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山東省禁毒辦通報新增列管溴素等5種易制毒物質

1月25日, 山東省禁毒辦在濟南舉行列管溴素等5種易制毒物質新聞通氣會, 通報國家6部委《關於將N-苯乙基-4-呱啶酮、4-苯胺基-N-苯乙基呱啶、N-甲基-1-苯基-1-氯-2-丙胺、溴素、1- 苯基-1-丙酮5種物質列入易制毒化學品管理的公告》,

強化易制毒化學品列管和監管工作, 堅決遏制易制毒物品非法流失。

制毒原料、制毒配劑不斷發生新變化

據山東省禁毒辦常務副主任、公安廳禁毒總隊總隊長李東明介紹, 近年來, 國際國內毒品形勢出現新情況, 制毒原料、制毒配劑不斷發生新變化, 其中溴素、1-苯基-1丙酮等非列管化學品流入制毒等非法管道情形不斷增多。 2014年, 溴代苯丙酮被列管後, 不法分子轉而利用溴素和1-苯基-1丙酮合成溴代苯丙酮進而合成冰毒。 溴素是一種危化品, 還可以非法合成另一種合成毒品氯胺酮(俗稱“K粉”)的前體原料羥亞胺。 而山東該兩種化學品產量在全國佔有較大比重,

為提高全省溴素、苯丙酮等廣大從業人員知曉度, 引導從業人員和相關部門提前做好新列管化學品的報備和行政管理工作, 加大對NPP、4-ANPP等5種物質增列為易制毒化學品的管制力度。

山東去年繳獲各類易制毒化學品391噸

據瞭解, 山東作為化工、醫藥大省,

登記管控的易制毒化學品企業2.3萬家, 涉及種類繁多, 其年均流通量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 為防範制毒物品流失, 山東各級相關部門主動作為, 關口前移, 特別是在溴素未列管的大環境下, 採取超常措施, 落實實名登記備案制度, 研發全省溴素安全執行資訊系統, 從源頭上基本卡住了溴素非法流弊問題。 同時, 進一步規範易制毒化學品行政管理, 將相關企業(單位)全部納入資訊系統管理, 實現網上審批, 連續多年群眾滿意度達99%以上, 連續5年零投訴。 期間, 全省公安機關會同商務、衛計、海關、安監、食藥監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制毒犯罪專項行動, 去年以來偵破此類刑事案件123起, 繳獲各類易制毒化學品391噸, 有效遏制了制毒犯罪活動的發展蔓延。

舉報毒品違法犯罪有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