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達沃斯觀察|世界經濟的“海”需要中國的“帆”

作者簡介 王哲

中國報導雜誌社首席記者

“經濟全球化曾經被人們視為阿裡巴巴的山洞, 現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朵拉的盒子”“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

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 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中國經濟要發展, 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 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 ”……一年之前, 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的諸多“金句”迄今繞梁不絕、音猶在耳。

如同他在許多國際場合曾經闡述的那樣, 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發表的《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對經濟全球化進行了又一次深遠的思考:他將世界經濟比作汪洋大海, 而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就像一個個小湖泊、小河流, 其歸途必將是與大海相融。

一年來, 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

出現了全面復蘇的可喜局面, 但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聲浪此起彼伏, 經濟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前景仍不明朗。 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已在瑞士達沃斯小鎮拉開帷幕, 此時此刻, 重溫習近平主席去年的這篇經典論述, 為我們探索經濟全球化的未來發展、繼而構建世界經濟新格局厘清繁絮、指明方向、照亮前程。

世界經濟復蘇加速的隱憂

2017年, 世界經濟的關鍵字就是復蘇和增長, 人們的信心在增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宇燕分析指出, 2017年全球經濟提速的動力, 來自於主要經濟體就業市場穩中有增、中高技術製造業穩步擴張、勞動生產率逐步改善、國際貿易增長加快、國際投資回暖以及市場信心的逐步恢復等,

而更大的背景則是過去數年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累積效果的釋放。

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雖然勢頭良好, 但增長動力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短期刺激的政策工具在未來效用堪憂。 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表現在全球總需求和勞動生產率增長不夠強勁, 全球債務居高不下且資產泡沫仍在積累, 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正在成為阻礙貿易與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威脅, 與此同時, 金融市場動盪風險加大。 世界經濟尚未完全回歸到強勁、平衡、可持續的增長軌道上來。

全球化帶來的通信、交通和經貿的空前便利化讓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全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

但金融危機擴散、增長動力消退、全球化傷害到了部分經濟體的局部利益讓曾高舉自由主義大旗的歐美國家站出來反對全球化, 美國更是接連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全球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缺口依然巨大, 成為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極大屏障。 目前全球仍有60%的人口未接入互聯網, 12億人口缺電, 1/3農村人口沒有公路。 據最新資料, 全球基建資金缺口將於2030年達到10萬億—20萬億美元。 如此大的資金缺口只能依賴更多的國家、平臺、多元化融資等管道,

這與反全球化思潮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最好的方案在中國

2018年對於中國來說是個不一般的年份, 改革開放迎來“不惑”之年, 也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1月18日, 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揭曉, 2017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GDP邁上82萬億元的臺階, 增速6.9%,這一增速超出了2017年初大多數人的預期。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約1/3, 並繼續扮演著最大貢獻者角色。

同日, 在中國新聞社舉辦的國是論壇上, 多位經濟學家普遍認為, 中國經濟在2017年取得了轉折性成就。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 2017年是中國經濟取得重大轉折性成就的一年, 經濟持續下行五年後, 首次回升。這種穩中求進的態勢,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由高速度轉向高品質增長奠定了基礎。“能取得這樣可喜的成績,說明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SEEC)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財經中國2017年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范恒山指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運行“穩的基礎更扎實,靜的動能更有利,好的趨勢更明顯”,經濟發展的成績突出,超出預期。

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說,“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主要做對了三件事情,大家對中國經濟新週期變得越來越樂觀。首先是找到了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其次是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案,最後是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而標誌性事件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中國有14億人,擁有最龐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快速地增長,更何況中國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 以精准預測著稱的任澤平觀點簡單直接:看空中國、做空中國就會錯失機遇,因為全世界最好的機會在中國。

一年來,中國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全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釋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效率和活力,淬煉著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品質,為世界展現中國方案的價值與精髓。毋庸置疑,中國經濟將在2018年繼續不斷地對世界經濟作出自己的貢獻,推動全球經濟穩健前行。

如何將經濟全球化的成果和先進的發展經驗更好地惠及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需要敢於直面矛盾、順應潮流、引導世界經濟走向正途的領導者。一年前,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就緊緊圍繞“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展開討論。習近平主席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發展把脈開方,提出中國方案。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更聚焦在各國地緣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意義,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繼續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但也有人發出此次會議是經濟全球化與反經濟全球化的“博弈場”的聲音。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會前大力呼籲:“在一個裂變的世界裡,領導力意味著要超越當下的不和諧,著眼於共同的新未來。鐘擺不會自動擺回到各方步調一致的狀況。我們必須推動這一進程——證明即使在一個分裂的世界中,相關利益方仍有可能實現合作。”其話語的深意更是發人深省。

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之上,沒有國家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夠獨立應付諸如經濟危機、貧困與不均衡發展、難民危機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的侵害。整個世界已經成為一張全人類都深陷其中並相互依存的大網,如果此時沒有國家願意站出來為維護世界秩序、應對全球性挑戰肩負責任、勇挑重擔,那麼這個世界將走向更加的分化和無序。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實踐是檢驗領導力的真理。同樣是一年前的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向世界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的倡議。自2013年中國首次在國際場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業已成為全球共識,獲得全球認同,持續為變革中的全球治理模式、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提供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中國已經成為是全球增長的基石,世界穩定的來源,中國經濟早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和主要推動力。對於未來的經濟全球化之路,習近平思之深行之遠,他指出,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

中國正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不斷向世界釋放合作共贏的紅利。如果把世界經濟比作是“汪洋大海”,那麼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就如同大海中的點點帆影,引領著各國搭上中國經濟騰飛的快船,乘風破浪、揚帆起航,攜手邁向更加和平、繁榮、包容的美好未來。

責編:張岩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首次回升。這種穩中求進的態勢,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由高速度轉向高品質增長奠定了基礎。“能取得這樣可喜的成績,說明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SEEC)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財經中國2017年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范恒山指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運行“穩的基礎更扎實,靜的動能更有利,好的趨勢更明顯”,經濟發展的成績突出,超出預期。

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說,“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主要做對了三件事情,大家對中國經濟新週期變得越來越樂觀。首先是找到了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其次是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案,最後是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而標誌性事件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中國有14億人,擁有最龐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快速地增長,更何況中國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 以精准預測著稱的任澤平觀點簡單直接:看空中國、做空中國就會錯失機遇,因為全世界最好的機會在中國。

一年來,中國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全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釋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效率和活力,淬煉著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品質,為世界展現中國方案的價值與精髓。毋庸置疑,中國經濟將在2018年繼續不斷地對世界經濟作出自己的貢獻,推動全球經濟穩健前行。

如何將經濟全球化的成果和先進的發展經驗更好地惠及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需要敢於直面矛盾、順應潮流、引導世界經濟走向正途的領導者。一年前,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就緊緊圍繞“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展開討論。習近平主席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發展把脈開方,提出中國方案。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更聚焦在各國地緣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意義,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繼續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但也有人發出此次會議是經濟全球化與反經濟全球化的“博弈場”的聲音。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會前大力呼籲:“在一個裂變的世界裡,領導力意味著要超越當下的不和諧,著眼於共同的新未來。鐘擺不會自動擺回到各方步調一致的狀況。我們必須推動這一進程——證明即使在一個分裂的世界中,相關利益方仍有可能實現合作。”其話語的深意更是發人深省。

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之上,沒有國家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夠獨立應付諸如經濟危機、貧困與不均衡發展、難民危機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的侵害。整個世界已經成為一張全人類都深陷其中並相互依存的大網,如果此時沒有國家願意站出來為維護世界秩序、應對全球性挑戰肩負責任、勇挑重擔,那麼這個世界將走向更加的分化和無序。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實踐是檢驗領導力的真理。同樣是一年前的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向世界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的倡議。自2013年中國首次在國際場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業已成為全球共識,獲得全球認同,持續為變革中的全球治理模式、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提供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中國已經成為是全球增長的基石,世界穩定的來源,中國經濟早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和主要推動力。對於未來的經濟全球化之路,習近平思之深行之遠,他指出,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

中國正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不斷向世界釋放合作共贏的紅利。如果把世界經濟比作是“汪洋大海”,那麼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就如同大海中的點點帆影,引領著各國搭上中國經濟騰飛的快船,乘風破浪、揚帆起航,攜手邁向更加和平、繁榮、包容的美好未來。

責編:張岩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