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方政府真的從此不再比拼GDP了嗎?

說事兒之前, 先跟大家嘮嘮嗑。

今天有朋友問報導君:“昨兒個有12個省份2017年GDP增速出爐了, 我都不太敢相信?

“為什麼這麼說?

“你看去年遼寧財政資料還造假。 去年它不是承認了嘛。 還有最近內蒙古啊天津啊, 不也都承認啦?

“不不不, 此言差矣。 這事兒你可不能這麼狹隘的來理解......”

好吧, 容報導君為您細細道來——

“主動擠水分”背後

繼遼寧省於2017年年初對外確認存在財政資料造假的問題, 最近, 再次有地方加入到經濟資料擠水分行列——不久前, 內蒙古宣佈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 占總量的26.3%, 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 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 天津濱海新區則將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由原來的10002.31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 縮水幅度達三分之一。

從這背後我們至少能看出四點:

首先, 看經濟資料不能管中窺豹。 近年來中央已經加大了對中國GDP造假的監督力度, 各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是不可取的;如果想得出進一步確切結論,

還要進一步對核算方式和等等梳理。

其二, 中央已經明確對資料造假“零容忍”, 查出造假, 也說明我國統計資料核算檢查功能的更新。

其三, 對於各省, 在向達到國家要求的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 資料精准是必要條件, 而且有了前車之鑒, 在核算和上報時自然更加嚴謹和謹慎。

其四, 地方在上報資料時壓力小了不少。 十九大報告強調高品質發展不再唯GDP論, 相當於給地方發了一張“兜底牌”。 如此一來資料上報時的束縛也是少了很多。

中國的整體統計是依法依規進行的, 各地方、企業的統計資料若發現並核實問題後確實違法違規, 則應按照法規規定解決問題,

包括修訂和公佈資料。 拒絕摻水, 表裡如一, 方是正道。

讓資料歸資料, 讓人事歸人事

經濟資料水分的存在, 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過程中經濟發展粗放、結構改革仍不夠完善、品質轉變層次不高等問題, 部分地區的經濟指數仍比較“虛胖”。 因此, 擠水分具有很強的警醒作用,

引人反思:要想高品質高效益發展, 還得繼續下功夫, 否則經濟發展無法走得長遠。

同時, 這也促使我國深化體制改革。 一旦資料的功能性不夠純粹, 也可能面臨注水問題。 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曾針對我國統計資料指出:統計資料其實承擔了不該承擔的責任, 那就是幹部考核。 這也正好提醒國家提高對在“唯GDP論”的高速發展時期, 以經濟成績考核幹部成績等陳規陋習, 脫虛向實, 讓資料歸資料, 讓人事歸人事。

對於政府, 當資料更實在, 更具有參考性時, 不僅能及時發現問題, 切實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對症下藥落實改革, 更有利於樹立政府形象。 英國有句諺語:寧可失錢, 不可失信。 誠實面對經濟資料,

更能提高政府威信力。

對於普通民眾, 說實話, GDP可能和老百姓生活比較遠, 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隨著我國經濟有利於脫虛向實, 國家統計局著力在民生改善, 統計資料更加完善, 真實的民生情況會得到更大關注, 其他方面的改革與進步確實值得期待。

還想注水?想都別想!

為什麼數字會有所謂“水分”,也就是核算錯誤呢?

演算法上會出現估算差異,GDP 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講,三種演算法得出的資料結果應當一致,但由於不同演算法的資料來源不同,其結果會有一定的差異。

制度上我們地區生產總值其實是由本省統計局核算,在GDP高速發展硬要求,並與考核制度掛鉤的情況下,在隨著企業多元化跨省發展、量大面廣、專業計算困難,存在較多漏報錯報的可能性,經濟資料的核算也更有難度。

然而,承認注水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讓水分減下去,擠水分過後如何達到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才是任重道遠。

我們應該有信心,經濟資料中的水分會越來越少。去年6月中央深改組通過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這套方案改變了之前省級統計局負責完成本省的經濟核算,而是由國家和地方兩級一起完成。所以說今後全國“一盤棋”,地方做小動作會越來越難。

正視問題,實事求是。問題的確令人警醒,然而更要注重實際行動。結構不優、層次不高、發展方式粗放等導致經濟“虛胖”的問題有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如果不抓緊調、抓緊轉、治治虛、瘦瘦身,在高品質發展上下功夫,我們的經濟發展就走不好、走不遠。政府也確實需要避免浮躁,在新政策下勇於正視問題。

加入更多指標,綜合專業考量。進一步說,要想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根本要求,生態資料、綠色發展指數等等也被希望加入核算標準,真正讓高品質發展成為新的風向標。高品質發展是一場關係發展全域的深刻變革,需要攻堅克難,彌補技術上和指標上的漏洞,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應對經濟高品質發展需求。

最後用報導君很喜歡的《資治通鑒》裡的一句話結尾: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我國經濟在由高速度向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擠水分,是必須邁出的一道坎。

撰文:張岩 劉陽(實習)

圖片來源自網路

為什麼數字會有所謂“水分”,也就是核算錯誤呢?

演算法上會出現估算差異,GDP 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講,三種演算法得出的資料結果應當一致,但由於不同演算法的資料來源不同,其結果會有一定的差異。

制度上我們地區生產總值其實是由本省統計局核算,在GDP高速發展硬要求,並與考核制度掛鉤的情況下,在隨著企業多元化跨省發展、量大面廣、專業計算困難,存在較多漏報錯報的可能性,經濟資料的核算也更有難度。

然而,承認注水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讓水分減下去,擠水分過後如何達到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才是任重道遠。

我們應該有信心,經濟資料中的水分會越來越少。去年6月中央深改組通過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這套方案改變了之前省級統計局負責完成本省的經濟核算,而是由國家和地方兩級一起完成。所以說今後全國“一盤棋”,地方做小動作會越來越難。

正視問題,實事求是。問題的確令人警醒,然而更要注重實際行動。結構不優、層次不高、發展方式粗放等導致經濟“虛胖”的問題有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如果不抓緊調、抓緊轉、治治虛、瘦瘦身,在高品質發展上下功夫,我們的經濟發展就走不好、走不遠。政府也確實需要避免浮躁,在新政策下勇於正視問題。

加入更多指標,綜合專業考量。進一步說,要想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根本要求,生態資料、綠色發展指數等等也被希望加入核算標準,真正讓高品質發展成為新的風向標。高品質發展是一場關係發展全域的深刻變革,需要攻堅克難,彌補技術上和指標上的漏洞,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應對經濟高品質發展需求。

最後用報導君很喜歡的《資治通鑒》裡的一句話結尾: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我國經濟在由高速度向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擠水分,是必須邁出的一道坎。

撰文:張岩 劉陽(實習)

圖片來源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