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滇池治理成效顯著:全湖水質去年保持在Ⅴ類 今年基本消除劣Ⅴ類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李黎

藍天白雲映襯下, 滇池水天一色、千帆競渡的美景令人陶醉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資漁 攝

前些天,

今年已80多歲的張奶奶和兒女們走在“升級版”的草海大堤上, 曬著冬日的暖陽, 看著湖面上飛翔的海鷗, 她不禁感慨, 仿佛又回到了30多年前的滇池旁。 而在晉甯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 一大片柔軟的沙灘一直向遠處延伸。 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 水天一色的美景令人陶醉, 這裡已成為人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這是滇池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 經過20多年的努力, 滇池已逐漸成為昆明人最直接的生態紅利之一。

為了治理滇池, 昆明市積極採取各項措施。 中央《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印發後, 昆明市率先制定、出臺《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等全面深化河長制規範性檔12個, 成立了市滇池流域各級河長制辦公室,

在全市範圍內所有河湖範圍推行“河長制”。

目前, 滇池流域已全面建立了四級河長、五級治理責任體系及三級督察制度, 共有市級河長25個, 區級河長132個, 鄉鎮級河長193個, 村級河長462個。 完成了35條主要入湖河道河長公示牌的設置和《巡河手冊》的編印, 各級河長按照職責要求, 積極開展責任河道巡查工作, 推動了滇池流域河長制工作的有序開展。

此外, 去年8月, 全市唯一一條黑臭水體河道——海河通過後期評估, 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重點掛牌督辦的全國205個城市黑臭水體中“摘帽”, 成了全國首條銷號的黑臭水體。

上游治理不好, 要給下游補償金——昆明還積極探索建立水環境區域補償機制, 制定出臺了《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及配套文件。

在試點基礎上, 在滇池流域河道及支流溝渠全面推行, 共計完成了34條河道, 58個水質、水量監測斷面的勘定, 建設完成新運糧河、西邊小河7個考核斷面水質水量自動監測站, 實現資料即時監控。 2017年4月至11月, 各區政府(管委會)共需繳納生態補償金4.4億元。

資料顯示, 2017年1月至12月, 滇池全湖水質持續保持在Ⅴ類。 2016年, 滇池草海、外海水質全年由劣Ⅴ類提升為Ⅴ類, 為1995年以來水質最好的一年。 2017年, 滇池外海水域共發生中度和重度藍藻水華的天數為17天, 與去年相比減少5天。

今年是全面深化河長制的關鍵之年。 昆明市將努力推動河長制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確保2018年全面消滅河道劣V類水體, 滇池水質(含雨季)基本消除劣Ⅴ類,

全年水質達到Ⅴ類水標準。

“我家在滇池路, 經常吃完晚飯一家人就來草海大堤散步。 ”1980年從廣州老家來到昆明生活、工作的林明卉說, “我雖然不是本地人, 但在這生活了30多年, 早已把昆明當成了第二故鄉, 閑來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草海大堤、海埂公園。 以前夏天過來, 水邊上都會聚集一些藍藻, 而現在明顯感覺水質好了很多, 我相信滇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清、越來越美。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