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有一個小山村,多數人都是800年前的守墓人後代,至今還在守

“九頂梅花山”蜿蜒曲折, 山脈之形恰如梅花, 道路則像枝幹一般延伸, 雖說現在是冬季, 但是, 這座山卻給人一種傲立寒風的孤高之感。

過了九頂梅花山, 走過涇河大橋, 我們來到涇河邊的完顏村。 放馬、放神鷹、放仙鶴、祭黃繩……走進完顏村, 這裡的居民800年來一直恪守著的傳統習俗一件件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在這裡, 不僅村以完顏命名, 村內附近還有完顏井、完顏橋、完顏窪、完顏小學、完顏馬場等, 均以完顏命名。 村中平凡樸實的房群告訴我們, 這座可能是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完顏部落, 如今, 他們已完全融入漢族式生活, 與其他的北方村莊別無二致。

這個國內最大的“完顏部落”位於甘肅省涇川縣, 那麼, 這座安靜祥和的小山村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完顏阿骨打在東北建立大金是在西元1115年, 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將金兀術正是完顏阿骨打的四兒子。 金兀術的長子完顏亨是個十分驍勇善戰的人,

在金熙宗在位時期曾被封為王, 地位崇高。 後來, 因完顏亮篡位被處死, 在金世宗時期又被恢復爵名, 追封韓王, 允許完顏亨後人將其改葬。

完顏亨被殺害不久, 他的守陵就被人們從東北遷至西北, 直到如今的梅花山下,

就此定居。 隨後, 大金末代皇帝完顏承麟死後, 其守陵人抬著棺材同樣來到此處定居。

之後, 這兩撥守陵人自此共同定居於此, 並繁衍八百餘年至今。 可以說, 如今的完顏村的人, 多是當時守陵人的後裔。 清代光緒年間的《涇川鄉土志》記載:“完顏氏, 相傳為大金後裔, 承麟帝為元所滅, 其後裔遁于安定, 遂為涇川土著。 州志載, 完顏登甲、完顏登第、完顏旺俱由肄武起家, 迄今生息蕃行, 殫力正業, 歷代相傳。 ”

時至今日, 這些最後的女真人與漢民通婚已久, 據說, 在涇川這個地方, 隨意一個家族都曾與完顏家聯姻, 可以說, 當地有女真血統的百姓多得數不清。 之後, 隨著歷史的發展, 目前他們整村一次性地登記為漢族。

完顏村村長家中, 尚存有金兀術的遺像, 當地人把這些類似族譜記載的畫像稱為“影”。 每逢除夕, 整個村子裡所有當時的守陵後人都會集結在“影”的前面祭拜祖先, 待祭拜結束後, 村長又會將“影”妥善收藏。

歷史上, 金曾與南宋交戰多年, 在從前, 完顏村是根本不允許漢人留在村中的。

可事過境遷, 八百多年的生活已經讓這群女真人完全的接受了漢族文化, 在多年的通婚繁衍後, 如今, 完顏村人從裡到外已與漢人沒有太多差異, 可以說是十分和睦。

時至今日, 完顏村人還嚴格恪守著三大族規, 守護著完顏民族的文化符號和民間信仰:

一是不聽不看《說岳全傳》。

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禮》《八大錘》等戲曲。

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外姓人不得進入完顏祠堂。

這裡還發生過一件趣事,那就是在1978年,古典戲解禁之時,一劇團在完顏村附近演出戲曲《朱仙鎮》,隨即被完顏村村民上臺制止,差點沒打起來。

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九”是至尊之數,但是,完顏村的當地人卻說:當時的九頂梅花山並不止九個“頂”,而是十二個。由於時間太長,山頭被磨平棱角,也就出現了如今“九頂”的情況。

當地教授說,九頂梅花山十分有可能就是韓王墓所在地,所謂九“頂”正是守陵人們堆砌而成的山包。這種推測主要是由於完顏村人在此處“守陵”近千年,卻無人知曉完顏亨墓穴所在,無論是大興土木還是重整田地都沒有發現墓地的蛛絲馬跡。由此,推測韓王墓地絕非處於完顏村附近平地之下,而就是在九頂梅花山之下。

就當是的局勢來講,完顏亨遇害後,他的家人的境況無疑是十分危險,只能尋找一處安定且遠離朝廷的地方定居。並且,正趕上當時戰亂頗多,只有涇川這個地方稍微安定一些,況且,金兀術家族在此地還有許多舊部方便照應,所以,完顏亨家屬便遷居此處。

完顏亨活著的時候是芮王,如今,九頂梅花山上還有芮王坪、芮王嘴,所以,如此地名更加驗證了完顏亨葬在九頂梅花山下的推測。

在九頂梅花山的芮王嘴上,有兩塊完顏村百姓自己立的石碑,分別篆刻有完顏亨和完顏承麟字樣。據說,當初完顏承麟的墓並不在此處,但是,因為其墓地地形複雜,祭拜不方便,而且,退耕還林後還極易引起火災,所以,便遷到芮王嘴處和完顏亨共同祭拜。

其實,除完顏亨這個韓王外,此處還安葬著另一位韓王。

朱元璋的第二十個兒子朱松當年也被封為韓王,這位韓王的兒子韓恭王的藩地就在平涼。韓恭王相中了梅花山這塊寶地,並且,生前就要求其死後埋葬於此。於是,兩位素未謀面的韓王便在如此的巧合下葬在了同一處風水中,這位韓恭王由於年代較近反而讓完顏村的人瞭解得稍多一些。

完顏村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早在解放之前,韓恭王的墓就已經被盜了多次。解放後,生產隊打開韓恭王墓,用其中的墓磚建設工廠和學校,但是,也只是挖掘了墓室的第一道門,因為呼吸困難並未深入挖掘。

據當地人說:曾有人試圖盜韓恭王墓,當盜墓賊挖開墓穴進入第二道門以後,被一股陰風當場吹翻一人,使之斃命,頃刻間盜墓賊作鳥獸散。由於沒有機會研究此事,所以,韓恭王墓中的情況也就成了謎——這座墓到底有多深?怎麼會刮起那麼強的陰風?

這些怪談都只是完顏村古墓謎團中的一小部分,守陵後人們連具體金代完顏亨墓穴都未能精准定位,所以,其中未能揭開的秘密實在太多了,其實,歷史的魅力正是如此,撲朔迷離中給人以期待。

參考資料:

『《尋訪完顏村》、《渭河行、在完顏村》、《金都人拜訪西北完顏村(黑龍江省日報)》』

一是不聽不看《說岳全傳》。

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禮》《八大錘》等戲曲。

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外姓人不得進入完顏祠堂。

這裡還發生過一件趣事,那就是在1978年,古典戲解禁之時,一劇團在完顏村附近演出戲曲《朱仙鎮》,隨即被完顏村村民上臺制止,差點沒打起來。

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九”是至尊之數,但是,完顏村的當地人卻說:當時的九頂梅花山並不止九個“頂”,而是十二個。由於時間太長,山頭被磨平棱角,也就出現了如今“九頂”的情況。

當地教授說,九頂梅花山十分有可能就是韓王墓所在地,所謂九“頂”正是守陵人們堆砌而成的山包。這種推測主要是由於完顏村人在此處“守陵”近千年,卻無人知曉完顏亨墓穴所在,無論是大興土木還是重整田地都沒有發現墓地的蛛絲馬跡。由此,推測韓王墓地絕非處於完顏村附近平地之下,而就是在九頂梅花山之下。

就當是的局勢來講,完顏亨遇害後,他的家人的境況無疑是十分危險,只能尋找一處安定且遠離朝廷的地方定居。並且,正趕上當時戰亂頗多,只有涇川這個地方稍微安定一些,況且,金兀術家族在此地還有許多舊部方便照應,所以,完顏亨家屬便遷居此處。

完顏亨活著的時候是芮王,如今,九頂梅花山上還有芮王坪、芮王嘴,所以,如此地名更加驗證了完顏亨葬在九頂梅花山下的推測。

在九頂梅花山的芮王嘴上,有兩塊完顏村百姓自己立的石碑,分別篆刻有完顏亨和完顏承麟字樣。據說,當初完顏承麟的墓並不在此處,但是,因為其墓地地形複雜,祭拜不方便,而且,退耕還林後還極易引起火災,所以,便遷到芮王嘴處和完顏亨共同祭拜。

其實,除完顏亨這個韓王外,此處還安葬著另一位韓王。

朱元璋的第二十個兒子朱松當年也被封為韓王,這位韓王的兒子韓恭王的藩地就在平涼。韓恭王相中了梅花山這塊寶地,並且,生前就要求其死後埋葬於此。於是,兩位素未謀面的韓王便在如此的巧合下葬在了同一處風水中,這位韓恭王由於年代較近反而讓完顏村的人瞭解得稍多一些。

完顏村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早在解放之前,韓恭王的墓就已經被盜了多次。解放後,生產隊打開韓恭王墓,用其中的墓磚建設工廠和學校,但是,也只是挖掘了墓室的第一道門,因為呼吸困難並未深入挖掘。

據當地人說:曾有人試圖盜韓恭王墓,當盜墓賊挖開墓穴進入第二道門以後,被一股陰風當場吹翻一人,使之斃命,頃刻間盜墓賊作鳥獸散。由於沒有機會研究此事,所以,韓恭王墓中的情況也就成了謎——這座墓到底有多深?怎麼會刮起那麼強的陰風?

這些怪談都只是完顏村古墓謎團中的一小部分,守陵後人們連具體金代完顏亨墓穴都未能精准定位,所以,其中未能揭開的秘密實在太多了,其實,歷史的魅力正是如此,撲朔迷離中給人以期待。

參考資料:

『《尋訪完顏村》、《渭河行、在完顏村》、《金都人拜訪西北完顏村(黑龍江省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