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談農村教育,推進並校落實寄宿制,要給孩子們一個不同的境遇

還記得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接受採訪時對媒體說的大實話嗎?“農村地區的孩子, 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 中產階級家庭的, 衣食無憂, 家長也都是知識份子, 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 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 或者農村的孩子, 完全享受不到的。 這就決定了, 我在學習上, 確實能比他們多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 都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

當高考狀元的精英視角惹來大家對“階層固化”、“上升通道關閉”、“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熱議的時候, 我們會發現, 他並沒有說錯, 這本來就是存在的事實。

據熊軒昂說, 父母對他很寬容, 即便高三一模考得一塌糊塗, 父母也不會苛責。 教育資源上, 北京不用說得天獨厚嘛。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得天獨厚的學校教育, 使得熊軒昂們天生就比別人更有優勢。

再來看看我們的農村孩子……

一、留守兒童的境遇, 沒那麼簡單

留守兒童 “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 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雙親留守兒童:父母雙方都在外地打工, 由其他親屬監護。 單親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 由另一方監護或者其他親屬監護”。

“據權威調查,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於英國人口的總和)。 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 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 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 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 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 沒有父母在身邊, 大多由爺爺奶奶照顧。 因為絕大多數父母外出打工,

農村裡普遍是老人、女人和孩子。 留守兒童由祖輩照顧, 問題多多。 多數農村老人不怎麼識字, 也不大看得住孩子, 也跟不上時代, 對各種新事物瞭解也少, 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交流。

有的孩子就算有父母在身邊, 也同樣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有的年輕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水準有限, 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有的因為要忙著掙錢養家, 大多時候也顧不上孩子。 更有年輕的父母感情不穩定, 酗酒、賭博、抽煙、打麻將樣樣都會, 打老婆打孩子也是常有的。

在農村, 大多數孩子的家庭教育都非常糟糕。 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最早期的教育, 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 如果兒童從小在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 以後學校教育就能順利地進行。 如果兒童在家庭裡受到不良的教育, 就會使他們在接受學校教育時發生困難。

這就是農村留守孩子的境遇, 與父母聚少離多、溝通少, 家庭教育缺失。 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二、鄉村教育要發展,

沒那麼容易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 城鄉差異也越來越明顯。 教育上也是如此, 雖然這些年國家政策開始向農業傾斜, 政府開始加強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但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緩慢, 用於辦學的資金也相對比城市的少, 故農村的教育自然落後於城市的教育。 當前, 農村教育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

1、學校

當前農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規模小主要是指辦學規模,學生人數少,生源流失嚴重,學校教室沒有幾間,教師人數少。這主要是因為農村教育經費匱乏,農村經濟落後導致的。

2、師資

當前農村學校,由於教師待遇較低,所以年輕人都不願意到鄉村教學。由於長期沒有新鮮血液的輸送,所以教師老齡化問題也較為嚴重,老齡化又帶來了教學水準低下的問題。收入低下還導致老師社會地位也不高,甚至不被尊重。

此外,好多學校的校長由於年紀較長,根本就不懂教育,也導致教學品質低下。

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也無法達標,這是當前我國留守兒童的境遇。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孩子還沒有進入社會,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寫到這裡,我們來聊聊這兩天被刷屏的“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

三、馬雲和他的“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

1月21日,“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試點溝通會暨企業家午餐會在海南三亞舉行舉行。

本次“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實際是做了兩件事。

1、推進並校機制

在會上,馬雲建議再度推起並校機制。馬雲說,現在很多孩子,來了四公里,回去四公里,回到家以後,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爸爸媽媽在城市裡打工,爺爺奶奶也不知道怎麼教他,他們課後的作業、生活全亂套了。一百人以下的學校是辦不好的,從我的經驗來講,一百人以下的學校,老師也不願意去,學生也學不好,全亂套了。

馬雲呼籲,希望大家共同來推進中國的拆校並校機制,往鄉鎮靠攏,在一百人以下的學校,原則上都給並掉。馬雲表示,並校機制對中國農村的進步會很大。

結合上面鄉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的情況就知道了,馬雲實際是要做把學校的教師、學生聚集起來,再結合自己的基金會,對當前的農村學校進行改造,讓孩子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校舍校車計畫”

來自教育部的資料的資料顯示,在過去幾年,鄉村學校從51萬所並成23萬所,農村小學生平均上學距離為5.4公里,而且還有很多學生上課,坐船去,包括爬山涉水等。馬雲表示,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應該走讀制,就應該是寄宿制,中國必須大力推動寄宿制。

“週五用校車將孩子們送回家,週一早上再從村口把孩子送到學校;農村裡的留守婦女通過培訓成為生活管理員,照顧孩子們生活;學校規模大了,有幾百個學生,教師也有積極性。”馬雲描述著鄉村並校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設想,“在歐美,寄宿制很成熟,我們完全可以把經驗帶進來。”這是馬雲的設想。

寄宿和校車是為了解決孩子們的安全問題,這個想得還是比較周到的。

四、馬雲,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境遇

教育扶貧是一個系統的事情。在過去幾年,馬雲已經從教師、校長、師範生等關鍵點做了血多工作。

2015年,馬雲公益基金會發起“馬雲鄉村教師計畫”,每年為100名鄉村教師提供總金額為1000萬元的獎金資助和持續三年的專業發展支持。此後,馬雲公益基金會又先後發佈“馬雲鄉村校長計畫”和“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分別計畫在10年內投入約2億元人民幣尋找和支援中國優秀的鄉村校長,以及在10年內投入至少3億元,選拔應屆優秀師範畢業生成為鄉村教師,培養未來的鄉村教育家。

2017年12月11日,馬雲公益基金會發佈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計畫稱,預計在10年內投入至少3億元,發現和培養未來中國鄉村教育家。

據悉,首屆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也於2018年1月21日正式啟動,將投入1000萬元選拔100位元即將簽約服務鄉村學校的應屆優秀師範畢業生,為他們每人提供持續5年共計10萬元的現金資助和專業發展機會。

當前,馬雲基金會在孩子的培養上已經摸索出了一個基本模組,讓孩子接受正規、完整的教育。主要從三個方面: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生活綜合的心理成長三個大板塊來幫助孩子學習成長。

最開始,馬雲的想法是一個老師一輩子至少影響兩百個學生,幫助老師,就能影響更多的學生,所以有了“馬雲鄉村教師計畫”,後面,馬雲發現,校長不懂教育是教師流失的原因,所以有了 “馬雲鄉村校長計畫”,再後面,馬雲發現學習缺乏新鮮血液,年輕老師不願意去鄉村教育,所以有了“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

現在馬雲發現,孩子的培養不只是老師,還要有好的環境,所以他做了 “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農村教育這件事,馬雲是真的紮進去了。

馬雲在做的事情,實際就是在幫助孩子們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打破“階層固化”。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能夠被馬雲“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選中的孩子,他們的境遇都將改變,他們的人生或許從此不同。

有人會懷疑馬雲做公益得目的,但何璽想說的是,公益就要有人做,不管他是什麼目的,只要他肯認真的去做,就值得肯定。

1、學校

當前農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規模小主要是指辦學規模,學生人數少,生源流失嚴重,學校教室沒有幾間,教師人數少。這主要是因為農村教育經費匱乏,農村經濟落後導致的。

2、師資

當前農村學校,由於教師待遇較低,所以年輕人都不願意到鄉村教學。由於長期沒有新鮮血液的輸送,所以教師老齡化問題也較為嚴重,老齡化又帶來了教學水準低下的問題。收入低下還導致老師社會地位也不高,甚至不被尊重。

此外,好多學校的校長由於年紀較長,根本就不懂教育,也導致教學品質低下。

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也無法達標,這是當前我國留守兒童的境遇。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孩子還沒有進入社會,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寫到這裡,我們來聊聊這兩天被刷屏的“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

三、馬雲和他的“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

1月21日,“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試點溝通會暨企業家午餐會在海南三亞舉行舉行。

本次“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實際是做了兩件事。

1、推進並校機制

在會上,馬雲建議再度推起並校機制。馬雲說,現在很多孩子,來了四公里,回去四公里,回到家以後,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爸爸媽媽在城市裡打工,爺爺奶奶也不知道怎麼教他,他們課後的作業、生活全亂套了。一百人以下的學校是辦不好的,從我的經驗來講,一百人以下的學校,老師也不願意去,學生也學不好,全亂套了。

馬雲呼籲,希望大家共同來推進中國的拆校並校機制,往鄉鎮靠攏,在一百人以下的學校,原則上都給並掉。馬雲表示,並校機制對中國農村的進步會很大。

結合上面鄉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的情況就知道了,馬雲實際是要做把學校的教師、學生聚集起來,再結合自己的基金會,對當前的農村學校進行改造,讓孩子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校舍校車計畫”

來自教育部的資料的資料顯示,在過去幾年,鄉村學校從51萬所並成23萬所,農村小學生平均上學距離為5.4公里,而且還有很多學生上課,坐船去,包括爬山涉水等。馬雲表示,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應該走讀制,就應該是寄宿制,中國必須大力推動寄宿制。

“週五用校車將孩子們送回家,週一早上再從村口把孩子送到學校;農村裡的留守婦女通過培訓成為生活管理員,照顧孩子們生活;學校規模大了,有幾百個學生,教師也有積極性。”馬雲描述著鄉村並校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設想,“在歐美,寄宿制很成熟,我們完全可以把經驗帶進來。”這是馬雲的設想。

寄宿和校車是為了解決孩子們的安全問題,這個想得還是比較周到的。

四、馬雲,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境遇

教育扶貧是一個系統的事情。在過去幾年,馬雲已經從教師、校長、師範生等關鍵點做了血多工作。

2015年,馬雲公益基金會發起“馬雲鄉村教師計畫”,每年為100名鄉村教師提供總金額為1000萬元的獎金資助和持續三年的專業發展支持。此後,馬雲公益基金會又先後發佈“馬雲鄉村校長計畫”和“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分別計畫在10年內投入約2億元人民幣尋找和支援中國優秀的鄉村校長,以及在10年內投入至少3億元,選拔應屆優秀師範畢業生成為鄉村教師,培養未來的鄉村教育家。

2017年12月11日,馬雲公益基金會發佈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計畫稱,預計在10年內投入至少3億元,發現和培養未來中國鄉村教育家。

據悉,首屆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也於2018年1月21日正式啟動,將投入1000萬元選拔100位元即將簽約服務鄉村學校的應屆優秀師範畢業生,為他們每人提供持續5年共計10萬元的現金資助和專業發展機會。

當前,馬雲基金會在孩子的培養上已經摸索出了一個基本模組,讓孩子接受正規、完整的教育。主要從三個方面: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生活綜合的心理成長三個大板塊來幫助孩子學習成長。

最開始,馬雲的想法是一個老師一輩子至少影響兩百個學生,幫助老師,就能影響更多的學生,所以有了“馬雲鄉村教師計畫”,後面,馬雲發現,校長不懂教育是教師流失的原因,所以有了 “馬雲鄉村校長計畫”,再後面,馬雲發現學習缺乏新鮮血液,年輕老師不願意去鄉村教育,所以有了“馬雲鄉村師範生計畫”。

現在馬雲發現,孩子的培養不只是老師,還要有好的環境,所以他做了 “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農村教育這件事,馬雲是真的紮進去了。

馬雲在做的事情,實際就是在幫助孩子們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打破“階層固化”。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能夠被馬雲“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畫”選中的孩子,他們的境遇都將改變,他們的人生或許從此不同。

有人會懷疑馬雲做公益得目的,但何璽想說的是,公益就要有人做,不管他是什麼目的,只要他肯認真的去做,就值得肯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