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首2017——小故事折射大民生

群眾利益無小事, 民生問題大如天。 回首2017年, 一幅幅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溫暖民生圖景展現在我們面前。 接下來, 就讓我們用一個個小故事來講述這一年來我市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準、擴大民生普惠範圍、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的精彩歷程。

貧困戶一家住進敞亮的新房

靈璧縣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建設現場。

尹大海是靈璧縣尹集鎮尹集村人, 家裡有年近八十的老母親, 還有一個常年需要看病用藥的弟弟, 是村裡的貧困戶。 村裡給他家申請了低保, 生活算是有了基本保障, 日子過得雖清貧, 但也平靜, 唯一讓一家人煩心的就是家裡又小又破還漏雨的老房子。

2017年年初, 村幹部走訪時告訴尹大海:“你家房子完全符合危房改造條件, 你到村部填寫下申請表。 ”填寫了危房改造申請表以後, 經村民委員會討論、公示, 尹大海領到了政府補貼2萬元,

4月份開建新房。 11月20日, 一家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尹大海說:“政府民生工程讓我們住有所居, 在這個冬季溫暖了我們一家人的心。 ”

尹大海的故事是2017年民生工程扶貧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 這一年, 全市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1420.425公里;農村危房改造1.08萬戶, 補助資金於7月底全部發放到位;建設56處水廠, 覆蓋人口32萬人;創立市級“351+90%”兜底保障, 泗縣、蕭縣按100%兜底保障, 實現貧困人口就醫“零付費”;發放低保金31730.80萬元;保障五保供養對象32918人, 累計補助資金19315萬元;為3569名孤兒發放生活保障資金2840.85萬元、勞務補貼資金139.2萬元;各類貧困殘疾兒童全部進入康復機構參加搶救性康復項目, 兒童輔具發放到位, 精神病藥費補助專案共補助7835人,

補助資金783萬元已打卡發放;為6.2萬名困難殘疾人發放補貼資金4813萬元, 為5.96萬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補貼資金3851萬元。

常年吃井水的村子通上了自來水

一個村子裡1000多口人都吃井水, 這在城市居民看來是不可想像的。 但在2017年以前, 泗縣屏山鎮陳劉村的村民就是這樣生活的。

“以前我們村吃水全靠一口老井, 井口挑水的人天天排成長龍。 村民用水極為節省, 通常是一家人合用一個臉盆洗臉, 洗臉水再用來洗腳, 最後髒水拿來餵牲口。 後來, 地下水水位下降, 老井乾枯了, 村民家家戶戶打起了手壓井, 壓出來的水泥沙大, 得在水桶裡澄上一天才能喝。 ”陳劉村村民陳列說, 這幾年, 隨著農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 水質越來越差, 村裡好多人都得了腎結石,

不少人還常常腹瀉、拉痢疾等。

2017年年初, 縣裡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計畫在屏西村新建一座水廠, 供水範圍覆蓋陳劉村, 村民們翹首以盼的事終於要變成現實。 一時間, “民生工程”、“飲水安全”成了村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2017年9月底, 自來水通到了陳劉村家家戶戶, 在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同時, 也讓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條件有了巨大改善。 短短兩個月時間, 很多村民家裡添置了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 生活和城裡人一樣舒適方便。

2017年, 民生工程“三農”工作成效顯著:32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和48個建成區整治總進度達100%;改造小泵站2191千瓦、小水閘94座、中小灌區3萬畝、塘壩1021處, 整治河溝382條, 修復機電井7339條眼, 改造末級渠系19萬畝;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應保盡保、應賠盡賠;逐步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

村級組織基本運轉經費全面達標。

農民企業家參加培訓成“電商”

埇橋區永鎮鄉關湖村的陳軍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創業, 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小有成就, 但他一直心系家鄉, 希望能“落葉歸根”。 2009年, 陳軍終於返回家鄉, “子承父業”種植甜葉菊。

通過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擴大規模, 陳軍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集中化、規模化甜葉菊育種基地, 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但由於受條件限制, 陳軍的甜葉菊育種基地只能簡單地粗加工, 大部分利潤都給了糖廠。 苦於沒有對策的陳軍, 參加了埇橋區農委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 在培訓班上, 陳軍學到了很多生產和經營知識, 特別是電商人才的培訓讓他開拓了思路。在老師的鼓勵和指點下,他開始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讓人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買到甜葉菊茶葉、甜葉菊糖、甜葉菊蜜以及各類特色產品,專做宿州區域內的優質農產品集成。陳軍表示,現在他是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懂得如何利用電商為自己的生意開闢新的領域,這一切都受益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的啟發。

2017年,就業創業民生工程讓更多的人有了“大展宏圖”的機會:技能脫貧培訓5255人,企業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1.24萬人,新技工系統培訓2639人,新型農民培訓3413人,退役士兵培訓1290人,完成全部培訓任務;開發公益性崗位2200個、就業見習崗位1600個。

困難群眾看病不再犯愁

靈璧縣新農合參合群眾在報銷醫療費用。

蕭縣白土鎮孤山自然村村民胡金鬥去年5月因腦梗死住院治療,突如其來的大病打破了這個農家寧靜的生活。

一家人東拼西湊借來4萬元,把眼前的費用解決了,但接下來後續的治療費用還不知道要怎麼辦。為此,老胡一家愁得不行。醫院一位元醫生得知老胡的情況後,向他詳細介紹了政府的民生工程政策,告訴他入院治療可以申請大病醫療救助,長期服藥也可以申請辦理慢性病卡,讓他放心住院看病。聽醫生這麼一說,老胡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出院後,胡金鬥總共花費醫藥費42141元,新農合補助19670元,大大緩解了他家的經濟壓力。鎮裡的衛生院又給他申請了慢性病卡,讓老胡每個月的吃藥費用也有了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還每年安排專人為他做全面健康檢查。

2017年,社會保障類民生工程讓群眾生活有了保障:21.10萬人次享受到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範圍內費用報銷比例達75.64%,新農合參合人數達518萬人,累計補償1114萬人次;大病保險共補償28752人次,補償金額為15137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234.85萬人,收繳保費27971.85萬元;向83.04萬人發放養老金73797.2萬元;為城鄉居民提供12大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向1415名計生特扶對象發放扶助金640萬元;救助城鄉醫療救助對象606288人次;向14.36萬名高齡老人發放津貼3693.13萬元。

國家助學金讓困難學子重燃希望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讓農村孩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接受良好教育。

徐安琪出生于埇橋區一個貧困農村家庭,在宿城上高中。一家人生活本來就過得很拮据,徐安琪的學費是家裡很大一筆負擔。每當看到父母早出晚歸辛苦勞作為自己積攢學費和生活費,徐安琪漸漸動搖了上學的心。

此時,面向困難學子的“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給徐安琪帶來了希望。“每學期1500元的助學金對我們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是國家的民生工程讓我有了追逐夢想的決心,堅定了我前進的方向。”徐安琪說。

2017年,教育文化民生工程讓眾多困難學子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撥付義務教育經費4.25億元,免費教科書受益學生61萬人;春季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2154萬元發放到位,受益學生3.5萬人;校舍維修計畫改造面積18萬平方米;發放高中助學金2512萬元,受益學生2.06萬人;發放中職助學金415萬元,受益學生3720人;高中、中職免學費4079萬元,受益學生3.1萬人;10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個圖書館、6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4個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電影放映1.19萬場,送戲下鄉演出1297場,體育活動開展5128次。

老百姓的菜籃子更“安全”

如今,老百姓對食品檢驗室越來越信任,從最初的門可羅雀到現在的門庭若市,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買菜前先參考下食品檢驗室的檢驗資料,買得放心、吃得放心。

2017年,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民生工程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環境:7條河流得到改造,2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部完工;2個秸稈發電廠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秸稈還田完成700萬畝;建設檢測系統130套;完成三品一標認證58家;完成32家食品檢驗室建設任務;棚戶區改造新開工4.15萬套,基本建成3.86萬套;整治老舊社區6個,1112戶居民受益。

新的一年,新的進發,我市將繼續在政策上向民生傾斜、財力上向民生集中、感情上向民生投入,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特別是電商人才的培訓讓他開拓了思路。在老師的鼓勵和指點下,他開始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讓人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買到甜葉菊茶葉、甜葉菊糖、甜葉菊蜜以及各類特色產品,專做宿州區域內的優質農產品集成。陳軍表示,現在他是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懂得如何利用電商為自己的生意開闢新的領域,這一切都受益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的啟發。

2017年,就業創業民生工程讓更多的人有了“大展宏圖”的機會:技能脫貧培訓5255人,企業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1.24萬人,新技工系統培訓2639人,新型農民培訓3413人,退役士兵培訓1290人,完成全部培訓任務;開發公益性崗位2200個、就業見習崗位1600個。

困難群眾看病不再犯愁

靈璧縣新農合參合群眾在報銷醫療費用。

蕭縣白土鎮孤山自然村村民胡金鬥去年5月因腦梗死住院治療,突如其來的大病打破了這個農家寧靜的生活。

一家人東拼西湊借來4萬元,把眼前的費用解決了,但接下來後續的治療費用還不知道要怎麼辦。為此,老胡一家愁得不行。醫院一位元醫生得知老胡的情況後,向他詳細介紹了政府的民生工程政策,告訴他入院治療可以申請大病醫療救助,長期服藥也可以申請辦理慢性病卡,讓他放心住院看病。聽醫生這麼一說,老胡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出院後,胡金鬥總共花費醫藥費42141元,新農合補助19670元,大大緩解了他家的經濟壓力。鎮裡的衛生院又給他申請了慢性病卡,讓老胡每個月的吃藥費用也有了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還每年安排專人為他做全面健康檢查。

2017年,社會保障類民生工程讓群眾生活有了保障:21.10萬人次享受到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範圍內費用報銷比例達75.64%,新農合參合人數達518萬人,累計補償1114萬人次;大病保險共補償28752人次,補償金額為15137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234.85萬人,收繳保費27971.85萬元;向83.04萬人發放養老金73797.2萬元;為城鄉居民提供12大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向1415名計生特扶對象發放扶助金640萬元;救助城鄉醫療救助對象606288人次;向14.36萬名高齡老人發放津貼3693.13萬元。

國家助學金讓困難學子重燃希望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讓農村孩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接受良好教育。

徐安琪出生于埇橋區一個貧困農村家庭,在宿城上高中。一家人生活本來就過得很拮据,徐安琪的學費是家裡很大一筆負擔。每當看到父母早出晚歸辛苦勞作為自己積攢學費和生活費,徐安琪漸漸動搖了上學的心。

此時,面向困難學子的“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給徐安琪帶來了希望。“每學期1500元的助學金對我們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是國家的民生工程讓我有了追逐夢想的決心,堅定了我前進的方向。”徐安琪說。

2017年,教育文化民生工程讓眾多困難學子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撥付義務教育經費4.25億元,免費教科書受益學生61萬人;春季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2154萬元發放到位,受益學生3.5萬人;校舍維修計畫改造面積18萬平方米;發放高中助學金2512萬元,受益學生2.06萬人;發放中職助學金415萬元,受益學生3720人;高中、中職免學費4079萬元,受益學生3.1萬人;10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個圖書館、6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4個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電影放映1.19萬場,送戲下鄉演出1297場,體育活動開展5128次。

老百姓的菜籃子更“安全”

如今,老百姓對食品檢驗室越來越信任,從最初的門可羅雀到現在的門庭若市,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買菜前先參考下食品檢驗室的檢驗資料,買得放心、吃得放心。

2017年,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民生工程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環境:7條河流得到改造,2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部完工;2個秸稈發電廠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秸稈還田完成700萬畝;建設檢測系統130套;完成三品一標認證58家;完成32家食品檢驗室建設任務;棚戶區改造新開工4.15萬套,基本建成3.86萬套;整治老舊社區6個,1112戶居民受益。

新的一年,新的進發,我市將繼續在政策上向民生傾斜、財力上向民生集中、感情上向民生投入,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