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些關鍵字帶你看懂湖南2018!第一時間為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

今天上午開幕

省長許達哲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

在現場全程聽下來,

感受8個字:

心潮澎湃

滿懷期待

許達哲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我省具備了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要緊緊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這個要求,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安全至上、創新為要, 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要緊緊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目標, 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繁榮、基礎設施全面提質、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發展成果全面共用,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緊緊圍繞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這個願景, 推進經濟強省、科教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建設, 奮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過去5年交出“高顏值”發展成績單

政府工作報告亮出了一份“顏值高、氣質好、活力足”的湖南5年發展成績單。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 過去5年, 本屆政府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湖南邁出了建設“五個強省”的堅定步伐, 奠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 回望5年, 這些新成就、新發展, 令所有湖南人為之驕傲。

地區生產總值跨上3萬億元臺階,

達到3.46萬億元, 五年年均增長8.8%。

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成效顯著。 五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3.6個百分點, 超級電腦、超級雜交稻、高鐵動力與控制系統、中低速磁浮等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首個外國領事館——老撾領事館設立, 國際友好城市達80對。 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達到167家。

全面完成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第二階段改革任務。 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撤鄉並村、事業單位清理規範和分類等任務。

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1397公里、6419公里;滬昆高鐵、石長鐵路複綫及二廣高速湖南段、平汝高速、杭瑞高速湖南段等項目建成通車, 長株潭城際鐵路全線貫通, 首條地鐵線和中低速磁浮線開通運營。

建設農村公辦幼稚園1456所、合格學校7262所。 新改建農村公路3.4萬公里, 解決236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五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 貧困發生率由13.43%下降到3.86%, “精准扶貧”首倡地自治州十八洞村整村脫貧。

綠色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8位。 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實現。 湘江保護和治理效果明顯。 森林覆蓋率達59.68%。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覆蓋全省。

省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 省圖書館新館開工建設。 永順老司城申遺成功。

繼長沙、常德、株洲、岳陽之後, 湘潭和韶山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報告中最亮眼的

無疑是湖南2018年發展藍圖

報告提出了今年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投資增長11.5%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5%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

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和4.5%以下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

萬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

圍繞這個目標, 今年湖南將鋪陳11項重點工作, 湘伴君用11個關鍵字帶您讀懂湖南2018——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繼續做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工作。

著力抓好100個重大產業建設專案、100個科技創新專案、100個重大產品的創新, 引進100個500強企業、100個科技創新人才。

打造以中國智慧製造示範引領區為目標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增強創新引領能力

推進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依託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創建國家實驗室,培育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平臺。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0家以上。

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畫”,深入推進“百人計畫”、長株潭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引進一批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

深化關鍵領域改革

大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持續推進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調整與企業整合重組。

加快“放管服”改革。繼續精簡審批事項,賦予市縣政府、園區更多自主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加快農村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嚴格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30年的政策。

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加快開放崛起步伐

對接500強,對接新絲路,對接自貿區,對接湘商會,對接北上廣,確保進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

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東盟、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落實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三年行動計畫。

探索股權招商、基金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抓好實體經濟、優勢產業的招大引強。

加快推進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支持發展國際鐵路快線、國際航空貨運、國際水運和國際多式聯運。

複製推廣自貿區模式,深化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機制。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百千萬”工程,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推進產業強農、品質強農、互聯網強農,推進快遞下鄉。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創建3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完成3000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治理,讓農村好山好水轉化成農民的“聚寶盆”。

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打通進城、下鄉平等交換管道,引導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加強區域合作,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突出抓好規劃、交通、公共服務、環境治理等重點工作和特色產業園建設,推進株洲、湘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

抓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

促進大湘南開放發展,搶抓加工貿易向中部梯度轉移機遇,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

推動大湘西地區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著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文化生態旅遊、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產業。

在全省縣以上城市實施“雙修”十大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治理交通擁堵、內澇等“城市病”。

瞄準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目標,加快黔張常、蒙華鐵路湖南段、渝懷複綫、張吉懷、常益長等鐵路項目建設,確保懷邵衡鐵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建成通車300公里以上,幹線公路新改建1000公里以上;力爭岳陽機場通航,開工建設湘西、郴州機場。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出臺實施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重點打贏長株潭地區藍天保衛戰。

確保14個市州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全面落實五級河長制,推動全省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四水幹流及一級支流出境斷面水質總體為優。

完成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實施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

實施62個土壤污染防治重點項目,開展長株潭耕地修復治理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實現結構調整、修復治理、休耕100萬畝以上。

加大長株潭綠心生態保護力度。實施省以下環保監測監察垂直管理改革。

打好脫貧攻堅戰

制定實施精准脫貧三年行動計畫,在現行脫貧標準下,實現13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2200個左右貧困村脫貧出列、1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七大行動”。建立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推廣“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推進電商、旅遊、光伏扶貧。

向深度貧困聚焦發力。在深度貧困縣開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試點,在14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建設“芙蓉學校”。

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育

促進學前教育發展。開展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專項整治。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重點在10個縣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攻堅。

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實施高校“雙一流”建設計畫,啟動高校基礎能力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高考改革。

●就業

實施“創業興湘樂業富民”工程,抓好19個縣(市、區)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國家試點工作。

保障農民工工資足額按時發放。

●社會保障

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和城鄉居民月人均基礎養老金標準。

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農村低保標準不低於國家扶貧標準。

●健康

救治救助8000名無責任主體的農民工塵肺病患者。

加快湖南健康產業園建設。

辦好第十三屆省運會,積極申辦第十五屆全運會。

2018年辦好12件重點民生實事

1、新增城鎮就業70萬人;

2、實現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2萬公里、提質改造農村公路8000公里;

3、開展322個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

4、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20萬人;

5、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

6、農村危房改造10萬戶,城鎮棚戶區改造27.76萬套;

7、完成城鎮150個黑臭水體整治;8、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

9、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100萬人;

10、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50萬人;

11、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

12、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準。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加快省美術館、省體育館、省圖書館新館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市縣級文化場館達標。

加快建設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中南國家數位出版基地、長沙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集聚區,培育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

做強做大做優文化產業集團,改革完善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和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以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為中心的總分館制建設。完善文化產權交易機制。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守住金融債務風險底線。

守住安全生產風險底線。

守住自然災害風險底線。

開展信訪工作“法治建設年”活動,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2018繼續努力

STRIVE

湖南未來更精彩

為湖南打CALL!

來源 | 湘伴

推進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依託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創建國家實驗室,培育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平臺。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0家以上。

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畫”,深入推進“百人計畫”、長株潭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引進一批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

深化關鍵領域改革

大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持續推進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調整與企業整合重組。

加快“放管服”改革。繼續精簡審批事項,賦予市縣政府、園區更多自主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加快農村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嚴格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30年的政策。

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加快開放崛起步伐

對接500強,對接新絲路,對接自貿區,對接湘商會,對接北上廣,確保進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

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東盟、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落實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三年行動計畫。

探索股權招商、基金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抓好實體經濟、優勢產業的招大引強。

加快推進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支持發展國際鐵路快線、國際航空貨運、國際水運和國際多式聯運。

複製推廣自貿區模式,深化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機制。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百千萬”工程,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推進產業強農、品質強農、互聯網強農,推進快遞下鄉。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創建3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完成3000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治理,讓農村好山好水轉化成農民的“聚寶盆”。

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打通進城、下鄉平等交換管道,引導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加強區域合作,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突出抓好規劃、交通、公共服務、環境治理等重點工作和特色產業園建設,推進株洲、湘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

抓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

促進大湘南開放發展,搶抓加工貿易向中部梯度轉移機遇,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

推動大湘西地區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著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文化生態旅遊、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產業。

在全省縣以上城市實施“雙修”十大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治理交通擁堵、內澇等“城市病”。

瞄準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目標,加快黔張常、蒙華鐵路湖南段、渝懷複綫、張吉懷、常益長等鐵路項目建設,確保懷邵衡鐵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建成通車300公里以上,幹線公路新改建1000公里以上;力爭岳陽機場通航,開工建設湘西、郴州機場。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出臺實施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重點打贏長株潭地區藍天保衛戰。

確保14個市州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全面落實五級河長制,推動全省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四水幹流及一級支流出境斷面水質總體為優。

完成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實施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

實施62個土壤污染防治重點項目,開展長株潭耕地修復治理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實現結構調整、修復治理、休耕100萬畝以上。

加大長株潭綠心生態保護力度。實施省以下環保監測監察垂直管理改革。

打好脫貧攻堅戰

制定實施精准脫貧三年行動計畫,在現行脫貧標準下,實現13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2200個左右貧困村脫貧出列、1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七大行動”。建立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推廣“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推進電商、旅遊、光伏扶貧。

向深度貧困聚焦發力。在深度貧困縣開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試點,在14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建設“芙蓉學校”。

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育

促進學前教育發展。開展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專項整治。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重點在10個縣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攻堅。

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實施高校“雙一流”建設計畫,啟動高校基礎能力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高考改革。

●就業

實施“創業興湘樂業富民”工程,抓好19個縣(市、區)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國家試點工作。

保障農民工工資足額按時發放。

●社會保障

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和城鄉居民月人均基礎養老金標準。

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農村低保標準不低於國家扶貧標準。

●健康

救治救助8000名無責任主體的農民工塵肺病患者。

加快湖南健康產業園建設。

辦好第十三屆省運會,積極申辦第十五屆全運會。

2018年辦好12件重點民生實事

1、新增城鎮就業70萬人;

2、實現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2萬公里、提質改造農村公路8000公里;

3、開展322個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

4、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20萬人;

5、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

6、農村危房改造10萬戶,城鎮棚戶區改造27.76萬套;

7、完成城鎮150個黑臭水體整治;8、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

9、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100萬人;

10、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50萬人;

11、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

12、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準。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加快省美術館、省體育館、省圖書館新館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市縣級文化場館達標。

加快建設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中南國家數位出版基地、長沙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集聚區,培育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

做強做大做優文化產業集團,改革完善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和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以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為中心的總分館制建設。完善文化產權交易機制。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守住金融債務風險底線。

守住安全生產風險底線。

守住自然災害風險底線。

開展信訪工作“法治建設年”活動,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2018繼續努力

STRIVE

湖南未來更精彩

為湖南打CALL!

來源 | 湘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