得,透過病房的窗戶,可以看到天空中一排電線,偶爾有鳥停落在上面,“那是我能看到唯一的風景。”

打官司“贏了比輸了還難受”

“核輻射的傷害讓人看不到盡頭”,截肢,20年後吐血便血

在病床上的那幾年,宋學文“只能親眼目睹著毒素步步為營地摧殘著我的軀體,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簡直能把人逼瘋”。

當醫生告知他需要截肢時,他沒有太多異常的反應,“只想趕緊結束這種痛苦。”他以為截肢了,大不了變成一個瘸子,病痛就會隨之而去。但他沒想到的是,截肢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前前後後一共7次。

他更加沒想到的是,就算經歷了7次大手術,核輻射仍然時刻伴隨著他,持續給肉體和精神帶來傷害。

▲2001年,宋學文 圖據視覺中國

1998年出院後,宋學文開始上訪、打官司。他想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如今回顧那段維權的經歷,他說,“當時就是年輕氣盛,覺得自己有理,走遍天下也不怕。”他被稱為“國內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

對於這場官司,宋學文的看法是“雖然贏了,但比輸了還難受”。他認為,法院的判決結果距離他的訴求相差太遠。“第一,我要求在北京307醫院進行定期身體檢查,但判決結果是在當地醫院也可以檢查,當地醫院根本沒法進行核輻射方面的檢查;第二,我要求安裝功能性假肢,雖然截肢了,但我想站起來,但判決結果是安裝裝飾性假肢,這就相差甚遠。”

48萬餘元的賠償費用,在還完打官司那幾年欠下的外債和自己出錢安裝了功能性假肢後,只餘下8000元。宋學文說,這場官司像又一次核輻射,再一次傷害了他。

打完官司後,宋學文覺得“哀莫大於心死”,“也不維權了,自己遭受那些苦、那些痛、那些不容易,都隨著官司去了。”他開始靜下來寫書,用手指僅剩的一節骨頭,一個字一個字,把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和感受敲出來。

2004年6月,宋學文出版了37萬字的自傳《生死鏈》:“我就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呈現出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別人怎麼看待這些故事。”

▲宋學文當年宣傳自傳《生死鏈》 圖據網路

核輻射的傷害在這幾年間逐漸顯現。宋學文害怕身體碰撞受傷,“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身體某處,傷口很難癒合,甚至好幾個月都不見好,還會出現潰爛。”更多的是從身體深處傳來的疼痛,胃、肝、心臟……經常都會莫名地疼痛。

有時候,他也會背著家裡人,偷偷上網去查詢核輻射的相關資訊,“知道的越多,給自己帶來的恐懼越大。”宋學文說,後來乾脆也不上網查了,“就算有病,也沒錢去醫院看。”在宋學文看來,核輻射帶來的傷害充滿未知,“誰也不知道它下一步要傷害我的哪個器官。”讓人根本看不到盡頭。

直到2016年的年底,宋學文在一天深夜出現了吐血、便血的症狀,他才意識到,自己不得不去治療了,“不是挺一挺就能過去的了。”

兩年前兒子出生成意外之喜

“我也有妻兒,我也有幸福,人應該知足”

宋學文把自己1996年後的人生經歷劃為三個階段:

受傷、住院、維權,這是第一階段,彼時的宋學文年輕氣盛、對自身的遭遇充滿不甘。

然後是官司結束以後,“也許是心死,也許是心靜,也許是無奈”,他逐漸接納了身體和精神的苦痛,開始寫書、拍勵志電影、接受媒體採訪,“去講述自己的樂觀與堅強,去鼓勵更多人”。

▲宋學文曾出演電影《站起來》 圖據網路

2008年之後,他希望讓生活穩定下來,決定結束“漂泊”,於是回到吉林老家的農村,和妻子開辦了一間幼稚園。

宋學文在1998年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楊光,彼時的他,已經完成了截肢手術,成了一名一級殘疾人。他說,認識妻子後,他們一起去北京看病,去武漢安裝假肢,還一起打贏了和吉化集團的賠償官司。對於和妻子相識、相愛、最終結婚的經歷,宋學文不願多談,他只說,“如果說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那麼我的妻子,就是給了我第三次生命的那個人。”

▲宋學文曾和妻子一起上電視節目 節目截圖

2008年春天,他們在吉林老家的農村辦起了幼稚園,“一方面是維持收入,另一方面是自己內心一直有個承諾,想給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宋學文說,近十年來,幼稚園總共畢業了五六百個孩子,最大的已經上了初中。

只是,“維持收入”的想法成了空,如今幼稚園的經營越來越困難。

2015年,宋學文和楊光的兒子出生,這是他的“意外之喜”。宋學文說,此前,醫生曾告訴他,因為核輻射對他的染色體有影響,他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在懷孕期間和兒子出生後,宋學文和妻子都在醫院進行了反復的檢查,直到醫生告訴他“可以生”“孩子很健康”,他們才放下心來。如今,兒子已經兩歲多了。宋學文說,兒子慢慢懂事,看到自己的父親肢體殘缺也會問:“爸爸,你的腿怎麼了?”宋學文會告訴兒子:“爸爸的腿受傷了。”兒子會很乖巧地幫他揉腿。

▲去年冬天,戴著假肢,坐著輪椅的宋學文在吉林老家掃雪 圖據網路

1月24日上午,紅星新聞在病房裡再次見到宋學文,他正用手機“搶票”,希望在春節前能夠趕回老家,和妻子兒子一起過年:“票不好搶呀!”宋學文說,他來到醫院的第一天就向醫生打聽檢查的事情,醫生告訴他春節前檢查結果無法出來,“所以我來的第一天,就已經想好了春節要回家過年。”

宋學文說,如今他已經接納自己身體的殘缺,不再痛苦,也不再抱怨,面對無休無止的病痛,也只是覺得“煩人,趕也趕不走”。有時候,他會將自己的生活和當年工廠裡的工友們進行對比:“我覺得老天對我還是很公平的,除了健全的身體,他們有的,我也都有。我也有妻子,我也有兒子,我也有幸福。這就行呀,人應該知足。”

病情惡化,仍想著“社會責任”

給兒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殘疾了,但爸爸很勇敢,很堅強”

宋學文總說,自己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這一次病情惡化,走投無路了,才接受了社會捐助的15萬元。”接受救助後的宋學文心情沉重,他認為自己以後要還上這份債。

如今住在醫院裡,宋學文覺得餐食太貴,一份要20多元,“別人捐給我看病的錢,不能這麼浪費”。於是,他自己買了便宜的小麵包,朋友又送來一箱牛奶,餓了的時候,他就吃麵包、喝牛奶。

宋學文說,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去盡自己的社會責任:“以前面對公眾,面對媒體,我總在講述自己的堅強、自己的樂觀,現在覺得,這樣沒法讓人們真正認識到核輻射對人的傷害到底有多大。我現在想把自己經受過的痛苦,原原本本講給大家聽,讓更多人意識到核輻射的可怕,讓相關的機構、部門加強管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去年年底開始,宋學文開始在朋友圈裡做起了大米生意,“一個月能掙1000元左右”。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在他的朋友圈裡主要是兩類資訊,一類是大米推廣,另一類是他分享的關於核輻射傷害和治療的相關知識,“我還有很多社會擔當,必須要去做。”

▲宋學文發在朋友圈的核輻射相關知識 朋友圈截圖

宋學文說,經歷了這麼多苦痛之後,“生命的長短已經不重要了。”但他也說,為了家人、孩子,他得努力活下去,“孩子還小,需要照顧,不能把責任都丟給老婆。男人應該去承擔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責任。”

宋學文想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不想像一灘爛泥一樣,“我是殘疾人,但我想讓‘殘疾’成為我自強的招牌,而不是博取同情的招牌,我雖然殘疾了,但我也能為社會出一份力。”宋學文說,他尤其想給兒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兒子知道“爸爸雖然殘疾了,但爸爸很勇敢,很堅強”。

未來如何承擔自己口中的“社會責任”?宋學文說,在病床上的這些天,他一直不間斷地在想。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王劍強 北京攝影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