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生變廉價勞動力?變異的校企合作要小心!

近日, 山東聊城大學學生在網上發佈了一封“求助信”, 該學校要求數百名大三同學, 在寒假期間(包括春節期間)到昆山康佳等公司“實習”。 稱“被學校強迫實習了一個星期, 不止一次有了想死的念頭”。

名為實習實則打工

學校與固定企業合作, 定期送學生去該企業實習, 將前兩年學習的理論上的東西化為實踐本是理所當然。 但是這原本正常的實習, 卻被某些學校所利用, 其目的與原本的實習意義相去甚遠。

強制讓學生在工廠流水線上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的“上螺絲”低級工作;之前承諾的“一天工作不超過八小時, 沒有夜班, 加班工資翻倍”, 實際卻是每天工作13小時以上, 有的班甚至安排在晚8點到第二天早8點, 待遇甚至低於僅需要初中學歷的普工標準。

這樣的“實習制度”讓人難免產生懷疑, 學生們是去實習的還是去充當廉價勞動力。 對於學生們的質疑, 學校卻表示不實習就無法領畢業證。 在為了順利畢業的情況下, 學生們只能忍氣吞聲, 不得已了才到社交媒體上求助。

在此前曾有多次學校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賣給”企業的事件, 種種跡象表明, 這次曝光的山東聊城大學也不例外。

為何這些高校要將學生送上生產線?

不只是一所學校有這樣的行為, 通過此前的報導可以看到更多發生在職業院校, 而此次的山東聊城大學卻是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 這種風氣的蔓延需得引起人們的重視, 要想杜絕這一現象首先要瞭解這些學校為何能如此肆無忌憚的將學生們送上生產線。

一方面, 實習是學校課程設置、培養計畫, 實操也確實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 如果有企業能整體接收學生, 就能幫學校省去很多麻煩。 另一方面, 中西部地區一些城市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極高, 但是人口卻大都流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就導致了“用工荒”。 更是迫切的需要在校大學生這樣的“廉價生產力”。

如此說來, 學校將學生送上生產線於學校和企業來說都有好處, 是互惠互利之舉, 唯獨辛苦了學生們, 既在生產線上沒日沒夜的工作又無法學到真正的技術。

學生的利益誰來維護?

前文提到此類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 曾被媒體報導過的為何山東聊城大學仍然將學生“賣給”企業?學生又不是物品豈能隨意“倒買倒賣”?

為保護學生們的合法權益建議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和教育部門攜手合作, 仔細篩查是否還有其他學校存在這類現象, 並且對涉事學校進行嚴厲的懲罰, 對相關負責人嚴肅追責。 另外, 建立專門的舉報管道, 不能讓學生們有苦只能到社交媒體“伸冤”, 建立起完善的監督制度是對學生權益的基本保障。

文/王娜

圖/網路

文/王娜

圖/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