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諸暨檢察助力生態修復 獲《人民日報》點贊!

從“生態賠償”到“生態修復”,

守護一草一木。

標準化的籃球場、植上草皮的生態坡、

樹木掩映下的聽雨亭……

如今路過諸暨市店口鎮龍山路與山前路交匯處三角地帶的市民會發現, 這個原本堆滿建築垃圾的廢棄場地, 已變成一個居民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這裡是紹興市首個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地。 攝:韓超

這個生態警示公園不僅是紹興市首個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地, 它在全國也是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典範, 眾多媒體爭相報導。

這不, 昨天《人民日報》也報導了浙江諸暨8家企業《損害環境作賠償 替代修復建公園》一文, 將諸暨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的“諸暨範本”推廣至全國。

一起來看看具體是怎麼回事吧!

該公園位於諸暨市店口鎮龍山路與山前路交匯處的一座小山下, 總面積2783平方米。 這裡原本是一個堆滿建築垃圾的垃圾場, 而如今, 綠化草坪、休息涼亭、健身步道、標準化籃球場一應俱全, 成了居民們休閒鍛煉的好去處。 這也是浙江省內首個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公園, 而公園的出資者, 正是諸暨市8家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的企業。

2017年3月, 諸暨市環保局、檢察院、公安局等單位聯合對80餘家金屬加工企業進行突擊檢查, 發現有8家企業存在非法排放含重金屬廢水污染周邊環境等違法行為。

有破壞就要有修復。 秉著這一原則, 諸暨市檢察院在對企業進行刑事訴訟的同時, 也督促其儘快對環境污染做出修復性措施。

由於河流污染難以進行針對性修復, 為解決這一難題, 諸暨市檢察院創新司法修復方式, 在瞭解到涉案8家企業有修復環境意願後, 會同環保局、店口鎮政府、公安機關等單位, 在案發地店口鎮確定了一處亟需整改的垃圾丟棄點作為替代性修復專案, 並命名為“山前生態環境修復公園”。

隨後, 8家企業分別與環保部門簽訂《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協議》。 在環境損害評估機構對每家企業污染量進行價值評估後, 根據評估報告, 在店口鎮政府協調下, 8家企業自願共同出資115萬元, 存入鎮企業家協會帳戶, 用於建設生態警示公園, 以替代性修復的方式, 彌補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這裡原先是一片待開發的空地, 周邊居民經常突破圍牆傾倒建築垃圾,

成了環境治理‘老大難’。 ”店口鎮常務副鎮長朱庭傳說, 修復地選址以環境改善需求、當地居民得益等為宗旨。 建成後的生態警示公園總占地3000多平方米, 主要功能為生態修復、攬城觀景和休閒娛樂。 後續還將建起生態警示長廊, 起到生態環境警示教育作用。

“生態環境損害既要懲治, 更應注重修復, 建設生態警示公園作為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地, 在當地不僅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同時也為推進生態環境補償工作取得實效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諸暨市檢察院檢察長謝劍表示。

諸暨市已出臺《關於建立生態環境替代性司法修復機制的規定(試行)》, 這對啟動替代性司法修復的基本條件、實施程式和法律後果以及生態損害賠償金管理、用途和對替代修復專案的監督管理等進行了明確, 形成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的“諸暨範本”。

另:1月22日,《檢察日報》已於2版頭條刊登“垃圾場變身‘生態警示園’——浙江諸暨探索生態損害替代性修復新路徑”,介紹諸暨市檢察院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工作模式。

走出生態損害替代性修復新路徑!為諸暨檢察點贊!

形成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的“諸暨範本”。

另:1月22日,《檢察日報》已於2版頭條刊登“垃圾場變身‘生態警示園’——浙江諸暨探索生態損害替代性修復新路徑”,介紹諸暨市檢察院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工作模式。

走出生態損害替代性修復新路徑!為諸暨檢察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