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動能改變乘用車增長格局

近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2017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總會計師沈瑩表示, 2017年國企改革全面深化,

運行品質明顯改善, 中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沈瑩認為, 新動能的加快發展是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亮點之一, 大批重點技術的創新突破與應用, 對產業的發展及品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年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大力培育新動能。 新動能既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擎, 也是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乘用車行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鋒, 更應該著重激發新動能。 尋找、培育並發展乘用車行業的新動能, 為乘用車行業實現提質增效, 成為今年行業內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消費升級孕育巨大潛力

不久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了2017年的全年產銷資料,

其中乘用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1.6%和1.4%。 雖然這個增幅屬於微增長, 但中汽協認為, 這仍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成績, 未來行業應該把對量的關注度逐漸轉移至質的增長上。

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認為, 雖然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增長放緩, 但車企效益的增長卻是十分顯著的, 這充分說明2017年乘用車行業的消費正在升級。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透露, 從2017年國內主流車企的整體表現看, 行業經濟效益增速明顯高於產銷量增速。 他認為, 這預示著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已經從單純追求產銷量增速, 逐漸向更加注重高品質發展轉變。

顏景輝認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需求側傳導過來的,

兩者之間呈現著互補的關係。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乘用車行業高品質發展, 首要任務就是要厘清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目前, 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置換需求十分突出, 三四級、甚至四五級汽車市場十分活躍。 整體而言, 人們對高端產品和高端品牌的需求越來越大。

因此他認為, 消費升級是促進乘用車提質增效的最基礎的新動能, 企業應該抓住這一輪消費升級的機遇, 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高品質、高品質的產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羅磊認為, 過去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多是滿足從無到有的需求, 但隨著消費升級, 企業必須要朝著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性能的產品發展, 滿足從有到優的市場需求,

否則就有可能面臨淘汰。

■電動化引領變革方向

近年來, 乘用車行業對未來趨勢的探討大多圍繞著以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為核心的汽車“四化”展開。 汽車“四化”的出現, 不僅為整個乘用車行業帶來巨大衝擊, 也孕育著翻天覆地的變革潛力。 其中, 乘用車電動化已經成為引領行業變革方向的重要力量。

2017年, 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57.8萬輛, 同比增長72%, 其中純電動車型銷售46.8萬輛, 同比增長82.1%;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銷售了11.1萬輛, 同比增長了39.4%。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組組長王秉綱表示, 未來在相當長時間內, 汽車能源將呈多元化的局面, 預計2030年國內車市上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占比將達50%左右。

在羅磊看來,

我國在培育乘用車新動能方面早有決策, 其中新能源汽車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方向。 尤其是近一兩年來, 我國各項政策一直在大力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 就是從產品結構上進行改革, 使產品更加節能、環保。

2017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累計產銷量均突破70萬輛, 保有量超過170萬輛, 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毫無疑問, 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推動我國乘用車行業轉型升級, 朝著綠色發展的關鍵動能。

■ 汽車“四化”助力“變道超車”

除了新能源汽車, 智慧網聯汽車也是目前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日前, 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研究起草了《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 其中明確提出, 當前智慧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發展智慧汽車不僅是解決汽車社會面臨的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認為,雖然當前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環境仍然有待完善,還面臨著諸多技術上的難關有待突破,但此時此刻,中國汽車產業千載難逢的變革機遇已經來臨,智慧網聯汽車正是推動中國汽車實現“變道超車”的新動能。

實際上,這種需求的轉化將反過來促進共用經濟的發展。此前,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曾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其中就重點指出,大力發展分享經濟,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發展品質,有利於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和拓展擴大就業空間,對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智慧汽車不僅是解決汽車社會面臨的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認為,雖然當前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環境仍然有待完善,還面臨著諸多技術上的難關有待突破,但此時此刻,中國汽車產業千載難逢的變革機遇已經來臨,智慧網聯汽車正是推動中國汽車實現“變道超車”的新動能。

實際上,這種需求的轉化將反過來促進共用經濟的發展。此前,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曾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其中就重點指出,大力發展分享經濟,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發展品質,有利於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和拓展擴大就業空間,對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