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科研職業病”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培養自己的“科研職業病”

當時

我還在北醫讀研。 有一次從外科樓坐電梯下來, 同在電梯裡的還有一些病人,

其中有一對夫妻和他們的朋友。 男的頭部受傷, 頭髮剃光了, 纏著紗布, 還打著點滴。 可能是因為紗布刺激皮膚發癢, 他忍不住去揭紗布, 被女的看到了, 制止他說:你有毛病啊!旁邊朋友笑著糾正她:他現在是沒毛了(頭髮剃掉了), 但是有病。 眾人忍俊不禁。

人們把那種遇到事情都與自己的職業聯繫起來, 並用自己職業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來處理非職業問題的習慣稱為“職業病”。 患有“職業病”的人, 會“三句話不離本行”, 常常在生活中鬧出很多笑話。

可是, “職業病”恰恰是一個人熱愛本職工作從而走火入魔的表現。 科研人員必須有“職業病”, 因為它雖然是一種病, 但不是“毛病”, 而是“好病”。

請輸入標題 bcdef

“科研職業病”主要有兩種表現。

一是用科研的思維去分析日常問題, 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科研聯繫起來。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無證據, 就懷疑”是科研思維的一個特點。 一個患有“科研職業病”的人, 不會輕易相信沒有實驗結果或者生活經驗支持的論斷。

例如, 最近我學養花, 看到介紹說蘆薈可以吸收室內甲醛。 於是, 我用aloe(蘆薈)和formaldehyde(甲醛)為關鍵字, 通過google學術檢索, 看是否有相關論文, 結果沒找到。 因此, 我就很懷疑蘆薈可以吸收甲醛。

同時還看到介紹說晚上不宜將花放在臥室, 因為晚上植物光合作用停止, 不再產生氧氣, 但是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因而對人體有害。 仔細一想, 就覺得這個推理不可靠:小小的一盆花, 能耗掉多少氧氣?最大耗氧量也不過是把它燒掉的耗氧量,

那又能有多少?更何況, 臥室不是密閉的, 可以和外界交換空氣, 又怎麼會導致臥室內氧氣明顯含量降低呢?

這樣的論斷, 連實驗都不用做就知道是不對的了。

沃森和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主要依靠的是DNA晶體衍射實驗結果。

如果他們患有嚴重的“科研職業病”, 知道DNA是很長的線性分子, 而且運氣比較好的話, 也許直接就可以推導出DNA的結構。

當他們看到搓繩或者紡紗的時候, 或許能夠意識到:很長的纖維狀物質易斷, 只有形成螺旋結構才能增強其穩定性。 當他們看到細胞一分為二, 動物的性別大多是雌雄兩性, 或者看到中國的太極圖, 接觸到陰陽學說, 應該不難體會到:三螺旋不對, 雙螺旋才是正確的。

患上“科研職業病”有很多好處。 首先, 它使科研與休息和娛樂結合起來, 把大量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變成了有效的科研時間, 輕鬆高效地提高了科研水準。

練過氣功的人都知道, 練功需要打坐、入靜、冥想。 這樣的練功方法需要大量的時間。

可是, 有一種練氣功的高級境界叫做“不練自練”, 就是你根本不用打坐入靜, 功力就可以自動提高。 想想看, 就在你每天上上網、聊聊天、看看電影的時候, 不經意間, 你就打通了任督二脈, 就有了幾十年的內力, 那該多好啊?

最近有很多文章探討科研人員每週工作多少時間的問題。 其實我認為工作時間不重要, 有效時間才重要。 只要你患上了“科研職業病”, 你就可以在打球時, 在逛街時, 在與家人相處時, 在網上遊蕩時, 在睡覺時, 不由自主地、毫不費力地獲得靈感, 提高科研能力。 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不一定是工作狂, 但是卻很好地把科研和日常生活融為一體了。

其次,是使自己更加熱愛科研。

人們總是對自己擅長的事情感興趣,當通過“科研職業病”提高了科研能力之後,自然會更加熱愛科研。當用科研思維去分析日常問題時,我們對日常生活的判斷力和處理能力可以得到極大提高。這樣的額外好處,也會使人更加熱愛科研。

所以,我認為沒有“職業病”的科研人員是不合格的科研人員,科研人員應該堅定不移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病”。當你病入膏肓之日,便是超凡入聖之時。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唐淩峰科學網博客。

其次,是使自己更加熱愛科研。

人們總是對自己擅長的事情感興趣,當通過“科研職業病”提高了科研能力之後,自然會更加熱愛科研。當用科研思維去分析日常問題時,我們對日常生活的判斷力和處理能力可以得到極大提高。這樣的額外好處,也會使人更加熱愛科研。

所以,我認為沒有“職業病”的科研人員是不合格的科研人員,科研人員應該堅定不移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病”。當你病入膏肓之日,便是超凡入聖之時。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唐淩峰科學網博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