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科學家)楊振寧先生

特殊的年代, 早就了特殊的人物背景, 楊振寧先生, 便是這樣一位。

楊振寧, 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 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 做出了重大貢獻。

而現在, 他是中國國籍, 年近百歲, 依然拼搏在國家科學建設的前沿。


很多人說, 楊振寧先生沒有想起他同時期的科學家那樣, 放棄美國優渥的條件, 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 回到祖國建設國家。 但是不在祖國甯不代表他沒有做出努力。 下面就和大家聊聊,

楊振寧先生的貢獻。

1957年, 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 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 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 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 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 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 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 同樣的, 我又專心致于現代科學。 ”

1971年上半年, 楊振寧參加保釣運動。 作為海外華裔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他1971年甫一回美, 即應“保釣”學生的邀請, 穿梭在全美各高校演講, 以所見中國不屈不撓之精神示于學生, 感染了一批熱血青年立下報國之念。

1974年, 楊振寧利用回上海探親的機會, 開始了與復旦大學穀超豪等十幾位教師長達數年富有成果的合作, 推動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同復旦簽訂交流協議。 1977年, 楊振寧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 任會長, 促進中美關係。 同年, 他以該協會負責人的身份與他人共同發起成立“全美華人促進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員會”,

自費8000美金在《紐約時報》上整版刊登“致美國卡特總統公開信”及其他文章, 敦促兩國建交。 公開信全文用英文發表, 旁邊加了八個中文字:“亡羊補牢, 猶未為晚”。

1978年3月, 在楊振寧等人的宣導下, 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 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 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一年。

之後的很多年都在奔波於推進中美間高校交流, 使得中國學術界不再閉門造車, 瞭解美國更先進的學術。

對於楊振寧, 就像袁隆平教授說的那樣, 在合適的時候回來做合適的事情, 在祖國不需要的時候, 回來的意義又有多大。

“你們不要見識短淺。 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未來, 需要大量超過袁隆平的人才。 優秀的人才的成長需要廣闊的自由天地, 讓他們通通窩到我的手下萊, 受著我的思想束縛, 而且我還無法給他們提供一流的研究條件。 怎麼能使他們成長為超過我的傑出學者呢?一旦祖國有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他們隨時都會回來的。相反,如果他們回來而又無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來幹什麼呢?”——袁隆平

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科學家)楊振寧先生,歡迎你回家。

他們隨時都會回來的。相反,如果他們回來而又無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來幹什麼呢?”——袁隆平

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科學家)楊振寧先生,歡迎你回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