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廈門曬出食安成績單 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全省第一

聚焦群眾關注, 邀請市民參與“你點我檢”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活動。

監管人員對保健食品品質安全情況開展專項檢查。

廈門會晤期間, 新聞中心食安監管組工作人員檢測菜品中心溫度。

開展“食安鬥陣行”系列宣傳活動, 引導社會共治。

廈門日報訊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下簡稱“創城”)兩年多來, 廈門市相關部門推出了多項舉措, 為的就是能讓廣大市民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 昨日, 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佈了2017年廈門食安創城的“成績單”――協力廠商測評結果顯示, 創城以來, 廈門市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提升了10個百分點, 在全省位居第一, 在國務院食安辦第二批城市中期評估中也位列第一。

從農貿市場買到的一把蔬菜,

從小吃店買到的一個包子, 或者從超市買到的一斤排骨, 當您準備為家人或朋友做一頓豐盛大餐的時候, 是否擔心過這些食材的農藥殘留是不是超標, 添加劑是不是合格?民以食為天, 食品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 廈門市委、市政府已連續18年將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專案, 完善責任體系, 強化食品監管, 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2017年, 廈門市各相關部門在市食安委牽頭下, 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為抓手, 從硬體設定到市場監管, 從隊伍建設到制度完善, 多措並舉維護食品安全。

協力廠商機構調查顯示, 創城以來, 廈門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平均每年提升4個百分點, 達73.57%, 不僅在我省各設區市中排名第一,

在國務院食安辦對創建城市的中期評估中也位列第一。

關鍵字 “五主”責任體系

以“黨政主抓、部門主管、企業主體、主官主責、人人主人”為核心

出臺多項創新機制

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食品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為進一步壓實壓緊食品安全責任, 市委、市政府著力構建以“黨政主抓、部門主管、企業主體、主官主責、人人主人”為核心的食品安全“五主”責任體系, 並配套出臺督查、調查處理、責任追究、考核評議等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機制, 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讓食品安全的政府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創城為民不為‘名’。 ”市食安辦副主任饒滿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創城不是為了爭一塊牌子、獲一項榮譽, 決不能背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偏離了工作目標和方向。 近兩年廈門圍繞食品安全工作出臺的一項項創新機制、實際舉措背後, 是市委、市政府改進民生福祉付出的巨大努力。 廈門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說到底, 最終是要讓城市更美麗、更文明, 群眾更舒心、更幸福。

關鍵字 食安保障

食品安全實現風險排查“零死角”, 酒店餐桌“零隱患”, 社會餐飲“零事故”, 各餐次重要宴會全部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無一投訴。

廈門會晤期間

廈門市食安保障交出完美答卷

去年9月, 舉世矚目的廈門會晤順利舉辦, 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廈門, 以“高顏值、高素質”驚豔了世界。 廈門會晤期間, 食品安全實現風險排查“零死角”,酒店餐桌“零隱患”,社會餐飲“零事故”,各餐次重要宴會全部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無一投訴,展示了廈門良好的食品安全保障水準。

廈門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能交出這樣一份完美的答卷,既要歸功於食品安全全過程、全鏈條監管保障落實得力,也離不開廈門市市場監管系統團隊上下的團結拼搏、全心付出、默默奉獻。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出動精兵強將保障會晤食品安全,通過緊抓源頭審核、監督生產、准出監管、閉合監管,實現批批抽檢,累計完成入倉檢測1994批次,確保了供會食材100%安全可靠。

通過對會晤接待酒店進行全程監督或重點監督,全面開展餐飲環節問題排查整治和風險防控,會晤期間,累計審核食譜1.1萬個菜品,開展現場快速檢測3302批次,保障外賓、工商論壇嘉賓、媒體記者、工作人員等安全就餐近200萬人次,實現了食品保障“絕對安全、滿意至上”的目標,得到了各級領導和與會嘉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關鍵字 智慧食安

2005年起,廈門率先在全國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監管模式,成為市民守護餐桌安全的智慧助手

拿出手機掃一掃

可知食品“前世今生”

家住廈門市翔安區的劉女士最近發現,平時購物的閩籃超市洋唐店,設置了很多醒目的專區專櫃,除了陳列櫃中部分食品包裝加印了“一品一碼”追溯二維碼,同時也可以通過消費小票上的二維碼瞭解到所購產品的生產來源、食品安全檢測等情況。只要拿出手機,打開“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掃描條碼就可以追溯食品的“前世今生”。她說,能夠快速直觀查看產品資訊,感覺很放心。

通過層層把關,實現了預包裝食品查條碼、部分食用農產品查二維碼查詢食品質檢報告及溯源資訊。

“早自2005年起,廈門就率先在全國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監管模式,實施‘機器換人’‘技術助力’戰略。”市食安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生產環節,全市139家嬰幼兒配方食品、乳製品、食用植物油、肉製品、白酒、食品添加劑等重點產品的食品生產企業已納入廈門市食品安全“入市必登”平臺;在流通環節,實現了對全市3.28萬家經營主體在售的21.54萬種食品的追溯監管。

去年10月,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推出的政務公眾平臺“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也成功升級,在原先“科普”功能的基礎上,重點推出“一查到底”和線上投訴舉報功能。

在定期公佈食品監督抽檢資訊的同時,還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可查看食品的生產廠家、檢測報告等資訊,成為市民守護餐桌安全的一個智慧助手。

關鍵字 明廚亮灶

以學校(托幼機構)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館作為“明廚亮灶”工作的重點,通過先行示範帶動後續推進,為其他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的建設做好指導和示範

後廚加工公開透明 在學校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點菜時就可以通過多個電子屏看到後廚和食品庫房的情況,對菜品的加工更加放心。”在環島路佳麗海鮮用餐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朋友經常來這兒就餐,“就是奔著誠信餐飲品牌名號來的,舌尖安全有保障,我們這些‘吃貨’才能吃出‘幸福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自2016年8月起就大力推動的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建設工作已初見成效,我市越來越多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採取了玻璃幕牆、矮牆隔斷、螢幕顯示、網路展示等方式,將後廚加工製作過程向社會公開。

“去年我們也將‘明廚亮灶’工程納入了年度工作重點。”市食安辦相關負責人說。

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市場監管部門按照“示範先行、重點突破、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的工作原則,循序漸進,以學校(托幼機構)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館作為“明廚亮灶”工作的重點,通過先行示範帶動後續推進,為其他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的建設做好指導和示範。值得一提的是,“明廚亮灶”優先在廈門各學校、幼稚園推行,目前,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關鍵字 食品抽檢

廈門市已實現對蔬菜、畜禽肉類、水產品等涉及重大民生的品種每月抽檢,較高風險的產品每季度抽檢

加大抽檢力度 讓不合格食品無處藏身

穿著正面標有“廈門市場監管”字樣和“食安廈門”標誌的“藍馬甲”,別著統一的“食品安全抽樣”工作牌,佩戴著統一的“執法存證儀”,如今,在廈門各大商超、農貿市場、餐飲店等地,市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的身影。

這支有著統一形象、標準操作程式,身穿藍色馬甲的隊伍,正是負責維護廈門市民食品安全的抽檢員隊伍。從去年開始,這些“藍馬甲”幾乎每天都帶著抽檢工具和執法文書,奔忙在食品安全抽檢工作一線,發現和排除諸如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和超範圍添加等食品內在的風險隱患,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自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來,我市食品安全抽檢範圍和數量均大幅提升,按常住人口測算,2016年達到每千人4.75份,2017年達每千人5份,是創城前抽檢量的三倍。實現對蔬菜、畜禽肉類、水產品等涉及重大民生的品種每月抽檢,較高風險的產品每季度抽檢。

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我市各級各部門實施食品抽檢2萬批次,總合格率超過98%,不合格產品實現100%核查處置、100%資訊公開。

關鍵字 食安鬥陣行

市食安辦去年創設了“食安鬥陣行”宣傳品牌,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活動成效顯著,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廣

聚焦群眾關心問題 強化專項整治

創建食品安全城市離不開市民群眾的積極配合和支持。為了讓更多群眾知曉創城,參與創城,市食安辦去年創設了“食安鬥陣行”宣傳品牌,全年開展了包括食品安全抽檢“你點我檢”、食安專家“校園走透透”系列科普、“線上訪談”、群眾滿意度調查等活動,邀請公眾參與互動,提出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治理的意見建議,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食安鬥陣行”活動成效顯著,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廣經驗。

針對群眾關心關切的焦點問題,去年,市食安辦還牽頭開展了打擊銷售病死畜禽違法行為、食用農產品(水產品)違規食用農藥獸藥專項整治、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等十餘個專項整治;並將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檢查與“國慶、中秋”兩節專項、蜂產品、肉製品、水產製品、蔬菜製品等專項整治相結合,共檢查食品生產企業328家,對10家問題企業責令整改,對1家企業作出責令停產決定,對9家違法企業立案查處。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在每學期開學季,市食安辦會同市綜治辦,組織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執法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督查,及時發現問題,通報整改;在海滄區試點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實現轄區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為在校學生食品安全構築起又一道堅實的保障;在翔安區全面開展中小學校外託管機構“小飯桌”食安專項整治,對中小學生午托、晚托機構的後廚開展動態等級評定,並鼓勵實施“明廚亮灶”,守護中小學生的午托、晚托用餐安全,讓家長們省心、放心。

數說食安

608名專職協管員

我市已實現食品監管網格化體系全覆蓋。全市490個村居配備了608名專職協管員,構建起食品藥品專職網格化監管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相融合的體系。

4972萬元罰沒款

2017年,市市場監管局共查處食品違法案件429件,罰沒金額4972萬元,同比2016年案件數量增長52.13%,罰沒金額翻番。市市場監管局分別與漳州、泉州、龍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簽訂了《食品藥品稽查區域合作協定》,在案件協查聯動、案件查處聯動、資訊溝通聯動等方面加強協作。

2.05萬家“明廚亮灶”

到去年底,全市共有2.05萬家餐飲服務單位實現了“明廚亮灶”,獲證餐飲服務單位實施“明廚亮灶”比例超過55%。

30家小作坊示範點

2017年,我市繼續開展小作坊示範點創建工作,共有15家小作坊通過驗收。目前,全市有30家小作坊被評為示範點。

61個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點

2017年,我市建成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點61個,納入農產品可追溯系統管理的產品涵蓋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種植業農產品283種,種植面積3.12萬畝。

破獲食品刑事案件

131起

2017年,市公安局建立多元排查、多警種協同機制,增強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成效,共破獲食品刑事案件13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3人,涉案金額共計約2000萬元;市檢察院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共受理審查逮捕食品藥品安全類案件7件8人。

同步

問計於民

廈門市食安辦啟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民意徵集活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廈門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連續18年將治理“餐桌污染”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15年開始又積極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為基本標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食品安全工作必須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為加快推進創建工作,更好地保障公眾“舌尖上的安全”,市食安辦現向社會公開徵求食品安全意見和建議。您期望食品安全工作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您有哪些意見建議和“金點子”,都可以通過本報或者監管部門的微信公眾號回饋。

一、徵集時間:

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7日

二、徵集要求:請圍繞廈門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內容表達清楚,簡明扼要。

三、提交方式:通過日報熱線968820;“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xmssab)提交意見建議。請注明“創城民意徵集”。

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食品安全實現風險排查“零死角”,酒店餐桌“零隱患”,社會餐飲“零事故”,各餐次重要宴會全部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無一投訴,展示了廈門良好的食品安全保障水準。

廈門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能交出這樣一份完美的答卷,既要歸功於食品安全全過程、全鏈條監管保障落實得力,也離不開廈門市市場監管系統團隊上下的團結拼搏、全心付出、默默奉獻。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出動精兵強將保障會晤食品安全,通過緊抓源頭審核、監督生產、准出監管、閉合監管,實現批批抽檢,累計完成入倉檢測1994批次,確保了供會食材100%安全可靠。

通過對會晤接待酒店進行全程監督或重點監督,全面開展餐飲環節問題排查整治和風險防控,會晤期間,累計審核食譜1.1萬個菜品,開展現場快速檢測3302批次,保障外賓、工商論壇嘉賓、媒體記者、工作人員等安全就餐近200萬人次,實現了食品保障“絕對安全、滿意至上”的目標,得到了各級領導和與會嘉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關鍵字 智慧食安

2005年起,廈門率先在全國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監管模式,成為市民守護餐桌安全的智慧助手

拿出手機掃一掃

可知食品“前世今生”

家住廈門市翔安區的劉女士最近發現,平時購物的閩籃超市洋唐店,設置了很多醒目的專區專櫃,除了陳列櫃中部分食品包裝加印了“一品一碼”追溯二維碼,同時也可以通過消費小票上的二維碼瞭解到所購產品的生產來源、食品安全檢測等情況。只要拿出手機,打開“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掃描條碼就可以追溯食品的“前世今生”。她說,能夠快速直觀查看產品資訊,感覺很放心。

通過層層把關,實現了預包裝食品查條碼、部分食用農產品查二維碼查詢食品質檢報告及溯源資訊。

“早自2005年起,廈門就率先在全國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監管模式,實施‘機器換人’‘技術助力’戰略。”市食安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生產環節,全市139家嬰幼兒配方食品、乳製品、食用植物油、肉製品、白酒、食品添加劑等重點產品的食品生產企業已納入廈門市食品安全“入市必登”平臺;在流通環節,實現了對全市3.28萬家經營主體在售的21.54萬種食品的追溯監管。

去年10月,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推出的政務公眾平臺“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也成功升級,在原先“科普”功能的基礎上,重點推出“一查到底”和線上投訴舉報功能。

在定期公佈食品監督抽檢資訊的同時,還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可查看食品的生產廠家、檢測報告等資訊,成為市民守護餐桌安全的一個智慧助手。

關鍵字 明廚亮灶

以學校(托幼機構)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館作為“明廚亮灶”工作的重點,通過先行示範帶動後續推進,為其他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的建設做好指導和示範

後廚加工公開透明 在學校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點菜時就可以通過多個電子屏看到後廚和食品庫房的情況,對菜品的加工更加放心。”在環島路佳麗海鮮用餐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朋友經常來這兒就餐,“就是奔著誠信餐飲品牌名號來的,舌尖安全有保障,我們這些‘吃貨’才能吃出‘幸福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自2016年8月起就大力推動的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建設工作已初見成效,我市越來越多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採取了玻璃幕牆、矮牆隔斷、螢幕顯示、網路展示等方式,將後廚加工製作過程向社會公開。

“去年我們也將‘明廚亮灶’工程納入了年度工作重點。”市食安辦相關負責人說。

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市場監管部門按照“示範先行、重點突破、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的工作原則,循序漸進,以學校(托幼機構)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館作為“明廚亮灶”工作的重點,通過先行示範帶動後續推進,為其他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的建設做好指導和示範。值得一提的是,“明廚亮灶”優先在廈門各學校、幼稚園推行,目前,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關鍵字 食品抽檢

廈門市已實現對蔬菜、畜禽肉類、水產品等涉及重大民生的品種每月抽檢,較高風險的產品每季度抽檢

加大抽檢力度 讓不合格食品無處藏身

穿著正面標有“廈門市場監管”字樣和“食安廈門”標誌的“藍馬甲”,別著統一的“食品安全抽樣”工作牌,佩戴著統一的“執法存證儀”,如今,在廈門各大商超、農貿市場、餐飲店等地,市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的身影。

這支有著統一形象、標準操作程式,身穿藍色馬甲的隊伍,正是負責維護廈門市民食品安全的抽檢員隊伍。從去年開始,這些“藍馬甲”幾乎每天都帶著抽檢工具和執法文書,奔忙在食品安全抽檢工作一線,發現和排除諸如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和超範圍添加等食品內在的風險隱患,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自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來,我市食品安全抽檢範圍和數量均大幅提升,按常住人口測算,2016年達到每千人4.75份,2017年達每千人5份,是創城前抽檢量的三倍。實現對蔬菜、畜禽肉類、水產品等涉及重大民生的品種每月抽檢,較高風險的產品每季度抽檢。

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我市各級各部門實施食品抽檢2萬批次,總合格率超過98%,不合格產品實現100%核查處置、100%資訊公開。

關鍵字 食安鬥陣行

市食安辦去年創設了“食安鬥陣行”宣傳品牌,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活動成效顯著,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廣

聚焦群眾關心問題 強化專項整治

創建食品安全城市離不開市民群眾的積極配合和支持。為了讓更多群眾知曉創城,參與創城,市食安辦去年創設了“食安鬥陣行”宣傳品牌,全年開展了包括食品安全抽檢“你點我檢”、食安專家“校園走透透”系列科普、“線上訪談”、群眾滿意度調查等活動,邀請公眾參與互動,提出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治理的意見建議,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食安鬥陣行”活動成效顯著,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廣經驗。

針對群眾關心關切的焦點問題,去年,市食安辦還牽頭開展了打擊銷售病死畜禽違法行為、食用農產品(水產品)違規食用農藥獸藥專項整治、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等十餘個專項整治;並將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檢查與“國慶、中秋”兩節專項、蜂產品、肉製品、水產製品、蔬菜製品等專項整治相結合,共檢查食品生產企業328家,對10家問題企業責令整改,對1家企業作出責令停產決定,對9家違法企業立案查處。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在每學期開學季,市食安辦會同市綜治辦,組織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執法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督查,及時發現問題,通報整改;在海滄區試點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實現轄區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為在校學生食品安全構築起又一道堅實的保障;在翔安區全面開展中小學校外託管機構“小飯桌”食安專項整治,對中小學生午托、晚托機構的後廚開展動態等級評定,並鼓勵實施“明廚亮灶”,守護中小學生的午托、晚托用餐安全,讓家長們省心、放心。

數說食安

608名專職協管員

我市已實現食品監管網格化體系全覆蓋。全市490個村居配備了608名專職協管員,構建起食品藥品專職網格化監管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相融合的體系。

4972萬元罰沒款

2017年,市市場監管局共查處食品違法案件429件,罰沒金額4972萬元,同比2016年案件數量增長52.13%,罰沒金額翻番。市市場監管局分別與漳州、泉州、龍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簽訂了《食品藥品稽查區域合作協定》,在案件協查聯動、案件查處聯動、資訊溝通聯動等方面加強協作。

2.05萬家“明廚亮灶”

到去年底,全市共有2.05萬家餐飲服務單位實現了“明廚亮灶”,獲證餐飲服務單位實施“明廚亮灶”比例超過55%。

30家小作坊示範點

2017年,我市繼續開展小作坊示範點創建工作,共有15家小作坊通過驗收。目前,全市有30家小作坊被評為示範點。

61個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點

2017年,我市建成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點61個,納入農產品可追溯系統管理的產品涵蓋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種植業農產品283種,種植面積3.12萬畝。

破獲食品刑事案件

131起

2017年,市公安局建立多元排查、多警種協同機制,增強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成效,共破獲食品刑事案件13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3人,涉案金額共計約2000萬元;市檢察院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共受理審查逮捕食品藥品安全類案件7件8人。

同步

問計於民

廈門市食安辦啟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民意徵集活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廈門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連續18年將治理“餐桌污染”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15年開始又積極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為基本標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食品安全工作必須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為加快推進創建工作,更好地保障公眾“舌尖上的安全”,市食安辦現向社會公開徵求食品安全意見和建議。您期望食品安全工作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您有哪些意見建議和“金點子”,都可以通過本報或者監管部門的微信公眾號回饋。

一、徵集時間:

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7日

二、徵集要求:請圍繞廈門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內容表達清楚,簡明扼要。

三、提交方式:通過日報熱線968820;“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xmssab)提交意見建議。請注明“創城民意徵集”。

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