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產業觀察|解決“白色垃圾” 亟須補齊政策“漏洞”

摘要:餐飲外賣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但在帶來便利的同時, 卻給環境帶來極大壓力——“白色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愈發凸顯。

本報記者 梁文豔報導

“王麗, 快點過來幫忙, 又來了新的訂單了。 ”正值用餐時間, 在北京市朝陽區中日醫院附近的一家餐廳裡, 飯店服務員麻利地用一次性餐盒將顧客點的餐食進行分類打包。

“能先給我打包嗎?我等了都十幾分鐘了。 ”等待取餐的一位外賣小哥有些著急地說。

在對外貿易大學對面的一家品牌速食店裡面, 記者看到, 身著五顏六色衣服的“騎手們”有的站在取餐旁等待取餐, 有的則在一旁玩手機, 還有三五一群地湊在一起“談笑風生”。

在另外一家速食店裡面, 記者注意到, 以米線為例, 客戶定的餐點如果是2人份的, 那麼打包中兩雙筷子、兩個白色塑膠勺子、兩個塑膠圓碗、一個較大的塑膠袋, 少許餐巾紙。 記者在該速食店裡觀察到,

僅僅5分鐘的時間, 服務員所用的外賣餐盒達到20個。

不可否認, 點外賣已經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能離開的生活方式, 它不僅節省了我們的上班時間, 還能填飽肚子。 但由此帶來的塑膠垃圾問題也是無法回避, 儘管很多商家堅稱自己所使用的餐盒都是“安全的”, 可降解, 無污染。

那麼, 什麼樣的一次性餐盒能夠達到環保呢?“生物質基的餐盒使用更加環保”。 深圳市固廢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長臣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現在的生活, 群眾已經離不開快遞、外賣、塑膠餐具及塑膠袋。 隨著這些消耗品的快速消耗, 也給環境帶來不小的威脅。 因為, 絕大多數的塑膠餐盒和塑膠袋是不可降解的。

新業態加劇“白色垃圾”增長

隨著消費者訂餐量的加大, 餐點打包所使用的一次性餐盒的用量也在急劇上升, 但也產生了大量的“白色垃圾”。

事實上, 不僅僅只有外賣一次性餐盒成為不可降解的垃圾, 就連快遞所使用後的包裝近些年來也遭遇“圍剿”。

前不久, 國家郵政局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 2016年, 中國就使用了140億個塑膠袋、32億個編織袋、還有3.3億卷膠帶, 這些最終通常都進了垃圾填埋場。

由於外賣所產生的巨量垃圾, 百度外賣、餓了麼、美團訂餐平臺也遭到了環保人士的“清算”。

前不久,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分別訴北京小度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拉紮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塊科技有限公司三期環境污染責任糾紛公益訴訟案件。

資料顯示, 三名被告分別是外賣訂餐平臺百度外賣、餓了麼、美團外賣的主體公司, 原告以被告未向用戶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選項, 致使系統預設配送一次性餐具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為由, 向法院提起訴訟。

上述案件中原告認為, 由於訂單平臺存在經營模式缺陷, 未向使用者提供不實用一次性餐具的選項, 導致使用者直接點餐時被系統自動配送一次性餐具, 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那麼, 我國外賣每年產生多少一次性餐盒及塑膠袋呢?針對這一答案, 其實, 權威部門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資料。

據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家外賣平臺公佈的訂單資料顯示,

全國日訂單量約在2000萬單左右。

相關機構得出的資料顯示, 按照每單外賣用1個塑膠袋, 每個塑膠袋0.06平方米計算, 每天所用的塑膠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 相當於59個足球場, 大約15天即可覆蓋一個西湖。 而除了包裝所用的塑膠袋外, 目前餐飲外賣常用的塑膠餐盒帶來的環保問題更為引人注目, 因為每單外賣通常不只使用一個外賣餐盒。

一家公益環保組織採集的100個訂單樣本測算, 平均每單要消耗3.27個塑膠餐盒或杯子。 按照上述資料估算, 外賣平臺一天消耗的塑膠製品要超過6000萬個。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針對外賣餐具具體的體量, 獲得這一資料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除了一些較大的平臺訂餐外,還有不少客戶自己到餐廳訂餐,因此,想要一個統一的資料是很難的。

那麼,我國的外賣市場到底有多大呢?據美團點評大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外賣行業迅猛發展,這一年,行業整體交易額達到了1300億。2017年,預計突破2000億。

該資料還預測,2018年,將攀升到3000億的規模。從用戶維度來看,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據餓了麼預計,到2020年,外賣市場可突破到7000億。

清華大學迴圈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曾表示,外賣使用的塑膠製品材質多為聚丙烯、聚乙烯,這些材質很難降解。同時,外賣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膠袋等,還摻雜著食物殘渣。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次性餐盒回收無利可圖,因此,回收率很低,這些一次性餐盒主要是焚燒和填埋。

該負責人認為,被填埋的一次性餐具裡面的不可降解的成分會對環境造成不小的污染。但是,如果進行焚燒,如果用不含氯的餐盒,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惡英,而二惡英會產生致癌物。

多方面“漏洞”待堵

一次性餐盒和塑膠包裝是當前公認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而這些“白色垃圾”在處理當中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賣等行業率先制定一系列不可降解塑膠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面。

記者也在國家發改委網站看到,發改委開設了“我為塑膠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專欄,向社會各界人士就不同領域塑膠製品的管理要求,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膠餐盒、塑膠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膠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污染,不規範處理塑膠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

據瞭解,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膠垃圾污染的政策檔,按照限制一批、代替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膠製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同時,國家郵政局等10部門也聯合發佈了《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標準的同時,要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及增加快遞綠色包裝產品供給使用。

“綠色包裝,環保包裝從社會角度來說宣傳和推廣都是有必要的,這代表國家的一種社會管理職能和職責。”福建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行業拓展部總監王賢如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但真正能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和影響還是很微弱的。一方面,作為零售包裝的快遞在包裝耗材上一定會比批量銷售多很多;其次,共用迴圈包裝其物流回收成本也很高,這是制約迴圈包裝容器發展的重要原因。

不過,王賢如認為,儘管綠色包裝成效微弱,但在意識形態上,這樣的宣傳周還是有必要的。

高長臣認為,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各商家儘量使用可降解的餐具。並鼓勵企業研製低成本、易降解及環保的一次性餐具,從而改善由外賣、快遞而帶來的環保問題。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針對外賣所引發的環保問題,其解決並不容易。該業內人士認為,平臺方面,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有限,需要協同外賣商戶、外賣平臺、餐盒生產方以及消費者等多個相關方共同發力,才能讓問題得到緩解。

“外賣平臺作為供應鏈核心的環節,責無旁貸。應在外賣企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外賣企業承擔一定的外賣垃圾回收和處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買單、全民買單。”有業內觀察者表示,政府要肩負起引導和監管責任,應在國家層面上制定包裝廢棄物管理條例,界定包括外賣垃圾在內的各類包裝設計、生產、流通、回收、處理、利用鏈條上各相關方的責任,並規範個人、企業和政府行為。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目前,除了一些較大的平臺訂餐外,還有不少客戶自己到餐廳訂餐,因此,想要一個統一的資料是很難的。

那麼,我國的外賣市場到底有多大呢?據美團點評大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外賣行業迅猛發展,這一年,行業整體交易額達到了1300億。2017年,預計突破2000億。

該資料還預測,2018年,將攀升到3000億的規模。從用戶維度來看,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據餓了麼預計,到2020年,外賣市場可突破到7000億。

清華大學迴圈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曾表示,外賣使用的塑膠製品材質多為聚丙烯、聚乙烯,這些材質很難降解。同時,外賣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膠袋等,還摻雜著食物殘渣。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次性餐盒回收無利可圖,因此,回收率很低,這些一次性餐盒主要是焚燒和填埋。

該負責人認為,被填埋的一次性餐具裡面的不可降解的成分會對環境造成不小的污染。但是,如果進行焚燒,如果用不含氯的餐盒,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惡英,而二惡英會產生致癌物。

多方面“漏洞”待堵

一次性餐盒和塑膠包裝是當前公認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而這些“白色垃圾”在處理當中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賣等行業率先制定一系列不可降解塑膠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面。

記者也在國家發改委網站看到,發改委開設了“我為塑膠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專欄,向社會各界人士就不同領域塑膠製品的管理要求,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膠餐盒、塑膠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膠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污染,不規範處理塑膠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

據瞭解,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膠垃圾污染的政策檔,按照限制一批、代替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膠製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同時,國家郵政局等10部門也聯合發佈了《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標準的同時,要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及增加快遞綠色包裝產品供給使用。

“綠色包裝,環保包裝從社會角度來說宣傳和推廣都是有必要的,這代表國家的一種社會管理職能和職責。”福建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行業拓展部總監王賢如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但真正能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和影響還是很微弱的。一方面,作為零售包裝的快遞在包裝耗材上一定會比批量銷售多很多;其次,共用迴圈包裝其物流回收成本也很高,這是制約迴圈包裝容器發展的重要原因。

不過,王賢如認為,儘管綠色包裝成效微弱,但在意識形態上,這樣的宣傳周還是有必要的。

高長臣認為,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各商家儘量使用可降解的餐具。並鼓勵企業研製低成本、易降解及環保的一次性餐具,從而改善由外賣、快遞而帶來的環保問題。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針對外賣所引發的環保問題,其解決並不容易。該業內人士認為,平臺方面,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有限,需要協同外賣商戶、外賣平臺、餐盒生產方以及消費者等多個相關方共同發力,才能讓問題得到緩解。

“外賣平臺作為供應鏈核心的環節,責無旁貸。應在外賣企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外賣企業承擔一定的外賣垃圾回收和處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買單、全民買單。”有業內觀察者表示,政府要肩負起引導和監管責任,應在國家層面上制定包裝廢棄物管理條例,界定包括外賣垃圾在內的各類包裝設計、生產、流通、回收、處理、利用鏈條上各相關方的責任,並規範個人、企業和政府行為。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