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聊網散譚·不拘一記」糊塗還是明白

一天, 我去養老公寓探望母親, 聽護工有一搭無一搭地閑說話。 同屋八十五歲的老大娘, 坐在旁邊的輪椅上, 耷拉著眼皮, 似睡非睡。

護工說起給誰誰找對象, 老大娘忽然乾咳幾聲, 如從夢中醒來, 說, 想她家老頭了。 佈滿皺紋的臉上, 淌著兩行清淚。

護工說, 老大娘神智失常, 糊裡糊塗, 比如, 飯盤剛收走, 就記不起是否吃過飯。 可是, 她老伴哪年去世的, 去世幾年了, 卻記得清清楚楚, 算得明明白白。

小鄭給她開玩笑, 說公寓裡住著好多條件不錯的老頭, 要給她張羅物件。 她立刻面露慍色, 連連說不。 她口齒不清, 嗚嗚嚕嚕又絮絮叨叨, 東扯葫蘆西扯瓢。 我竭力去聽, 聽懂了一個顛來倒去的句子:一個就夠啦, 寧誰也不如第一個好哇。

怎能說老大娘糊塗?智慧如柏拉圖, 當蘇格拉底讓他在麥田裡尋找最大的麥穗時, 他從這頭走到那頭, 不是兩手空空、一臉茫然嗎?這一局,

中國老大娘完勝。 她比古希臘哲學家明白。

魯夫子說, 豬羊一臉呆相, 終生糊塗。 人, 固然表情豐富, 喜怒哀樂發乎心、形於色。 可是, 人, 一定就是終生明白嗎?

老子說, 名可名, 非常名。 世間萬物本無名, 人乃強以為名, 誰能說清何為真相呢?人到中年, 我逐漸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懷疑主義者、不可知主義者。 就是說, 越活, 越不明白。 比如, 我們從哪裡來, 又要到哪裡去?“從來處來, 到去處去”, 這就是一句狡黠的外交辭令。 我並沒有明白多少。

科學的總結, 是哲學;哲學的深處, 是宗教。 而宗教的核心, 卻忽然變成一個“信”字, 無條件的“信”。 稍加懷疑, 宗教的大廈立刻崩塌。 人所宣稱的哪一條真理, 是完全可以證實的呢?比如, 牛頓力學和牛頓時空觀曾被視為絕對真理,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後, 人們發現牛頓學說不僅不絕對, 而且有缺陷。 再比如, 我們所處的世界, 有的科學家說它實在, 有的科學家卻說它虛幻。 雙方的馬隊在我的大腦裡跑來跑去, 我反倒更加糊塗。

扯遠了。 我只想說, 太多太多的事情, 我真的不明白。 猶太人說:“人類一思考, 上帝就發笑”。 呵呵, 我們思考得越多, 以為越接近真理, 結果, 卻發現被上帝愚弄。

世間什麼問題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是為了避免絕望, 才去選擇相信, 相信它的正確, 相信它的存在。 只是為了給生活製造動力, 去給自己所必須接受、無從逃避的一切, 附麗上一個意義。 比如, 人生有意義, 生活很美好, 世間有真情。

佛陀在臨涅槃時說:“世實危脆,

無堅牢者。 我今得滅, 如除惡病;此是應舍之身, 罪惡之物。 假名為身, 沒在老病生死大海。 何有智者, 得除滅之, 如殺怨賊, 而不歡喜!”人生, 或者就是一筆糊塗帳。 唯有大限來臨, 方可一筆勾銷。 所以, 莊子的妻子死了, 他老人家箕踞鼓盆而歌。

兩個陌生人走一起, 有的越走越寡淡, 終於, 東飛伯勞西飛燕。 有的卻如白詩所雲:老來多健忘, 唯不忘相思。 呵呵。 生老病死之苦還不夠麼?偏偏無故尋愁覓恨, 讓自己再來一通“苦”的磨折。

《大般涅槃經》上說:“一切有為法, 皆悉歸無常。 恩愛和合者, 必歸於別離。 ”老大娘流淚時, 我想, 她的老伴若泉下有知, 當會無語凝噎。 可是, 在“無常”之前, 卻只能徒喚奈何。 他從她身邊忽然走了, 其實, 正如他曾經突然地來。

記得慧海禪師說, 他的“用功”之道是:饑來吃飯, 困來即眠。 他真是一個乾脆俐落的人。 我猜, 他肯定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快樂主義者。 搞不明白的事情, 權且扔一邊去。 更何況有時, 糊塗未必不是一種明白。 有時的明白, 反倒只會受苦罷。

定好世俗小目標, 鼓足體內正能量, 吃好三餐, 過好四季, 管他糊塗還是明白。

哈哈。

作者:王仙明

視圖設計:閆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