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嘴饞啦!”米市巷七旬老人領到首份臘八粥,還拿走一個字!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臘八節, 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而一些地方素來有喝臘八粥的傳統, 喝了那碗粥, 意味著年味已漸濃, 因此在中國民間, 臘八節通常被認為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今天一大早, 杭州城內飄著零星小雪, 氣溫明顯下降。 家住拱墅區米市巷街道莫幹新村的孫大良(化名)今年70多歲, 他比往常起早了些。 因為早在幾天前, 他就聽說今天街道要派發臘八粥, 臘八粥寓意喜慶、吉祥, 為了“討個頭彩”, 他要早點去排隊。

吃完早飯, 孫大良就出發了。 派粥的地方設在古新路莫幹亭附近, 因為住的近, 他一路伸展著身子骨, 不到十分鐘就到了。 果不其然, 此時天還濛濛亮, 孫大良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居民。

不一會兒, 居民們都陸陸續續地來到隊伍中, 他們大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兩三個小時的等待絲毫不減他們迎接美好臘八的熱情。

“我們嘴饞啦!”“好玩!”“吃了成仙啦!”老人們像孩子一樣開著玩笑, 在人群中笑的東倒西歪。

這是米市巷街道沈塘橋社區連續第十一年為轄區居民熬制臘八粥, 也是米市地區第十一屆傳統民俗“臘八節”活動。 與往年不同, 今年的節日彙聚了一大批書法名流揮毫潑墨,

令整場活動充滿年味、熱火朝天。

活動分兩個環節:送“福”寫春聯和臘粥派發。 上午10點, 在街道領導發言祝福後, 一旁的臘八粥開始派發, 寫春聯活動幾乎同時進行。

省、市兩級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們一字排開,

一個個篤定有力、不同字體的“福”字在火紅的宣紙上醞出。 居民們駐足品賞, 爭相討喜, 過年的氣氛在這裡達到高潮。 孫大良捧著臘八粥擠入人群, 親眼看著筆下的“福”字成形, 領到時臉上樂開了花。

家住沈塘新村的高雪梅是一名社區志願者, 她正在熱火地為居民派發臘八粥。 她告訴我們, 為熬制純正老口味的臘粥, 社區經過了整整一周的準備, 精挑細選優質五穀, 檢查灶台煤爐設備, 準備鍋碗瓢盆, 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等18人組成烹飪小分隊, 提前一天支起煤灶, 在社區廣場精心熬制, 才為居民們準備好了上千份“福氣臘八粥”。

“這是我第十一年吃到沈塘秘制臘八粥, 是老底子的味道, 有老底子的熱情, 像老底子鄰里, 作為老底子米市人, 我很幸福啊!”高雪梅捧著臘八粥說, 這是沈塘橋社區每年十二月初八的固定動作, 接下來, 社區還將為轄區獨居、高齡老人和殘障家庭等弱勢群體上門派發臘八粥, 在過年過節的幸福關口不落下任何一個需要愛的居民。

“送福寫春聯”和品嘗臘八粥都是中國傳統民俗,米市巷街道充分挖掘轄區資源,傳承推動傳統文化發展,立志為轄區居民送上最貼心最需要的文化大餐和心理滋養。

“送福寫春聯”和品嘗臘八粥都是中國傳統民俗,米市巷街道充分挖掘轄區資源,傳承推動傳統文化發展,立志為轄區居民送上最貼心最需要的文化大餐和心理滋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