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靠拍日常年收入800萬,Vlog會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嗎?

學過劇作的朋友可能都知道, 敘事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塑造人物。 評判一個故事、一本小說、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就是它是否成功的塑造了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而讀者或者受眾, 為之深深嚮往和迷戀的, 也都因為是這個核心的“人設”。 當下很多短視頻內容或者網紅經紀公司也都在絞盡腦汁, 嘗試各種方式, 希望打造、孵化屬於自己的人物IP。 那什麼樣的內容載體或者視頻敘事形式, 最容易成功打造一個受大眾喜歡的人物IP呢?這個答案, 有可能就是Vlog。

1

什麼是Vlog?

Vlog的英文全稱叫做“video weblog”或者“video blog”,

簡稱為Vlog, 其中log就是之前blog的變體, 翻譯成中文, 就是“視頻播客”, 或者叫做“視頻版網路日誌”。

事實上, blog(博客)在80後人群的心中並不模式, 從最早的博客大巴、網易博客、新浪博客、人人網日誌博客、MSN的博客日誌、微軟包括豆瓣裡的日記等等, 在圖文博客興盛的時代, 一個人可以同時撰寫和更新多個博客帳號, 而每個平臺的用戶甚至博客風格都不盡相同。 寫博客的心態, 就是基於一種個人生活記錄和分享。 記得當時國內比較火的幾個博主, 有徐靜蕾、韓寒等, Vlog可以看做是之前圖文博客時代的視頻升級版。 vlogger們會把自己當天的所見所聞用手機、單反、gopro(數碼運動相機)等視頻拍攝設備記錄下來, 然後自行剪輯、加片頭尾、打字幕、配上合適的BGM(背景音樂)。

從Vlog的內容形態來看, 早在2000年雅虎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之後2005年Youtube出現後, 帶動了一大批視頻UGC內容的生成。 而這種個人化的影像記錄方式, 可以追溯到電影誕生之初, 當時湧現的很多先鋒電影人, 已經在提出並實踐這一影像表達方式。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蘇聯導演吉加維爾托夫, 他於1922年發表了“電影眼睛派”宣言, 並組成了“電影眼睛派”, 專門來實踐他所提出的理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於1929年拍攝的《持攝影機的人》。

“電影眼睛派”的主張在於:電影攝影機就像人的眼睛一樣, 甚至擁有比人眼更強大的觀察世界紀錄世界的能力, 可以“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電影眼睛派”反對敘事性電影, 反對人為搬演, 排斥演員、化裝、佈景、照明和攝影棚中的藝術加工, 認為可以通過蒙太奇技巧重新組織自然形態的實拍鏡頭, 從而在意識形態的高度上表現“客觀世界的實質”。 電影必須成為“觀察的大師——眼睛看到的生活的組織者”, 強調選擇重要的觀察瞬間的必要性, 主張按照聯想原則和相應節奏組織素材,

通過蒙太奇手法強化情緒感染力, 引導觀眾達到明確的思想結論, 最終再通過影像和文字(政治口號字幕)的蒙太奇來解釋事件的政治涵義。

這個理論學派在隨後的時間中, 也不斷影響著世界電影尤其是非虛構類影像的發展。 比如拍攝了《尼斯印象》的讓·維果、拍攝了《四萬萬人民》、《愚公移山》的伊文思、記錄電影鼻祖格里爾遜、英國自由電影、新現實主義。 60年代讓·魯什的法國的“真實電影”, 更是以“電影眼睛派”為榜樣, 創作了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 而“真實電影”一詞就是“電影真理報”一詞的法文直譯。

在DV等數碼拍攝設備發明之前, “電影眼睛派“的很多理論主張其實並沒有辦法很充分的實現。 笨重的攝影機根本不可能隨身攜帶, 很多拍攝還是需要人為的設計和干預, 如果前期完全脫離腳本, 那後期的素材量和剪輯難度都會非常大。 而且當時維爾托夫提出這個理論, 也是希望和蒙太奇學派有所劃分, 其很多作品也帶有非常濃重的意識形態和創作目的, 根本上還是主題先行的,並沒有真正實踐“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這樣的理論初衷。但是這一切在Vlog面前,都不再是問題。每一個曾經愛好寫博客的人,曾經愛好將個人生活記錄並分享的人,都有可能通過Vlog的形式再次回到博客時代,通過自己的個人影像記錄,和這個世界發生對話,和周圍的人建立某種更佳親密而友好的關係。同時,最重要的,是可以更直觀的表達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2

什麼人可以製作Vlog?

目前公認的Vlog教父,是一名美國人,名叫Casey Neistat。他是一名80後,出生於1981年,之前做過HBO電視劇導演,也是一名旅行家,探險家。在2015年34歲生日當天,他發佈了自己的第一條Vlog,之後每日連續更新,開始其“每日Vlog”計畫,最終在連續更新604條Vlog之後停更。目前已經被CNN買下,成為一名職業vlogger,並創立了自己的公司。2017年3月27日他又重新開始更新Vlog,但由日更改為不定期更新。在YouTube上他擁有870多萬訂閱用戶,可謂是YouTube上的頭部vlogger。而之所以說他是Vlog教父,是因為之後很多vlogger,都是看到了他創作的Vlog視頻,開始對視頻博客這一內容形式產生興趣,從而投身到Vlog創作中。

(圖片:Vlog教父Casey Neistat)

Casey的Vlog打破了一般使用者對於短視頻或者個人非虛構視頻的刻板印象,反而從這一看似最簡單的記錄方式裡,看到了無限的基於生活和人生閱歷的感悟和熱情。比如Casey通過手繪的方式回顧了自己的前半生內容。

他本人其實就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生活家,他經常會DIY很多東西並記錄發佈出來,也會做很多冒險的舉動,用來衝破日常生活的無聊感。例如有一次,他竟然在紐約遭遇暴風雪時在市區裡玩起了滑雪。

他會很真誠的和自己的用戶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YouTube就是好萊塢,我不是什麼明星,你沒法通過一個月一則視頻成功,你必須努力工作,每天發一條視頻。”他非常勤奮,為了實現日更的計畫,他幾乎每天都要熬夜到半夜2、3點鐘進行素材的編輯,才能保證第二天的更新。

而在華人圈裡,也有很多頭部的vlogger,通過非常具有個性化的創作方式來表達自己,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例如井越、王曉光:

這些vlogger多為海龜,或者帶有明顯的都市時尚青年的特質。他們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男生的形象都比較偏“雅痞”風,顏值上有一定優勢,也比較圈粉。

理論上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是眾媒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資訊的節點,拿起手機,就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並在網上進行分享,那就是一個Vlog。但是如果想要別人也喜歡看,喜歡點擊你的Vlog內容,可能是有一些門檻和條件的。

首先,你需要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的生活本身不是乏味無聊毫無聲色的,你需要有一些個人愛好,有三兩知己,或者一些寵物。你需要到處走走看看,觀察世界觀察周圍的人,並不時的把你看到的都記錄下來。

其次,你需要擁有一些基本的視頻內容製作經驗。例如後期剪輯、上字幕、找配樂、生成壓縮視頻的技術。當然這些是需要慢慢練習的。比如節奏感的把握、片比的控制、解說與畫面的搭配、拍攝角度、景別的選取等等。多看些優秀的vlogger拍攝的內容會有很大説明,可以幫你更快的找對感覺和創作方向。

最後是你對創作Vlog的熱情以及毅力。視頻內容的製作和圖文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更好的分配前期拍攝和後期剪輯的時間,保證一定頻次的更新速度,可能是在你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vlogger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3

Vlog的內容價值在哪?

可以從社會和個人兩方面來看。

(1)對於社會來說,國內的vlogger數量還是非常少的,更多的是一種“網紅”的定位,並不是真正的vlogger。雖然從內容上看,好像也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日常行為,但依然沒有擺脫“工業化製造”的痕跡,每個垂類的網紅人設都大同小異。在某種層面上說,這個核心的人,其實是被“人設”捆縛住的“假人”。離開這個虛擬人設,這個人究竟是誰?

其實在未來,可以被定義的人設,應該都屬於虛擬偶像,即電腦生成的人設形象,為了滿足一部分人更為集中的心理需求。

而一個真正的vlogger,他首先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喜怒哀樂被鏡頭完整的記錄並分享出來。使用者在看到這樣的內容後,可以更容易被喚醒和產生情感關聯。這可能是Vlog內容對於目前尤其國內網生視頻內容最大的意義。它將更多“真人”的人設帶進來,豐富了這個市場。

(2)對於個人來說,Vlog可以幫你更快的在全網海量的視頻內容裡脫穎而出,前提是你的內容有足夠精良。此外,很多vlogger都會提到,製作Vlog內容,可以督促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你必須每天保有更向上更積極的心態,去擁抱生活,擁抱在你生命裡出現的每一個人。

對比國內Vlog或者網紅達人可以發現,國外的網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道德自律者,他之所以稱為公眾人物,是因為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而不是虛假和造作。這方面,國內的網紅或視頻博主的素質整體都面臨一個提升。能否對你的用戶輸出你的價值觀,可能是一個成功的vlogger最主要的素質標準。

目前,國內的頭部vlogger人數還非常有限,而製作精良的Vlog內容更是少之又少,恰恰是一塊市場空白。因此,對於有視頻製作能力,同時對Vlog這種內容形式非常有熱情的年輕人,是很好的內容創業機會。

4

Vlog如何變現?

Vlog變現的方式在目前這個階段可能和孵化一個原創短視頻網紅差不多,國外因為有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等視頻內容分發平臺,其變現方式主要通過平臺分成、個人或者通過MCN機構直接接廣告(電商導流)、平臺眾籌為主,頭部Vlog的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像Vlog教父Casey年收入都在800萬美元左右,接近國內一線網紅的收入。

但是對於沒有流量支持和粉絲基數的小白vlogger來說,尤其在國內,可能還需要等待平臺進一步完善對於Vlog內容的支援和扶持政策出臺。在現階段,可以按照某一個垂類的短視頻內容來規劃變現方式。比如通過內容運用、使用者和管道運營的方式,沉澱粉絲。當粉絲基數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考慮自媒體的廣告變現。或者通過加入某個MCN,背靠一個機構,可以基本維持日常生活應該是沒問題。

5

如何開展一個Vlog拍攝專案?

萬事開頭難,對於很多人來說,想的很好,做起來就比較難。在Vlog這件事上,其實可以先試著放鬆心態,勇敢嘗試一下。

其實,歸根到底,Vlog其實就是一種個人表達。而對於一個內容創作者來說,不表達自己,那還要表達什麼呢?如果可以滿足自己的表達欲和分享欲,為什麼不去嘗試去做一下呢?相信Vlog帶給你的,可能會遠遠超出你的預期。

根本上還是主題先行的,並沒有真正實踐“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這樣的理論初衷。但是這一切在Vlog面前,都不再是問題。每一個曾經愛好寫博客的人,曾經愛好將個人生活記錄並分享的人,都有可能通過Vlog的形式再次回到博客時代,通過自己的個人影像記錄,和這個世界發生對話,和周圍的人建立某種更佳親密而友好的關係。同時,最重要的,是可以更直觀的表達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2

什麼人可以製作Vlog?

目前公認的Vlog教父,是一名美國人,名叫Casey Neistat。他是一名80後,出生於1981年,之前做過HBO電視劇導演,也是一名旅行家,探險家。在2015年34歲生日當天,他發佈了自己的第一條Vlog,之後每日連續更新,開始其“每日Vlog”計畫,最終在連續更新604條Vlog之後停更。目前已經被CNN買下,成為一名職業vlogger,並創立了自己的公司。2017年3月27日他又重新開始更新Vlog,但由日更改為不定期更新。在YouTube上他擁有870多萬訂閱用戶,可謂是YouTube上的頭部vlogger。而之所以說他是Vlog教父,是因為之後很多vlogger,都是看到了他創作的Vlog視頻,開始對視頻博客這一內容形式產生興趣,從而投身到Vlog創作中。

(圖片:Vlog教父Casey Neistat)

Casey的Vlog打破了一般使用者對於短視頻或者個人非虛構視頻的刻板印象,反而從這一看似最簡單的記錄方式裡,看到了無限的基於生活和人生閱歷的感悟和熱情。比如Casey通過手繪的方式回顧了自己的前半生內容。

他本人其實就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生活家,他經常會DIY很多東西並記錄發佈出來,也會做很多冒險的舉動,用來衝破日常生活的無聊感。例如有一次,他竟然在紐約遭遇暴風雪時在市區裡玩起了滑雪。

他會很真誠的和自己的用戶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YouTube就是好萊塢,我不是什麼明星,你沒法通過一個月一則視頻成功,你必須努力工作,每天發一條視頻。”他非常勤奮,為了實現日更的計畫,他幾乎每天都要熬夜到半夜2、3點鐘進行素材的編輯,才能保證第二天的更新。

而在華人圈裡,也有很多頭部的vlogger,通過非常具有個性化的創作方式來表達自己,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例如井越、王曉光:

這些vlogger多為海龜,或者帶有明顯的都市時尚青年的特質。他們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男生的形象都比較偏“雅痞”風,顏值上有一定優勢,也比較圈粉。

理論上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是眾媒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資訊的節點,拿起手機,就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並在網上進行分享,那就是一個Vlog。但是如果想要別人也喜歡看,喜歡點擊你的Vlog內容,可能是有一些門檻和條件的。

首先,你需要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的生活本身不是乏味無聊毫無聲色的,你需要有一些個人愛好,有三兩知己,或者一些寵物。你需要到處走走看看,觀察世界觀察周圍的人,並不時的把你看到的都記錄下來。

其次,你需要擁有一些基本的視頻內容製作經驗。例如後期剪輯、上字幕、找配樂、生成壓縮視頻的技術。當然這些是需要慢慢練習的。比如節奏感的把握、片比的控制、解說與畫面的搭配、拍攝角度、景別的選取等等。多看些優秀的vlogger拍攝的內容會有很大説明,可以幫你更快的找對感覺和創作方向。

最後是你對創作Vlog的熱情以及毅力。視頻內容的製作和圖文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更好的分配前期拍攝和後期剪輯的時間,保證一定頻次的更新速度,可能是在你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vlogger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3

Vlog的內容價值在哪?

可以從社會和個人兩方面來看。

(1)對於社會來說,國內的vlogger數量還是非常少的,更多的是一種“網紅”的定位,並不是真正的vlogger。雖然從內容上看,好像也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日常行為,但依然沒有擺脫“工業化製造”的痕跡,每個垂類的網紅人設都大同小異。在某種層面上說,這個核心的人,其實是被“人設”捆縛住的“假人”。離開這個虛擬人設,這個人究竟是誰?

其實在未來,可以被定義的人設,應該都屬於虛擬偶像,即電腦生成的人設形象,為了滿足一部分人更為集中的心理需求。

而一個真正的vlogger,他首先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喜怒哀樂被鏡頭完整的記錄並分享出來。使用者在看到這樣的內容後,可以更容易被喚醒和產生情感關聯。這可能是Vlog內容對於目前尤其國內網生視頻內容最大的意義。它將更多“真人”的人設帶進來,豐富了這個市場。

(2)對於個人來說,Vlog可以幫你更快的在全網海量的視頻內容裡脫穎而出,前提是你的內容有足夠精良。此外,很多vlogger都會提到,製作Vlog內容,可以督促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你必須每天保有更向上更積極的心態,去擁抱生活,擁抱在你生命裡出現的每一個人。

對比國內Vlog或者網紅達人可以發現,國外的網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道德自律者,他之所以稱為公眾人物,是因為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而不是虛假和造作。這方面,國內的網紅或視頻博主的素質整體都面臨一個提升。能否對你的用戶輸出你的價值觀,可能是一個成功的vlogger最主要的素質標準。

目前,國內的頭部vlogger人數還非常有限,而製作精良的Vlog內容更是少之又少,恰恰是一塊市場空白。因此,對於有視頻製作能力,同時對Vlog這種內容形式非常有熱情的年輕人,是很好的內容創業機會。

4

Vlog如何變現?

Vlog變現的方式在目前這個階段可能和孵化一個原創短視頻網紅差不多,國外因為有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等視頻內容分發平臺,其變現方式主要通過平臺分成、個人或者通過MCN機構直接接廣告(電商導流)、平臺眾籌為主,頭部Vlog的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像Vlog教父Casey年收入都在800萬美元左右,接近國內一線網紅的收入。

但是對於沒有流量支持和粉絲基數的小白vlogger來說,尤其在國內,可能還需要等待平臺進一步完善對於Vlog內容的支援和扶持政策出臺。在現階段,可以按照某一個垂類的短視頻內容來規劃變現方式。比如通過內容運用、使用者和管道運營的方式,沉澱粉絲。當粉絲基數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考慮自媒體的廣告變現。或者通過加入某個MCN,背靠一個機構,可以基本維持日常生活應該是沒問題。

5

如何開展一個Vlog拍攝專案?

萬事開頭難,對於很多人來說,想的很好,做起來就比較難。在Vlog這件事上,其實可以先試著放鬆心態,勇敢嘗試一下。

其實,歸根到底,Vlog其實就是一種個人表達。而對於一個內容創作者來說,不表達自己,那還要表達什麼呢?如果可以滿足自己的表達欲和分享欲,為什麼不去嘗試去做一下呢?相信Vlog帶給你的,可能會遠遠超出你的預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