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冬季怎麼治霾?專家這樣說(五)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與上一個冬季相比, 這個冬季, 西安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藍天變多了”是市民對今冬西安的普遍評價。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11月, 西安市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達到12個藍天。 這對進入採暖季的西安來說, 是個很難達到的目標。 接下來的12月, 西安優良天數比例為16.1%, 同比上升6.4個百分點。 PM2.5和PM10濃度均呈下降趨勢。

為了讓西安的冬天少一些霧霾, 多一些藍天, 全市上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使得冬季的藍天占比也在大幅提升。 但是, 西安的冬季時常會受到霧霾侵擾, 使得冬季西安的空氣品質始終無法與其他三季比肩。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聽聽來自專家的聲音。

長安大學

博士生導師鄧順熙

制定關中地區中長遠“治汙降霾·保衛藍天”總目標

關中不利的地理條件、不利的氣象條件、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偏大、周圍省份的輸入影響等是造成目前霧霾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們在過去二三十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 忽視環境的容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造成的大氣污染, 根源在排放。 要持續長期地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改善環境空氣品質, 必須樹立“治汙降霾必勝, 還藍天於民”的信念, 要通過執行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高強度來削減排放。

我建議, 在省政府的組織下, 在我省大氣污染物排放現狀的基礎上, 制定一個針對我省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要求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減排幅度。 針對關中, 估算現有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存量), 規劃未來發展新增的排放(增量)與環境約束指標。 在“排放存量+排放增量”的基礎上, 制定關中地區中長遠(5-10年)各市“治汙降霾·保衛藍天”的總目標, 佈局各市的減排任務, 按近、中和遠期落實實施計畫, 達到考核指標。

同時, 調整現有的不合理產業結構, 量化削減存量污染物的排放, 控制發展過程伴生的增量排放。 建立關中各城市的重污染企業名單, 將工藝落後、排放治理無望的企業, 列入淘汰搬遷名單, 設定搬遷時間表等。 制定我省東部跨省界地區大氣污染控制的兩省級聯動機制, 進而制定兩省的協同減排目標。

區域性空氣污染的形成與治理都是個複雜的過程, 具有長期性。 治理污染要在現行法律的框架內, 在政府組織與管理下, 科學與客觀評價的基礎上有序進行科學治汙, 精准治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