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看!倒口湖華麗變身江城首座防汛科普公園 宜居宜業青山很給力!

2017年4月, 武漢市將倒口湖納入海綿城市改造建設項目, 經過9個月的加緊施工, 防汛科普公園主體工程已建成。

1倒口湖得名的由來

我叫倒口湖,

今年87歲, 家住武漢市青山區武青堤旁。

1931年8月, 長江洪水氾濫, 武青堤潰口, 江水沖刷在堤外形成10余萬平方米湖面。 當地流傳, 我因“倒堤潰口成湖”, 因此得名倒口湖。

1954年和1981年, 我家又經歷兩次洪澇災害, 由於除險處理不徹底, 多年來, 一直是武漢長江幹堤防汛險點。

2016年7月, 武漢遭遇大汛, 我家發生管湧險情。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現場察看時說, 要堅決堵住隱患和漏洞, 加固大堤, 積累有益經驗, 確保險情徹底消除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2016年汛後, 青山區政府著手為我“私人訂制”改造方案, 計畫建設一座城市公園。

2018年1月15日, 倒口湖防汛科普公園主體工程完工, 進入收尾階段。 不久, 華麗變身的我將以嶄新容貌迎接市民遊客。

2徹底消除管湧隱患 面對汛情我更有底氣

我家距武青堤內腳約240米, 是武漢市距離長江幹堤最近的湖泊之一。

“汛期長江水位跳漲, 與倒口湖水位形成巨大落差, 湖水受壓過大, 存在管湧隱患。 ”我的管家——青山區和平公園管理處負責人瞭若指掌。

1931年和1954年武青堤兩次潰口, 封堵潰口使用的物料大多為木材和泥土, 經多年擠壓沉降入倒口湖成為淤泥, 承壓和防滲透效果有限。

為徹底消除管湧風險, 2016年汛後, 武漢市、青山區編制《武青堤倒口湖堤段2016年管湧險情汛後處理方案》。

提出對2016年管湧舊址進行湖底擠淤換填,

用厚實的砂性土替代稀鬆的淤泥, 提升承壓能力, 防止滲透。

除對管湧舊址進行工程改造外, 還對我家湖面的四片水塘進行了清淤回填。

武漢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相關專家介紹, 每片水塘湖底高程各不相同, 為確保湖底均勻受壓, 距武青堤較遠處的水塘進行清淤後, 將高程回填至20.00米。

距大堤較近的水塘, 清淤後高程回填至21.00米到21.30米。

2017年6月, 整險除險工程順利完成。 經過汛期“實戰檢驗”, 我身體各項指標完全健康, 未來面對汛情, 底氣更足了。

3抗洪歷史鐫刻心間 我是江城首座防汛科普公園

論資排輩, 我是青山區第12座公園。 但與11位前輩側重休閒、娛樂、健身等不同, 我的主題被定為:防汛科普。

青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2016年倒口湖搶險湧現出一批先進事蹟和典型人物, 全區人民深受鼓舞, 同時深切感受到黨中央的關懷和厚愛。

為此, 區委、區政府決定延伸抗洪搶險事蹟和防汛文化, 將倒口湖打造成防汛科普教育平臺, 提高市民的防汛意識和憂患意識。

為充分體現特色主題, 規劃部門為到我家遊覽設計了一條科普教育遊覽線路:

走進公園,主入口廣場建設了武漢首座公園防洪科普宣傳廳,這裡將用來舉辦防汛救災展覽,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宣講防洪減災知識;

廣場旁的草坡上,設置一排大事記景觀柱,柱體上銘刻著1931年、1954年、1998年等重要年份和25米、27.30米、29.73米等重要水位資訊,以警示市民遊客防汛是武漢天大的事;

2016年倒口湖搶險舊址,在徹底除險後,當時的場景被最大程度還原,讓人感同身受、觸景生情。

“漫步倒口湖公園,欣賞美景,撫今憶昔,80餘載歷史賦予了她別樣風情。”和平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對我情有獨鍾。

我因汛而生,因汛而險,經過改造,得以涅槃重生。

通過科普教育的形式,為倒口湖找准定位,是銘記歷史啟迪未來的最好方式。

4融入海綿城市元素 新理念為我修煉不凡“內功”

2016年汛後,青山區確定為我實施美容術。

當時,恰逢武漢市青山區和四新片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全面鋪開。

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援下,我被推選為試點之一,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改造工程中。

“如今,海綿城市建設‘滲、滯、蓄、淨、用、排’6大理念在公園內隨處可見。”改造工程施工方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滲:經過改造,我家綠化面積達到78%,雨水落下,直接滲透至泥土中,路面不會積水。

滯:我家水塘岸邊均採用緩坡設計,雨水入湖徑流時間明顯增加,減輕湖水容蓄壓力。

蓄:改造後,我家水面面積從2.8萬平方米增加至3萬平方米,庫容量從3萬立方米提升至3.8萬立方米,強降雨來臨時,我“大肚能容”,為排水管網分擔壓力。

淨:我家水塘裡種植了再力花、水燭、蘆葦、美人蕉等挺水植物,不僅美化環境,還能淨化水體。

用:經過緩坡和水生植物淨化的湖水,可以作為灌溉用水,為全園綠植“解渴”。

排:改造過程中,工程人員將周邊社區雨水管網接入我家,再將湖水與主幹道排水箱涵連通,不僅幫助社區降低漬水風險,還讓曾經的“一湖死水”流動了起來。

“如果說植綠造景是為倒口湖扮靚外觀,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融入就是修煉內功。”和平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倒口湖公園的觀賞性提升的同時,作為城市元件的功能性也得到強化。在正式開園迎賓前,管理方還將投放魚蝦、螺螄、藻類等水生生物,為倒口湖構建穩定的水生態系統。

市民左先生住在與倒口湖一牆之隔的依江畔園社區,看著我家發生的變化,他很感慨:“多一些這樣的優質生態產品,居民才會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規劃部門為到我家遊覽設計了一條科普教育遊覽線路:

走進公園,主入口廣場建設了武漢首座公園防洪科普宣傳廳,這裡將用來舉辦防汛救災展覽,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宣講防洪減災知識;

廣場旁的草坡上,設置一排大事記景觀柱,柱體上銘刻著1931年、1954年、1998年等重要年份和25米、27.30米、29.73米等重要水位資訊,以警示市民遊客防汛是武漢天大的事;

2016年倒口湖搶險舊址,在徹底除險後,當時的場景被最大程度還原,讓人感同身受、觸景生情。

“漫步倒口湖公園,欣賞美景,撫今憶昔,80餘載歷史賦予了她別樣風情。”和平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對我情有獨鍾。

我因汛而生,因汛而險,經過改造,得以涅槃重生。

通過科普教育的形式,為倒口湖找准定位,是銘記歷史啟迪未來的最好方式。

4融入海綿城市元素 新理念為我修煉不凡“內功”

2016年汛後,青山區確定為我實施美容術。

當時,恰逢武漢市青山區和四新片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全面鋪開。

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援下,我被推選為試點之一,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改造工程中。

“如今,海綿城市建設‘滲、滯、蓄、淨、用、排’6大理念在公園內隨處可見。”改造工程施工方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滲:經過改造,我家綠化面積達到78%,雨水落下,直接滲透至泥土中,路面不會積水。

滯:我家水塘岸邊均採用緩坡設計,雨水入湖徑流時間明顯增加,減輕湖水容蓄壓力。

蓄:改造後,我家水面面積從2.8萬平方米增加至3萬平方米,庫容量從3萬立方米提升至3.8萬立方米,強降雨來臨時,我“大肚能容”,為排水管網分擔壓力。

淨:我家水塘裡種植了再力花、水燭、蘆葦、美人蕉等挺水植物,不僅美化環境,還能淨化水體。

用:經過緩坡和水生植物淨化的湖水,可以作為灌溉用水,為全園綠植“解渴”。

排:改造過程中,工程人員將周邊社區雨水管網接入我家,再將湖水與主幹道排水箱涵連通,不僅幫助社區降低漬水風險,還讓曾經的“一湖死水”流動了起來。

“如果說植綠造景是為倒口湖扮靚外觀,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融入就是修煉內功。”和平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倒口湖公園的觀賞性提升的同時,作為城市元件的功能性也得到強化。在正式開園迎賓前,管理方還將投放魚蝦、螺螄、藻類等水生生物,為倒口湖構建穩定的水生態系統。

市民左先生住在與倒口湖一牆之隔的依江畔園社區,看著我家發生的變化,他很感慨:“多一些這樣的優質生態產品,居民才會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