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F35依然“病體未愈”!美軍:問題多多,可靠性沒改善!

包括得漫長等待備件等, 基於種種原因, 提升洛克希德馬丁F-35戰機可靠性的努力並沒有進展。 據美國《國際財經時報》與《財政時報》報導,

美國國防部操作測試主任貝勒在提報五角大廈高層與美國國會的年度報告中說, 儘管戰機的數目不斷增加, 但自從2014年10月以來, 能出任務的F-35仍維持在約50%, 並沒有顯著的改善。

報告指出, 這款最貴的美國戰機原本預定2018年要結束16年的研發階段, 進入為時一年的戰鬥測試階段。 然而, 戰鬥測試演習已延遲了一年。 而在F-35獲准全速量產前, 戰鬥測試是必要的一步。

儘管在研發測試階段技術與可靠性問題層出不窮, 但五角大樓仍在致力打造F-35。 而目前造成困擾的, 就是許多F-35在等備件、光電瞄準系統有問題, 加上測試武器時, 不管是發射空對空導彈, 或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導引空對地導彈, 都有缺點出現。

說到F35的發展史其實相當複雜, 各個方面關係之錯綜複雜堪比最牛掰的後宮穿越劇。 在F35的發展過程中, 美國和盟國之間, 國會與國防部之間, 國防部和軍種之間, 軍種和軍種之間明爭暗鬥、基情四射, 堪稱絕妙, 也造就了F35這個緋聞女王。

F35戰機生產線

F35分為三個型號。 空軍裝備常規起降A型:是裝備量最大的子型號, 用來替代A10和F16機群, 配合F22作戰。 A型於2006年12首飛(比原計劃晚了一年), 已經於2011年8月結束研發, 首批6架批產機進入空軍埃格林基地服役, 開始軍隊試飛。 這一個子型號是問題最少, 研發最順利的, 也是出口數量最多的。

海軍陸戰隊裝備的B型:具備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功能,

用來替換AV-8B和F/A-18C/D, 於2008年6月首飛。 曾經問題最多的子型號, 一度被蓋茨處以留黨察看處分, 後來發憤圖強(洛馬個賤骨頭), 目前已經解決大部分問題, 首架批產型號的F35B已經於2012年1月11日進入埃格林空軍基地, 和先前到達的幾架A型一起, 開始服役。

海軍陸戰隊裝備的F35B型:具備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功能

海軍裝備航母彈射起降C型:用來替換老舊的F/A-18C/D大黃蜂戰鬥機, 和F/A18-E/F並肩作戰, 執行制空和對地對海攻擊雙重任務, 將來, 還會有X47B無人攻擊機加入, 2P變3P, 海軍無比幸福啊!C型於2010年6月首飛。 目前唯一還沒有進入軍隊服役的就是C型, C型在上艦測試中居然連續8次掛纜索不成功, 發現是攔索鉤設計存在問題, 目前正在返工, 未來如何, 不得而知。

F35的誕生過程, 其實就是國會、國防部、軍隊和各軍種之間不斷合作、妥協、爭奪利益的過程, 冷戰結束後, 僧多粥少, 有限的國防經費無法再支持當年那樣的軍備發展。 各方不斷討價還價, 最終立足點, 就是低成本。 在技術要求不低的情況下, 依靠通用化,極大的增加採購數量,由此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採購和使用成本,簡化後勤。這是F35項目的立足點。不理解這一點,是不可能真正理解F35的。

依靠通用化,極大的增加採購數量,由此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採購和使用成本,簡化後勤。這是F35項目的立足點。不理解這一點,是不可能真正理解F35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