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改革深耕希望的田野

□李芳 李新舉 焦赫

【“事之當革, 若畏懼而不為, 則失時為害。 ”今天, 深化農村改革依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2017年7月, 由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會長孫中華撰著的《深化農村改革研究與探索》一書, 在中國農 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本書是孫中華會長30多年從事農村政策研究和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工作經驗的結晶, 也是其30多年如一日深耕於中國農村改革領域 豐碩成果的體現, 更是對近40年來中國農村改革的深度總結與探索。

《漢書》言:“農, 天下之大本也。 ”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 習近平總書記也再次強調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要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目標、重要任務和重要抓手。 民以食為天, 食以糧為先, 糧以地為本, 深化農村改革是破解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難題,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深化農村改革研究與探索》一書達45萬字, 共8章, 全面回顧了中國農村改革歷程, 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深入探索改革新模式。 精心挑選了部分調研報告, 以獨特的視角, 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兩個培育、兩個發展、三個深化”問題, 展現了“學農人”對農業發展的責任和擔當。

兩個培育促發展

作者採用調研報告的形式, 對農村土地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和培育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查和分析,

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入手, 結合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面臨的突出問題, 得出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夯實建設現代農業的微觀基礎這一重要觀點。 尤其是《充分發揮規模經營主體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這一節, 著重強調了提高農業經營的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準, 發揮規模經營主體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作用的必要性。 文辭嚴謹, 鞭辟入裡。 與時政思想緊密結合, 充分展現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政治素養。 在培育家庭農場方面, 作者則通過到基層點——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民權村實地調研, 結合“土專家”、吸引工商企業投資、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三個不同形式的家庭農場的創辦類型,
以及大量詳實的資料, 系統論述了引導和扶持家庭農場發展, 是推動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和解決好“地怎麼種”問題的重要途徑, 從而有力地證實了家庭農場能夠有效集成現代農業生產要素,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這在農村改革的理論研究與探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兩個發展引深化

作者深刻意識到, 目前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 規模小、實力弱, 部分專業合作社存在管理不規範的問題。 2012年, 在對德國、荷蘭、丹麥等國家農業合作社進行詳細考察時, 作者從法制環境、社會文化基礎、農民的概念以及發展階段四個方面,

詳細比較國內外在發展合作社方面的異同。 並認為發展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 既要借鑒國外經驗, 又要取其精華, 剔其糟粕, 遵從國際原則與適應中國國情相結合、拓展服務功能與推動機制創新相匹配的原則。 同時, 本書也以時間為軸, 回顧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歷程。 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內涵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深入探討了加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進一步探索創新產業化運行機制, 強化金融服務, 提高政府服務水準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充分說明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又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考察與思考結合,
回顧與發展並進, 嚴謹而意味深長。

三個深化助改革

作者提出了深化農村改革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三個深化”問題。 尤其是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部分, 作者對中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和流轉政策等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 一直以來, 規模過小、農業勞動生產率低, 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最大短板和制約, 因此高度重視土地經營權互換和轉讓, 全面堅持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對於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具有重要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刻折射出國家對於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的堅定信念。“凡事有其要,執其要者事成。”作者提綱挈領,以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緊扣改革,緊扣時代,放眼國內外,博採眾長。

作者還提到設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的重要舉措。他說:“要有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堅持不懈努力,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作為一種追求,做到秉要執本、常勤精進。”

在本書的最後,孫中華作為山東農業大學傑出校友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同樣精彩萬分,他以自身經歷勸勉莘莘學子,踐行“登高必自”的校訓,志存高遠,堅定信心,努力成為國家和“三農”事業的棟樑之才。

讀罷《深化農村改革研究與探索》,深深懂得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今天,深化農村改革依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如何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怎樣推進農村合作化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改革,防止農民利益受到損害?如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準?破題的“牛鼻子”,就是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多要素聯動,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增活力,讓農村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只要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助力農業農村發展,我們就一定能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讓陽光灑滿農村希望的田野。

(作者單位為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刻折射出國家對於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的堅定信念。“凡事有其要,執其要者事成。”作者提綱挈領,以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緊扣改革,緊扣時代,放眼國內外,博採眾長。

作者還提到設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的重要舉措。他說:“要有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堅持不懈努力,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作為一種追求,做到秉要執本、常勤精進。”

在本書的最後,孫中華作為山東農業大學傑出校友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同樣精彩萬分,他以自身經歷勸勉莘莘學子,踐行“登高必自”的校訓,志存高遠,堅定信心,努力成為國家和“三農”事業的棟樑之才。

讀罷《深化農村改革研究與探索》,深深懂得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今天,深化農村改革依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如何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怎樣推進農村合作化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改革,防止農民利益受到損害?如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準?破題的“牛鼻子”,就是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多要素聯動,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增活力,讓農村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只要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助力農業農村發展,我們就一定能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讓陽光灑滿農村希望的田野。

(作者單位為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