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位元如皋人的音樂作品屢上央視,斬獲大獎無數!他的歌詞,說出了老百姓想要說的話……

一張小板凳, 不嫌土與塵,

與百姓並肩坐, 就會心貼心;

嘮嘮家常話, 說說好收成,

喝一碗老井水, 映照滿天星。

一條小康路, 美麗新農村,

與百姓想一處, 就有好光景;

做點實在事, 踏石留腳印,

不帶走半根草, 捧出一顆心。

你是這樣的人, 和百姓心連心,

拉著鄉親的手, 從來不鬆勁。

你是這樣的人, 和百姓心貼心,

康莊道上並肩走, 灑下情一片……

——《心貼心》

這首歌名為《心貼心》的歌兒,

經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青年歌唱家王麗達演唱,

在央視三套“天天把歌唱”播出後唱響全國。

歌曲《心貼心》的詞作者就是如皋著名的詞作家繆新華,

由著名作曲家戚建波作曲。 這首歌被列入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不僅實現了如皋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零的突破, 也是蘇中蘇北縣級市的唯一。

一起來聽聽

↓↓↓

緣起為民唱心聲

“這首歌, 歌詞用的是農民最樸素的語言, 悠揚而深情的旋律,

唱出來特別親切, 就像從內心深處抒發習近平總書記的愛民之情, 之所以引起聽眾的共鳴, 在於它的字字句句都激起人們心底的渴望, 期盼更多的黨員幹部與百姓心貼心。 ”

“當時, 我也在場, 作為一名觀眾, 聽了這首歌, 非常的親切, 大家使勁地拍巴掌,

因為歌詞說出了老百姓想要說的話。 ”如皋市雉水流韻藝術團團長岳建華說。

“我創作這首歌的動因就是反映農民的心聲, 老百姓需要人民公僕與他們心貼心。 ”詞作者、如皋市文化館副館長繆新華說。 繆新華植根于鄉村文化的沃土, 創作了詩歌《老井》《故鄉》, 散文《別人的故鄉》等鄉愁情結的作品, 被媒體譽為“鄉愁詩人”。 他同時又是一位鄉村優秀文化的挖掘者、傳承人, 詞作家, 近20年來, 先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歌曲《心往故鄉飛》《背故鄉》《鄉里鄉親》《記住鄉愁》 等優秀作品。 1999年, 他去農村采風, 看到農家女梳妝打扮的畫面, 以農家女的梳子作為切入口, 採用擬人化筆法, 創作了鄉土氣息躍然紙上的《美麗的梳》, 抒發青年一代建設美麗新農村、奔向小康的豪情壯志。

“我在鄉村田野觀察生活, 犁地的犁就像梳頭發的梳子, 在大地上奔跑耕耘著泥土, 梳理著莊稼, 春天梳出希望, 秋天梳出幸福, 小村莊就梳成了小蘇州。 我浮想聯翩, 一口氣就完成了歌詞, 經過如皋市文化館高如譜曲, 這首歌獲得省‘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群星獎。 ”繆新華告訴記者, 越是接地氣的東西, 越有感染力, 越能打動人, 從此, 他創作“三農”題材的歌曲一發不可收。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總書記情系民生, 每次深入基層走進農家小院, 與農民同坐一條板凳, 嘮嘮家常, 同百姓打成一片的一幅幅畫面, 深深觸動了繆新華創作的靈感。 習總書記帶頭改進作風, 心貼老百姓的溫馨鏡頭, 與一些官員在老百姓面前高高在上、氣勢淩人的派頭, 形成鮮明對比。 “有些幹部到了百姓家裡, 先是抹抹凳子再坐下來, 嫌群眾家裡髒, 在百姓心裡, 這些幹部就不是他們一條凳子上的人。 ”廣大群眾呼喚公僕與老百姓心連心、心貼心。 他決定寫一首能夠激起人們心底共鳴的作品。

作曲家“逼”出最土歌詞

寫歌詞,對於繆新華來說,可謂信手拈來。歌詞很快寫出來了,但是,他的老朋友、著名曲作家戚建波沒有譜曲。

這回是繆新華是與戚建波第三次合作。第一次,2009年,他創作的歌詞《打開春天》,戚建波很快譜曲,由李暉演唱,並進入春晚第四次帶妝彩排,後因其他原因,被安排到央視的元宵晚會,此後,上了天津衛視、黑龍江衛視的春晚。他創作的《心往故鄉飛》,也是戚建波譜曲,空政文工團王莉演唱,央視播出。

“這回戚建波老師為啥不動筆了?經過溝通,我才知道,他對歌詞中的一些有些政治口號式的句子不滿意,希望我下一番功夫,換上老百姓說的鄉土語言。”繆新華告訴記者,與戚建波通電話後,整整一個春節假期,都在修改歌詞兒。“‘嘮嘮家常話,說說好收成,’這些接地氣的歌詞,就是一字一句摳出來的。”

“喝一碗老井水,為啥用碗而不用杯?老百姓習慣用碗,碗和井都是農耕文化的產物,杯改成碗,與老百姓的感情就拉近了。”繆新華說:“歌詞原來用的是‘一條小康路,連著新農村’,經過反復推敲,換成了‘美麗新農村’,把老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心願表達出來。”對自己創作的歌詞動手術非常難,15次修改,最終才得到戚建波的認可。

“‘拉著百姓的手,從來不鬆勁。’‘做點實在事,踏實留腳印。’”繆新華說,這幾句修改後的歌詞,都是老百姓對各級黨員幹部的期盼,盼望他們像習總書記那樣愛民親民利民惠民,踏踏實實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

“與老百姓想一處,就有好光景。”繆新華對這句精心打磨的歌詞有獨到的見解:“每一個黨員幹部真心實意為民,與群眾想到一處,幹到一處,我們的党就有萬年長的好光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有繁榮富強的好光景,我們每一人的家庭就有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好光景。這是黨的心聲,更是人民的心聲。”字字句句摳出來的《心貼心》歌詞,語言雖然樸素,但寓意深刻,情深意長。

“《心貼心》歌詞,字字句句透出對人民的愛,對党的領袖的情。這些愛,這些情,在音樂旋律中生長、蔓延,在歌聲中娓娓道來,真摯感人,喚起人們深沉的渴望,激起人們心底深深的共鳴。它不僅是一首群眾之歌、時代之歌、藝術之歌,也是一部對廣大黨員幹部進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如皋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夏建國說,每個黨員幹部都應該唱響它,踐行它。

沃土育精品

近幾年來,如皋市音樂創作一直保持高位運行,佳作迭出,央視播出的歌曲就有4首,歌詞都是出自繆新華之手。

繆新華是南通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領軍人才,2014年8月,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由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拍攝製作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面向全球徵集片尾歌曲,他創作的作品在8000多首歌詞中脫穎而出,經專家評委幾輪篩選,最終唯一入選。

“鄉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絲線 ,縫縫補補的歲月還那麼好看 ;鄉愁是老家屋頂上那縷炊煙,遠遠近近的呼喚還那麼溫暖。鄉愁是故鄉門前的那條小河,活蹦亂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歡;鄉愁是老家樹冠上那只鳥窩,歲歲年年的夢裡總能孵化春天……”這首《心弦為誰撥響》(原名《永遠的鄉愁》)朗朗上口的歌詞,溫暖感人的旋律,不僅融入了節目的主題思想,更將每一個華夏兒女心所存有的故鄉情結和印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讓人聯想起那些曾經我們留戀的歲月,更激起人們對時代變遷的寄往。

“這些年,我創作接連取得新的收穫,關鍵有一個好的土壤。”繆新華說。

前扶後獎中服務,打造文藝創作的沃土。如皋市委市政府出臺藝術作品獎勵實施辦法,如皋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文廣新局每年都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采風,到社區、進農家、去車間,與群眾手把手、面對面、心連心,從群眾的生動實踐和多彩生活中汲取營養,增加生活和藝術的積累,從鮮活的時代和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通過深入基層,我增強了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使命擔當,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繆新華說。

把全國青年詞作家請進來,與如皋的詞作家一起采風,一起交流創作體會,繆新華在博採眾長中收穫滿滿。

為文藝創作人員雪中送炭,如皋出臺文藝創作資助辦法,繆新華創作的《心貼心》《鄉里鄉親》分別獲得3萬元資助。

“如皋培養了我,我要為如皋培養更多的文藝創作後備力量。”這幾年,繆新華一邊創作,一邊傳幫帶,在他扶持下,已有一批青年創作骨幹的作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

讓出自如皋的好歌唱響全國,我們期待繆新華和他的徒弟們下一首作品的問世。

作曲家“逼”出最土歌詞

寫歌詞,對於繆新華來說,可謂信手拈來。歌詞很快寫出來了,但是,他的老朋友、著名曲作家戚建波沒有譜曲。

這回是繆新華是與戚建波第三次合作。第一次,2009年,他創作的歌詞《打開春天》,戚建波很快譜曲,由李暉演唱,並進入春晚第四次帶妝彩排,後因其他原因,被安排到央視的元宵晚會,此後,上了天津衛視、黑龍江衛視的春晚。他創作的《心往故鄉飛》,也是戚建波譜曲,空政文工團王莉演唱,央視播出。

“這回戚建波老師為啥不動筆了?經過溝通,我才知道,他對歌詞中的一些有些政治口號式的句子不滿意,希望我下一番功夫,換上老百姓說的鄉土語言。”繆新華告訴記者,與戚建波通電話後,整整一個春節假期,都在修改歌詞兒。“‘嘮嘮家常話,說說好收成,’這些接地氣的歌詞,就是一字一句摳出來的。”

“喝一碗老井水,為啥用碗而不用杯?老百姓習慣用碗,碗和井都是農耕文化的產物,杯改成碗,與老百姓的感情就拉近了。”繆新華說:“歌詞原來用的是‘一條小康路,連著新農村’,經過反復推敲,換成了‘美麗新農村’,把老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心願表達出來。”對自己創作的歌詞動手術非常難,15次修改,最終才得到戚建波的認可。

“‘拉著百姓的手,從來不鬆勁。’‘做點實在事,踏實留腳印。’”繆新華說,這幾句修改後的歌詞,都是老百姓對各級黨員幹部的期盼,盼望他們像習總書記那樣愛民親民利民惠民,踏踏實實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

“與老百姓想一處,就有好光景。”繆新華對這句精心打磨的歌詞有獨到的見解:“每一個黨員幹部真心實意為民,與群眾想到一處,幹到一處,我們的党就有萬年長的好光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有繁榮富強的好光景,我們每一人的家庭就有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好光景。這是黨的心聲,更是人民的心聲。”字字句句摳出來的《心貼心》歌詞,語言雖然樸素,但寓意深刻,情深意長。

“《心貼心》歌詞,字字句句透出對人民的愛,對党的領袖的情。這些愛,這些情,在音樂旋律中生長、蔓延,在歌聲中娓娓道來,真摯感人,喚起人們深沉的渴望,激起人們心底深深的共鳴。它不僅是一首群眾之歌、時代之歌、藝術之歌,也是一部對廣大黨員幹部進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如皋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夏建國說,每個黨員幹部都應該唱響它,踐行它。

沃土育精品

近幾年來,如皋市音樂創作一直保持高位運行,佳作迭出,央視播出的歌曲就有4首,歌詞都是出自繆新華之手。

繆新華是南通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領軍人才,2014年8月,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由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拍攝製作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面向全球徵集片尾歌曲,他創作的作品在8000多首歌詞中脫穎而出,經專家評委幾輪篩選,最終唯一入選。

“鄉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絲線 ,縫縫補補的歲月還那麼好看 ;鄉愁是老家屋頂上那縷炊煙,遠遠近近的呼喚還那麼溫暖。鄉愁是故鄉門前的那條小河,活蹦亂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歡;鄉愁是老家樹冠上那只鳥窩,歲歲年年的夢裡總能孵化春天……”這首《心弦為誰撥響》(原名《永遠的鄉愁》)朗朗上口的歌詞,溫暖感人的旋律,不僅融入了節目的主題思想,更將每一個華夏兒女心所存有的故鄉情結和印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讓人聯想起那些曾經我們留戀的歲月,更激起人們對時代變遷的寄往。

“這些年,我創作接連取得新的收穫,關鍵有一個好的土壤。”繆新華說。

前扶後獎中服務,打造文藝創作的沃土。如皋市委市政府出臺藝術作品獎勵實施辦法,如皋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文廣新局每年都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采風,到社區、進農家、去車間,與群眾手把手、面對面、心連心,從群眾的生動實踐和多彩生活中汲取營養,增加生活和藝術的積累,從鮮活的時代和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通過深入基層,我增強了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使命擔當,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繆新華說。

把全國青年詞作家請進來,與如皋的詞作家一起采風,一起交流創作體會,繆新華在博採眾長中收穫滿滿。

為文藝創作人員雪中送炭,如皋出臺文藝創作資助辦法,繆新華創作的《心貼心》《鄉里鄉親》分別獲得3萬元資助。

“如皋培養了我,我要為如皋培養更多的文藝創作後備力量。”這幾年,繆新華一邊創作,一邊傳幫帶,在他扶持下,已有一批青年創作骨幹的作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

讓出自如皋的好歌唱響全國,我們期待繆新華和他的徒弟們下一首作品的問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