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氣十條”成都交卷:優良天比2013年增加103天

製圖 李開紅

2017年, 是國家“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第五個年頭, 也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考核之年, 成都“治氣”成效如何?

昨日, 成都市“大氣十條”實施情況新聞通氣會上亮出了成績單:落實“大氣十條”以來,

空氣品質主要污染指標除臭氧外, 其餘指標均逐年下降, 空氣品質得到持續改善。 以2013年為基準年, 通過2014年開始實施“大氣十條”措施後, 到2017年, 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41.3%、42.3%, 控制到了88、56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35天, 增加了103天。

基本完成

“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

2013年9月, 國務院印發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 即“大氣十條”。 據成都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易波介紹, 成都抓“大氣十條”, 重拳壓減燃煤、強化治汙減排、突出控車減油、抓好清潔降塵、嚴格綜合執法、發揮科技支撐這六個方面的行動可圈可點。

成都市經信委環資處處長杜豔介紹, 2014~2017年, 成都累計完成近3000台燃煤鍋爐的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

全市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和禁燃區(繞城高速以內)燃煤鍋爐實現“雙清零”。 在治汙減排方面, 成都共清理出“散亂汙”工業企業14148戶, 針對排查出的“散亂汙”企業, 鎖定基數, 防止新增, 按照“依法關閉一批、整改規範一批、調遷入園一批”分類處置原則, 截至去年底, 依法關閉12117戶, 整改規範1976戶, 調遷入園55戶, 基本完成清理整治任務。 “2014~2017年, 我市沒有核准、備案過1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易波說, 對原有水泥、玻璃等8個行業重點企業實施了提標技改, 廢氣自動監控儀安裝率達100%。 同時, 完成343戶落後產能淘汰目標任務, 減排二氧化碳901萬噸。

2017年7月24日, 在成都可以看到雪山

提前報廢, 黃標車3月起還可申請補貼

作為對大氣污染物貢獻率較高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 成都突出控車減油, 大力推進黃標車、國Ⅰ和國Ⅱ老舊車淘汰, 限制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貨車辦理入城證和渣土運輸許可證。 “成都市于2014年對黃標車淘汰工作進行了明確。

當時成都市有黃標車120461輛。 ”成都市公安交管局車輛管理所副所長羅躍說, 直到2017年的攻堅階段, 成都仍有2萬余輛黃標車尚未淘汰, “2017年, 由市公安局牽頭, 十五個部門通力協作, 全年共計淘汰黃標車23888輛, 成都市圓滿完成黃標車淘汰目標任務。 ”

羅躍還透露, 黃標車的補貼政策將於近期公佈, 符合條件的重型黃標車最高能拿到上萬元的補貼, 而補貼申請的時間為今年的3月1日至5月31日。 戶籍在成都、排放水準低於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低於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 將車輛交售給能夠出具成都市《報廢汽車回收證明》的合法報廢回收企業拆解報廢, 且在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辦理了註銷登記手續, 都能領取成都市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

已啟動禁止露天燒烤區域劃定

“2013年以來, 揚塵治理道路硬化、裸土覆蓋、綠化帶提檔降土、樹池覆蓋‘四大工程’均超額完成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 ”成都市城管委行政執法管理處調研員李良介紹, 市揚塵辦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 分解下達了推進鐵腕治霾揚塵治理工作目標任務, 同時牽頭開展了系列工地揚塵源頭管控專項整治行動, 運渣車專項執法檢查等, 並在全市持續開展道路沖洗除塵“本色行動”。 對市民投訴量大、執法難的占道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方面, 2013年以來全市城管系統多次開展占道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 還啟動了全市禁止露天燒烤區域劃定工作。

此外, 成都還不斷發揮科技支撐, 開展軍民融合科技治霾專案研發試點, 積極探索科技治霾新路徑,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與各類技術單位合作,實驗性實施新型人工增雨作業催化劑,冷凝技術擾動逆溫層的技術研究,以及大型移動式霧霾空氣淨化裝置的應用。持續開展大氣污染源解析,啟動高精度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本土化研究,不斷提高空氣品質精細化監測及回應水準。

今年大氣污染治理將從“科學防控”到“精准管控”

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地理氣候條件獨特,大氣污染機理複雜,在全國具有典型性。同時,作為國家級中心城市,成都肩負著國家賦予的重大發展任務,成都當前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重壓力。在2017年完美“收官”後,2018年的“氣質”提升工作如何展開?

易波表示,“2018年及‘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分階段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通過科技化、智慧化、資訊化等先進手段,逐步實現大氣污染治理從‘科學防控’加快過渡到‘精准管控’。”

今年,成都還將加大對大氣污染成因機理分析投入,組織包括知名院士在內的技術力量,開展以成都平原城市群為主的盆地大氣污染機理及治理課題研究,更有針對性地指導以成都市為主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時,爭取國家支持在成都設立“大氣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加快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空地一體”的生態監測網路體系。為我市加快實現大氣污染的科學化、精准化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成都商報記者 李彥琴

原標題:“大氣十條”成都交卷:優良天比2013年增加103天

積極探索科技治霾新路徑,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與各類技術單位合作,實驗性實施新型人工增雨作業催化劑,冷凝技術擾動逆溫層的技術研究,以及大型移動式霧霾空氣淨化裝置的應用。持續開展大氣污染源解析,啟動高精度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本土化研究,不斷提高空氣品質精細化監測及回應水準。

今年大氣污染治理將從“科學防控”到“精准管控”

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地理氣候條件獨特,大氣污染機理複雜,在全國具有典型性。同時,作為國家級中心城市,成都肩負著國家賦予的重大發展任務,成都當前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重壓力。在2017年完美“收官”後,2018年的“氣質”提升工作如何展開?

易波表示,“2018年及‘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分階段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通過科技化、智慧化、資訊化等先進手段,逐步實現大氣污染治理從‘科學防控’加快過渡到‘精准管控’。”

今年,成都還將加大對大氣污染成因機理分析投入,組織包括知名院士在內的技術力量,開展以成都平原城市群為主的盆地大氣污染機理及治理課題研究,更有針對性地指導以成都市為主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時,爭取國家支持在成都設立“大氣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加快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空地一體”的生態監測網路體系。為我市加快實現大氣污染的科學化、精准化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成都商報記者 李彥琴

原標題:“大氣十條”成都交卷:優良天比2013年增加103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