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獎互動|開開心心迎新年,細數你家的那些春節習俗

闔家團圓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春節預示著草木凋零的寒冬即將過去, 萬象更新的春天將要來臨。 在春節前後的這段日子裡, 千百年來流行著許多民俗講究, 寄託著人們的新年希望, 祈求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身體健康、闔家平安, 也隱含著中華祖先順應天地陰陽變化的古代智慧。

今天, 院君將和大家一起細數那些春節習俗。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從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到臘月三十除夕, 灑掃庭院、居室, 做個徹底的大掃除, 是迎春日的慣常節目。

灑掃除塵的習俗來自遠古的堯舜時代。

節日裡戶戶張燈結綵, 要在住宅的大門貼上紅紙黃字的喜慶春聯, 剪出精巧的紅紙窗花貼在窗戶中央, 或者乾脆在黃紙上寫個大大的紅色福字, 倒掛在門楣、房脊、櫥櫃上, 顯示福氣到家, 更添喜氣。

古時候, 流行黃紙朱書, 富貴家庭會用貴重的朱砂研墨來書寫、畫圖, 因為朱砂顏色鮮明持久, 還有安神定志、驅殺害蟲、發汗解痘毒的藥用功效, 期望使瘟疫邪氣逃遁、家人百病不侵。 此外, 民間還有插柳枝、佩桃符的習俗, 也與驅逐害蟲、病菌的意圖有關。

春氣初至時, 萬物隨陽氣萌動的力量還不足, 需要借助五辛發物的力量來生髮。 同時, 經歷了一冬的錦衣厚服、肥甘溫補,

體內難免會蘊積熱氣, 也需要借力生髮。 因此, 正月初一至十五, 適宜吃些辛散發物來引導氣機發散。

傳統上, 成年人有春食五辛的習俗, 進食蒜、蔥、韭、薤、姜等五辛發物, 以助春氣生髮, 還可以呼朋喚在相邀喝點屠蘇酒、椒柏酒, 暢行春氣, 號稱:“春月飲酒茹蔥, 以通五臟。 ”孩子不能飲酒, 也不太能接受辛辣的氣味, 可以給他吃些生菜、芽菜或者喝些清淡的粥類來達到保生髮的目的。 立春日有吃春餅的習俗, 薄薄的面餅, 卷上些清炒的豆芽、豌豆苗、韭菜、韭黃、春筍絲、雞蛋餅、瘦肉絲等, 葷素搭配, 既取了諸芽的升發之力, 又有迎新之意, 能讓孩子胃口大開。

中醫說:“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立春過後, 萬物開始萌動, 但生髮之力不足,

所以要適當增加運動, 動則生陽氣, 是很好的調節方法。 民間傳統的各項春節活動, 如大拜年、祭祀祖先、走親訪友、遊花市、逛廟會、鬧元宵等, 就是調動大家外出活動, 正應了春陽發動。

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更是閒不住了, 放鞭炮, 抖空竹, 抽陀螺, 騎竹馬, 放風箏, 擲沙包, 彈彈球, 學打仗, 個個跑得滿頭大汗、小臉通紅。 還有一個立春日打春牛的習俗, 用黃土和泥, 塑成耕地老牛的形狀, 讓孩子們拿著柳枝使勁鞭打至稀爛, 將春牛泥撒在屋簷下, 寓意新年豐收、害蟲不侵

春節習俗

在文末直接留言, 留言主題為:我家的春節習俗有……

留言內容最精彩的3位元親, 將獲得院君送出的Combi禮盒1個。

上週五的有獎互動活動

獲獎名單是:

@佳麗

@老劉蔬菜配送

@o>_

請以上獲獎的親, 於2018年1月29日12:00前, 將收貨資訊私信給院君, 格式為:姓名+收貨地址+手機號碼。 恭喜獲獎的朋友。

文章內容部分摘自《父母必讀》雜誌2013年2月刊

原文作者:楊威(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所研究員)

原文編輯:覃靜

微信編輯:張海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