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冰雪世界中,延安路中運量公交71路“護理師”的“白與黑”

在延安路中運量公交71路申昆路停車場上, 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是駕駛員和乘客的“後盾”, 是停車場中的“護理師”, 正是他們對71路的“精心照料”、“及時治療”,

才使我們能夠坐上一輛輛靚麗的公車, 暢通、舒適地穿梭於上海。

他們就是專業維保人員。

冰雪天中, 他們如何保養、維修車輛?

今天, 小交來到71路申昆路停車場, 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的白天與黑夜。

01

白天

淩晨的申昆路停車場↑

昨天下午起,

初雪降臨魔都, 上海一夜間變成“冰雪魔都”。 今天淩晨, 小交看到在申昆路停車場“休息”的車輛“披上”了一層“白紗”。

為了保障車輛在大雪天能夠順利運營, 停車場特地安排了專業維保團隊, 對即將出場的車輛做全面“體檢”。

淩晨4點, 天還沒亮, 維保人員就已換上了深藍色的工作識別服, 戴上手套忙開了。 他們需幫助駕駛員清除車輛上的積雪, 提前啟動車輛預熱, 檢查儀錶有無故障, 打開空調查看制熱情況, 留意前擋玻璃、反光鏡、雨刮器是否影響駕駛員安全駕駛。

維保人員更換檢查低壓電瓶↑

“公車和人一樣, 遇到寒潮、大雪等惡劣天氣, 也容易生病。 ”中運量公交71路修理車間負責人錢斌解釋說, 由於技術和材料的局限, 低壓電瓶容易虧電, 要及時判斷是電瓶故障還是充電系統故障。 此外, 橡膠件、散熱水箱、空調冷凝風機等都容易“凍傷”, 加強發車前的例行檢查就更為重要。

維保人員檢查防凍液冰點↑

一直忙活到早晨8點左右, 一批維保人員仍在戶外隨時待命, 保障車輛正常出車。 小交注意到, 零星雪花飄下, 落在維保人員的臉頰、衣服上, 他們忍不住眯起眼睛, 隨手將臉上的雪花擦去, 又開始全神貫注地注意現場車輛情況。

申昆路停車場維修車間 維保人員例行保養車輛的地點↑

而另一批維保人員則來到維修車間開始認真地為車輛做例行保養。

據錢斌介紹, 整個維修車間由21名維保人員組成, 平均年齡37.92歲, 最小的22歲, 是整個巴士集團平均年齡最低的修理車間。

他們每月需要完成對停車場內96輛公車的例行保養。 保養工作從每天早晨8點左右開始, 一直持續到淩晨1點30分左右, 遇到像近日這種雨雪交加的特殊氣候,需24小時值守。

車輛“頭部”都是雪花↑

維保人員對車輛進行“除塵”前,需換上專門的防塵衣,戴上面罩,在“全副武裝”下才能進行作業↑

錢斌告訴小交,例行保養可不是簡單的一件事,它由檢查絕緣值、調整集電杆、除塵、檢查電池箱,以及燈光、刹車、儀錶盤、安全設施等內外部件,潤滑底盤等多個步驟組成。

其中有些步驟還很有“講究”,比如除塵時候,維保人員需要將車輛移至戶外或除塵房,還需特地換上專門的白色防塵衣,並戴上面罩,在“全副武裝”下,對車輛的散熱水箱、電池箱、整車控制器倉進行全面“淨化”。

因此,保養一輛車至少需要2到3個維保人員花費1小時左右的時間共同完成。而寒潮、大雪等惡劣氣候的到來讓他們的例行工作更加辛苦。

維保人員在3米多高的煤精亭上更換“煤精”↑

維保人員測量煤精厚度↑

中運量公交71路機務員張玉華說,別看維保人員是在室內作業的,但其實工作環境比室外還惡劣!通常情況,天氣預報發佈室外溫度為-2℃,維修車間的溫度最起碼是-6℃。而站在車間內3米多高的煤精亭上的維保人員不僅要集中精力檢查每輛車的煤精(PS:集電杆碳刷,具有讓“鞭子”采電的作用)是否有裂痕,測量煤精厚度,還要直面從車間進出口灌入的陣陣寒風,即使冷得直打顫,手中的活也不能停下。

維保人員在車輛頂部作業前需要系好安全帶↑

維保人員更換鎖杆氣室↑

為確保第二天車輛正常營運,維保人員需每天調整集電杆壓力↑

小交爬上煤精亭,果然,比起站在下面,或在車間外走動,站在這裡,更能感受冷風呼嘯而過帶來的刺骨寒冷,真是“高處不勝寒”。

維保人員們雖已經穿上了冬季工作識別服,有的甚至戴上了兩副手套,但仍無法掩飾寒風在臉上留下的紫紅。

小交好奇地摸了摸他們的工作識別服,觸感很薄。當問起為什麼不在工作識別服外披上一件大衣時,正在系安全帶的維保人員薛燕宏笑著說:“穿著大衣,手腳被束縛了,不夠靈活,不方便幹活,而且,工作識別服是我們中運量維保人員的‘標誌’,不能輕易地被遮掩。如果實在覺得冷的話,我們會在工作識別服裡面多添幾件衣服。”薛燕宏今年25歲,他曾榮獲2017年巴士集團修理工比武大賽第二名,團體賽第一名。

另一位維保人員邢文華告訴小交:“習慣了就不覺得冷了,而且幹活久了,還會出汗呢!”他也是2017年巴士集團修理工比武大賽團體賽第一名獲得者。

說完,兩名維保人員就迅速地登上了車輛頂部,更換鎖杆氣室,調整集電杆壓力。期間,他們配合默契,有時只用眼神做簡單的交流,就再次無聲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維保人員打開車輛頂部艙蓋,蹲下身體,檢查電池箱內的部件是否生銹,接線是否有鬆動↑

維保人員在車廂內檢查安全設施↑

接著,維保人員打開車輛頂部艙蓋,身體前傾,聚精會神地檢查電池箱內的部件是否生銹,接線是否有鬆動。

處理完了車輛頂部的保養工作,手腳靈活的維保人員輕鬆“著陸”,開始對車廂內部進行仔細排查。

維保人員檢查車輛輪胎及輪胎螺母↑

維保人員正在凝神檢查防凍液液位元及冰點情況↑

維保人員潤滑傳動軸↑

張玉華告訴小交,冬天氣溫較低,道路路面摩擦係數變小,特別是遇到下雪結冰路面,輪胎很容易打滑,所以維保人員還要通過車輛自檢和使用儀器以及遊標卡尺對輪胎胎壓和胎面磨損進行檢查。

此外,冬天車輛零件磨損度較嚴重,維保人員還需蹲在維修車間的地溝處,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內,給車輛底盤潤滑,檢查防凍液液位、顏色、冰點是否正常,一旦發現異常必須第一時間排除。

小交發現,下蹲是維保人員最常做的動作。無論是更換鎖杆氣室,還是檢查車輛輪胎,抑或是潤滑傳動軸,他們一次次與車輛部件“親密接觸”,一步步練就“火眼金睛”。

02

黑夜

夜幕下的的申昆路停車場↑

除了檢查、保養以外,維修也是維保人員的任務之一。寒冬時節,車輛低壓電池系統故障率較高。一旦低壓電池系統出現故障,整輛車就完全處於“休眠”狀態,無法啟動。為了保持營運順暢,維保人員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其修復。

晚上,小交就目睹了維保人員“搶救”“生病”的71路的情景。當時,駕駛員在對一輛車做發車前檢查時發現,該車儀錶盤無法顯示數值。駕駛員第一時間聯繫停車場機務員。經機務員初步查看後,推斷低壓電池可能存在故障。

發車時間將至,機務員立即報修中運量修理車間。

維保人員用萬用表測量電瓶↑

維保人員僅用了20分鐘就讓車輛“蘇醒”了↑

正在維修車間對車輛進行保養的薛燕宏接到突發任務後,從室內小步跑出,對車輛開展“搶修”。他打開電池艙蓋,蹲下身體,用萬用表測量電瓶電壓,確定電瓶電壓過低導致車輛無法正常啟動。

薛燕宏“對症下藥”,更換電瓶,20分鐘後,車輛“蘇醒”了。對他來說,這只是一個“微型手術”。

寒風如刀割,薛燕宏的臉紅彤彤的,他打趣地說:“剛才在維修的時候,就像沒戴手套,直接觸碰工具、零件一樣。”說著,他便回到了維修車間,剛才的“搶救”只是他工作中的“小插曲”,他和他的同伴們還要繼續完成對車輛的保養。

夜色漸濃,小交看到還有乘客來到停車場內,乘上71路。

錢斌說,維修班組平均每天維保15輛車,最忙的時候,每天需維保27輛車。每天車輛運營結束,停車場上過客寥寥,非常安靜,而維修車間仍很熱鬧。許多維保人員要工作到淩晨1點多,而這幾天氣候特殊,還要繼續加班。我們車間每個人都準備好了。

小交

延安路中運量公交71路每天約5萬乘次客流量的背後,正是有這樣一群在幕後不辭辛勞作業的維保人員的貢獻。

他們在黑夜裡,在每天日出前,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市民的安全、便利、舒適出行保駕護航。他們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嚴寒中的“溫度”。

攝影:王雨青、張玉華

撰文、編輯:張靈芝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遇到像近日這種雨雪交加的特殊氣候,需24小時值守。

車輛“頭部”都是雪花↑

維保人員對車輛進行“除塵”前,需換上專門的防塵衣,戴上面罩,在“全副武裝”下才能進行作業↑

錢斌告訴小交,例行保養可不是簡單的一件事,它由檢查絕緣值、調整集電杆、除塵、檢查電池箱,以及燈光、刹車、儀錶盤、安全設施等內外部件,潤滑底盤等多個步驟組成。

其中有些步驟還很有“講究”,比如除塵時候,維保人員需要將車輛移至戶外或除塵房,還需特地換上專門的白色防塵衣,並戴上面罩,在“全副武裝”下,對車輛的散熱水箱、電池箱、整車控制器倉進行全面“淨化”。

因此,保養一輛車至少需要2到3個維保人員花費1小時左右的時間共同完成。而寒潮、大雪等惡劣氣候的到來讓他們的例行工作更加辛苦。

維保人員在3米多高的煤精亭上更換“煤精”↑

維保人員測量煤精厚度↑

中運量公交71路機務員張玉華說,別看維保人員是在室內作業的,但其實工作環境比室外還惡劣!通常情況,天氣預報發佈室外溫度為-2℃,維修車間的溫度最起碼是-6℃。而站在車間內3米多高的煤精亭上的維保人員不僅要集中精力檢查每輛車的煤精(PS:集電杆碳刷,具有讓“鞭子”采電的作用)是否有裂痕,測量煤精厚度,還要直面從車間進出口灌入的陣陣寒風,即使冷得直打顫,手中的活也不能停下。

維保人員在車輛頂部作業前需要系好安全帶↑

維保人員更換鎖杆氣室↑

為確保第二天車輛正常營運,維保人員需每天調整集電杆壓力↑

小交爬上煤精亭,果然,比起站在下面,或在車間外走動,站在這裡,更能感受冷風呼嘯而過帶來的刺骨寒冷,真是“高處不勝寒”。

維保人員們雖已經穿上了冬季工作識別服,有的甚至戴上了兩副手套,但仍無法掩飾寒風在臉上留下的紫紅。

小交好奇地摸了摸他們的工作識別服,觸感很薄。當問起為什麼不在工作識別服外披上一件大衣時,正在系安全帶的維保人員薛燕宏笑著說:“穿著大衣,手腳被束縛了,不夠靈活,不方便幹活,而且,工作識別服是我們中運量維保人員的‘標誌’,不能輕易地被遮掩。如果實在覺得冷的話,我們會在工作識別服裡面多添幾件衣服。”薛燕宏今年25歲,他曾榮獲2017年巴士集團修理工比武大賽第二名,團體賽第一名。

另一位維保人員邢文華告訴小交:“習慣了就不覺得冷了,而且幹活久了,還會出汗呢!”他也是2017年巴士集團修理工比武大賽團體賽第一名獲得者。

說完,兩名維保人員就迅速地登上了車輛頂部,更換鎖杆氣室,調整集電杆壓力。期間,他們配合默契,有時只用眼神做簡單的交流,就再次無聲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維保人員打開車輛頂部艙蓋,蹲下身體,檢查電池箱內的部件是否生銹,接線是否有鬆動↑

維保人員在車廂內檢查安全設施↑

接著,維保人員打開車輛頂部艙蓋,身體前傾,聚精會神地檢查電池箱內的部件是否生銹,接線是否有鬆動。

處理完了車輛頂部的保養工作,手腳靈活的維保人員輕鬆“著陸”,開始對車廂內部進行仔細排查。

維保人員檢查車輛輪胎及輪胎螺母↑

維保人員正在凝神檢查防凍液液位元及冰點情況↑

維保人員潤滑傳動軸↑

張玉華告訴小交,冬天氣溫較低,道路路面摩擦係數變小,特別是遇到下雪結冰路面,輪胎很容易打滑,所以維保人員還要通過車輛自檢和使用儀器以及遊標卡尺對輪胎胎壓和胎面磨損進行檢查。

此外,冬天車輛零件磨損度較嚴重,維保人員還需蹲在維修車間的地溝處,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內,給車輛底盤潤滑,檢查防凍液液位、顏色、冰點是否正常,一旦發現異常必須第一時間排除。

小交發現,下蹲是維保人員最常做的動作。無論是更換鎖杆氣室,還是檢查車輛輪胎,抑或是潤滑傳動軸,他們一次次與車輛部件“親密接觸”,一步步練就“火眼金睛”。

02

黑夜

夜幕下的的申昆路停車場↑

除了檢查、保養以外,維修也是維保人員的任務之一。寒冬時節,車輛低壓電池系統故障率較高。一旦低壓電池系統出現故障,整輛車就完全處於“休眠”狀態,無法啟動。為了保持營運順暢,維保人員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其修復。

晚上,小交就目睹了維保人員“搶救”“生病”的71路的情景。當時,駕駛員在對一輛車做發車前檢查時發現,該車儀錶盤無法顯示數值。駕駛員第一時間聯繫停車場機務員。經機務員初步查看後,推斷低壓電池可能存在故障。

發車時間將至,機務員立即報修中運量修理車間。

維保人員用萬用表測量電瓶↑

維保人員僅用了20分鐘就讓車輛“蘇醒”了↑

正在維修車間對車輛進行保養的薛燕宏接到突發任務後,從室內小步跑出,對車輛開展“搶修”。他打開電池艙蓋,蹲下身體,用萬用表測量電瓶電壓,確定電瓶電壓過低導致車輛無法正常啟動。

薛燕宏“對症下藥”,更換電瓶,20分鐘後,車輛“蘇醒”了。對他來說,這只是一個“微型手術”。

寒風如刀割,薛燕宏的臉紅彤彤的,他打趣地說:“剛才在維修的時候,就像沒戴手套,直接觸碰工具、零件一樣。”說著,他便回到了維修車間,剛才的“搶救”只是他工作中的“小插曲”,他和他的同伴們還要繼續完成對車輛的保養。

夜色漸濃,小交看到還有乘客來到停車場內,乘上71路。

錢斌說,維修班組平均每天維保15輛車,最忙的時候,每天需維保27輛車。每天車輛運營結束,停車場上過客寥寥,非常安靜,而維修車間仍很熱鬧。許多維保人員要工作到淩晨1點多,而這幾天氣候特殊,還要繼續加班。我們車間每個人都準備好了。

小交

延安路中運量公交71路每天約5萬乘次客流量的背後,正是有這樣一群在幕後不辭辛勞作業的維保人員的貢獻。

他們在黑夜裡,在每天日出前,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市民的安全、便利、舒適出行保駕護航。他們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嚴寒中的“溫度”。

攝影:王雨青、張玉華

撰文、編輯:張靈芝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