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深晚薦讀|少年 14 歲時離家出走 11 年後與父母在深相認

46 歲的嚴小軍已經不記得自己來深圳多少次了。 11 年前, 兒子嚴淇在東莞清溪離家出走音訊全無, 這成了他人生中無法磨滅的痛,

自此以後, 每年他都會在再到深圳尋子。

1 月 20 日上午 10 時, 距離春節還有 26 天, 嚴小軍從老家遵義連夜趕了 1000 余公里的路來到深圳, 從龍華區清湖地鐵站走出來, 他馬上脫了身上的棉衣, " 這裡和遵義的天氣差別太大 ", 深圳冬日暖陽讓他不太適應。 嚴小軍抬手擋了一下刺眼的陽光, 陌生的環境讓他有點局促, 透過指縫他看到地鐵站外身著紅馬甲等待已久的寶貝回家網志願者。

3 天前, 寶貝回家網志願者找到他, 告訴他在深圳市龍華區清湖名苑社區有一個流浪人員, 有可能就是他走丟的兒子嚴淇。 這場近乎命運恩賜的消息讓他有點眩暈, 沒經多少思考, 他決定來深圳看一看。

事實證明, 這次嚴小軍來對了, 他終於和分別 11 年的兒子相逢,

這讓這個冷靜的漢子失聲痛哭, 不能自已。

親人相認的感人故事背後, 是一場關於愛心與幸運的接力, 今年深圳的冬季對他們來說真的很溫暖。

志願者意外發現成尋親線索

嚴淇能在 11 年後在深圳再見爸媽, 是一個無意間的善舉引發的意外之喜。

在清湖名苑社區樓下, 許多商鋪的店主都知道嚴淇。 這個身形瘦削、面貌黝黑的流浪人員已經在這裡呆了好幾年。 今年元旦剛過後不久, 住在清湖名苑的 " 遙望而立 "(網名)路過社區樓下, 看見了那個瑟縮在露天沙發裡的嚴淇。 沒有禦寒的衣物和被褥, 嚴淇近 1.9 米的個頭蜷縮在沙發裡讓 " 遙望而立 " 心生不忍, 幾經交談他發現嚴淇原來有家, 甚至能清晰說出自己家人的資訊。

隨後, 他趕緊回家在網上搜索如何幫走失孩子回家, 並搜到了寶貝回家網的相關資訊。 " 遙望而立 " 當即註冊成為了一名志願者並將自己與嚴淇交談獲得的資訊發佈在網站上。 沒過多久, 寶貝回家網深圳志願者與他取得聯繫, 次日, 志願者 " 傲霜淩寒 "(網名)找到 " 遙望而立 " 來到社區與嚴淇交流, 進行詳細資訊記錄。 嚴淇告訴他們, 自己的家鄉在遵義鳳岡, 14 歲時和父親在東莞清溪一起生活, 因為與父親不睦, 一氣之下, 嚴淇拿了父親 700 元錢, 騎上一輛自行車離家出走, 自此他再也沒有回過家。

志願者將搜集的資訊發到貴州志願者群裡, 出人意料的是, 這次的尋親之路並不漫長。 1 月 17 日, 貴州志願者群就傳來回饋, 通過鳳岡縣人 " 開心最美 "(網名),

順利聯繫上了疑似孩子父母的兩個人——嚴小軍和胡俊梅。 通過雙方的溝通與資訊比對顯示, 嚴淇很有可能就是他們走失了 11 年的孩子。 嚴小軍和胡俊梅經過商議, 決定來深圳 " 碰碰運氣 "。

出走 11 年想回家過年

1 月 18 號, 得知嚴淇或許將與親生父母相見的消息, 深晚記者來到嚴淇的 " 居住 " 的地方。

在龍華區三聯路和清龍路交叉口的清湖名苑社區門口有一塊空地, 停滿了附近居民的車輛, 在車輛中間, 擺著一個棕粉色呢子布料的沙發。 上面晾了一床綠色卡通面的墊子, 散亂地擺著一些靠枕和廢棄的轉椅座墊。 這個露天的小小空間, 就是嚴淇的 " 房間 "。 準確地說, 是嚴淇的 " 房間 " 之一。 在離沙發不遠的商鋪臺階上,

還有著兩處擺放了毯子和衣物的角落, 那也是他的 " 房間 "。

嚴淇身著一條牛仔褲, 腳踝露在外面, 腳上是一雙已經積滿了黑色泥垢的新百倫運動鞋。 他身上的衣服和鞋子也是從垃圾桶翻出來的, " 褲子撿了好多, 髒了就換另一條。 " 常年流浪的衛生環境, 讓他的背後長滿了皮膚癬, 他轉了轉肩膀, 用手指著後背, 那裡佈滿了紅白色的斑點。 " 穿衣服的話, 我這個 ( 後背 ) 會癢。 " 嚴淇裸著膀子習以為常地坐在商鋪的側面臺階上和記者聊天, 右手不住地抓撓耳後。

嚴淇對陌生人沒有太多的防範心, 不一會就和記者講述了這些年的生活經歷。 剛走丟那會兒, 嚴淇只有 14 歲, 沒有身份證, 找不了工作。 為了謀生, 他只能在廣場乞討。 談起這些年的經歷, 嚴淇顯得很自然:" 別人扔掉的盒飯,我照樣吃,我又不會得病。" 嚴淇平時會撿破爛賣錢,賺來的錢就去買飯,甚至有空的時候他還去網吧打遊戲。

明明記得家人資訊,卻沒有主動找尋家人,為什麼這次願意配合志願者去尋親?嚴淇抿了抿嘴唇,眼神游離但聲音清楚地小聲嘟囔:" 都過年了,還是得回家。誰過年不回家啊。"

嚴淇與人交談時,如同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說起流浪的故事神采飛揚,談及當初離家出走與父親的矛盾,他握起拳頭在空氣揮舞,義憤填膺。" 那個家只要有我爸,我就不會回去 "。雖然他配合志願者說出了自己的資訊,也渴望能回家過年。似乎是習慣了這麼多年來自由散漫的生活,如今的嚴淇對 " 家 " 概念很淡,自顧自陷在那段讓他痛苦的親情回憶裡。這段親人相認之路似乎還存在不小的波折,為了不打破嚴淇的生活狀態,志願者們彼時沒有告訴他 " 認親 " 一事。

在談話過程中,有周圍居民靠過來搭話。他們也很好奇,這個比許多居民來得都早、常常在他們生活中出現的孩子是不是將有新的人生故事篇章。在清湖名苑社區樓下,許多商鋪的店主都熟悉嚴淇。嚴淇常年睡的空地就在樓盤租賃中心的門口。在嚴淇沒錢的時候,老闆還會讓他幫忙擦玻璃," 擦一次玻璃給他 50 塊,讓他買點吃的 "。

租賃中心的側對面有一家湘菜館,嚴淇很喜歡吃他們家的麻婆豆腐。老闆娘方女士告訴記者,嚴淇每一次來都必點麻婆豆腐。" 他沒有賒過帳,每一次都會主動先給錢。" 餐館會有很多廢品,老闆娘常常喊嚴淇拿去賣,就算沒有要求什麼,嚴淇也會主動返給他們一些錢。談話間,老闆娘的女兒跑下樓來,摸了摸趴在門口的小狗。老闆娘告訴記者,那只狗是嚴淇 " 送 " 他們的。它是只流浪狗,嚴淇看到之後,問她要不要帶回家給女兒養。現在,那只名叫 "COCO" 的狗已經是女兒最心愛的寵物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嚴淇一如往常地在社區裡 " 流浪 " 著。此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在志願者們和家人正在緊張的籌備中,一個全新的生活就要向他走來了。

11 年來家人從未放棄尋子

遠在遵義的嚴小軍並不知道,11 年未見面的兒子對自己有如此之大的反感情緒。1995 年,為了養家糊口,嚴小軍告別家中的妻子來到東莞打工,嚴淇由媽媽胡俊梅在老家照顧。嚴淇小時候調皮搗蛋甚至常常偷家裡的錢出去玩。每年回家一次是嚴小軍和嚴淇僅有的交流機會,為了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嚴小軍往往手段激烈。年幼的嚴淇不懂得嚴父慈母,只覺得爸爸對自己很不好,父母常常吵架甚至還會打架。2006 年,嚴小軍和胡俊梅因為感情不和協議離婚,嚴淇交由父親撫養。父母之間的感情糾葛給小嚴淇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2006 年 7 月,剛辦完離婚手續的嚴小軍就把嚴淇接到自己身邊。父親在鐘錶廠打工時,嚴淇只能自己在家。" 為了怕他出門亂跑出事,我上班時就把他關在家裡。但是,我不會鎖門。" 嚴小軍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嚴淇就在一次他加班途中離家出走了。

嚴小軍和胡俊梅,兩個剛剛失去了婚姻的人,又失去了共同的血脈。他們瘋狂地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嚴淇的下落,報警、張貼尋人啟事、登報、聯繫電視臺,但是一無所獲。11 年來,嚴小軍一直牽掛著兒子,零零星星的消息他都不曾放過。為了更方便尋找兒子,後來他考了駕照,改行去跑貨車。2007 年,他曾經收到一個消息稱東莞發現了一具無人認領的男屍。嚴小軍立刻趕了過去,仔仔細細地查看那具在水溝裡已經慢慢腐爛的屍體,觀察他的鞋子,比對他的身高。那不是嚴淇。而胡俊梅自那以後 11 年來從未再和嚴小軍說過一句話。

在希望之後迎來更大的失望,是尋親之路的常態。當寶貝回家志願者聯繫他們的時候,嚴小軍和胡俊梅都抱著 " 可能又是一次失望 " 的心理準備。嚴淇的大舅胡永昌接到電話時激動地哭了,決定還是得去一趟深圳。為了保險起見,從貴州趕到深圳後,他們馬上就去派出所諮詢,在民警的提醒下,他們來赴約了。

多方力量接力讓他們一家人團圓回家

胡俊梅在第一眼看到嚴淇睡覺的那個破舊的沙發時,聲音開始微微顫抖:" 這麼多年,他受苦了。" 她和嚴小軍在離異後又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因為一段失而復得的血脈,又重聚在這裡。孩子遲遲未出現,他們緊懸著的心放不下,胡俊梅對志願者說:" 你們還是應該測血樣的,這個步驟不能少。"

胡俊梅專門帶來了嚴淇小時候每個周歲拍攝的紀念照。正當她向志願者們講述孩子兒時的往事時,嚴淇終於在幾個志願者的陪伴下慢慢走了過來。胡永昌最先認出來那就是外甥,他緊走了兩步,激動地一把抱住嚴淇:" 你還認不認得我?" 嚴淇說:" 我認得,你是舅舅。" 嚴小軍也想過去和兒子擁抱,但被嚴淇生硬地躲開。他只好默默站在一旁,眼圈已經變紅。胡俊梅遠遠地看著兒子就突然哭出了聲來:" 那就是他啊!" 她急急地奔到了兒子的身邊,抱住他,摟著他的肩膀,哭著問他還認不認識自己。嚴淇看著母親,點點頭,也抱住了母親。

站在一旁的胡永昌忍不住勸說嚴淇," 你爸爸這麼多年一直在找你,你應該讓你爸爸抱抱你。" 看到父親孤獨地站在一旁,嚴淇態度終於緩和下來接納父親的擁抱。嚴小軍撲上去緊緊地抱住兒子,右手在嚴淇的身後扣著左手手腕,他的手腕被自己勒得泛紅,離家時和他差不多高的兒子如今已經高出他一個頭。他把頭緊緊地埋在兒子的胸口,身子因為激動開始顫抖。忽然,他把臉揚起來失聲痛哭,壓抑了 11 年的苦楚終於在這一刻盡情爆發出來。哭作一團的家人們沒人再提測血樣,他們只是不停說著:" 先帶孩子去好好洗漱,買新衣服,然後咱們就回家。"

▲嚴小軍抱住嚴淇失聲痛哭。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嚴小軍在冷靜下來後,對著志願者們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他說:" 真的很感謝你們。多虧了你們。"

▲嚴小軍向志願者鞠躬致謝。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就要離開自己在深圳的 " 家 " 了。臨走前,嚴淇拉著舅舅來到自己經常玩遊戲的網吧門口,他說自己還欠了老闆 80 塊錢的網費,走之前一定要還給他。

記者上前問胡永昌:" 孩子沒有身份證明,怎麼回家呢?" 胡永昌告訴記者,來深圳前在老家居委會開具了一個證明。他不知道,這張紙並不能作為嚴淇的身份證明。記者隨即通過同事聯繫到龍華警方,在得知嚴家尋親的來龍去脈後,龍華警方當即通知嚴淇家人前往龍城派出所辦理相關手續。

▲龍華公安分局龍城派出所民警為嚴淇開具身份證明。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可是,當嚴小軍、胡俊梅帶著嚴淇來到龍城派出所後,視窗民警通過查詢人口資訊才發現,由於嚴胡二人在各自組建新的家庭遷移戶口的過程中,已經將嚴淇的戶籍資訊遺失,導致派出所無法直接為嚴淇開具有效的身份證明。經過再三協調,派出所出具了一份注明嚴淇與嚴小軍父子關係的證明,隨後,記者緊急聯繫了深圳鐵路警方,嚴淇的身世讓鐵路警方迅速作出決定,為了讓他們順利踏上回鄉路,經與深圳北站協商,將於 1 月 21 日一早把他們送上 G2926 次列車返回貴陽。

▲離家 11 年後,嚴淇與家人終於在深相認。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記者離開時,遠處傳來喜氣洋洋的鑼鼓樂聲,春節的氣氛開始在這座城市氤氳開來。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羅典 實習生 趙靖含 編輯 肖成

嚴淇顯得很自然:" 別人扔掉的盒飯,我照樣吃,我又不會得病。" 嚴淇平時會撿破爛賣錢,賺來的錢就去買飯,甚至有空的時候他還去網吧打遊戲。

明明記得家人資訊,卻沒有主動找尋家人,為什麼這次願意配合志願者去尋親?嚴淇抿了抿嘴唇,眼神游離但聲音清楚地小聲嘟囔:" 都過年了,還是得回家。誰過年不回家啊。"

嚴淇與人交談時,如同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說起流浪的故事神采飛揚,談及當初離家出走與父親的矛盾,他握起拳頭在空氣揮舞,義憤填膺。" 那個家只要有我爸,我就不會回去 "。雖然他配合志願者說出了自己的資訊,也渴望能回家過年。似乎是習慣了這麼多年來自由散漫的生活,如今的嚴淇對 " 家 " 概念很淡,自顧自陷在那段讓他痛苦的親情回憶裡。這段親人相認之路似乎還存在不小的波折,為了不打破嚴淇的生活狀態,志願者們彼時沒有告訴他 " 認親 " 一事。

在談話過程中,有周圍居民靠過來搭話。他們也很好奇,這個比許多居民來得都早、常常在他們生活中出現的孩子是不是將有新的人生故事篇章。在清湖名苑社區樓下,許多商鋪的店主都熟悉嚴淇。嚴淇常年睡的空地就在樓盤租賃中心的門口。在嚴淇沒錢的時候,老闆還會讓他幫忙擦玻璃," 擦一次玻璃給他 50 塊,讓他買點吃的 "。

租賃中心的側對面有一家湘菜館,嚴淇很喜歡吃他們家的麻婆豆腐。老闆娘方女士告訴記者,嚴淇每一次來都必點麻婆豆腐。" 他沒有賒過帳,每一次都會主動先給錢。" 餐館會有很多廢品,老闆娘常常喊嚴淇拿去賣,就算沒有要求什麼,嚴淇也會主動返給他們一些錢。談話間,老闆娘的女兒跑下樓來,摸了摸趴在門口的小狗。老闆娘告訴記者,那只狗是嚴淇 " 送 " 他們的。它是只流浪狗,嚴淇看到之後,問她要不要帶回家給女兒養。現在,那只名叫 "COCO" 的狗已經是女兒最心愛的寵物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嚴淇一如往常地在社區裡 " 流浪 " 著。此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在志願者們和家人正在緊張的籌備中,一個全新的生活就要向他走來了。

11 年來家人從未放棄尋子

遠在遵義的嚴小軍並不知道,11 年未見面的兒子對自己有如此之大的反感情緒。1995 年,為了養家糊口,嚴小軍告別家中的妻子來到東莞打工,嚴淇由媽媽胡俊梅在老家照顧。嚴淇小時候調皮搗蛋甚至常常偷家裡的錢出去玩。每年回家一次是嚴小軍和嚴淇僅有的交流機會,為了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嚴小軍往往手段激烈。年幼的嚴淇不懂得嚴父慈母,只覺得爸爸對自己很不好,父母常常吵架甚至還會打架。2006 年,嚴小軍和胡俊梅因為感情不和協議離婚,嚴淇交由父親撫養。父母之間的感情糾葛給小嚴淇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2006 年 7 月,剛辦完離婚手續的嚴小軍就把嚴淇接到自己身邊。父親在鐘錶廠打工時,嚴淇只能自己在家。" 為了怕他出門亂跑出事,我上班時就把他關在家裡。但是,我不會鎖門。" 嚴小軍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嚴淇就在一次他加班途中離家出走了。

嚴小軍和胡俊梅,兩個剛剛失去了婚姻的人,又失去了共同的血脈。他們瘋狂地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嚴淇的下落,報警、張貼尋人啟事、登報、聯繫電視臺,但是一無所獲。11 年來,嚴小軍一直牽掛著兒子,零零星星的消息他都不曾放過。為了更方便尋找兒子,後來他考了駕照,改行去跑貨車。2007 年,他曾經收到一個消息稱東莞發現了一具無人認領的男屍。嚴小軍立刻趕了過去,仔仔細細地查看那具在水溝裡已經慢慢腐爛的屍體,觀察他的鞋子,比對他的身高。那不是嚴淇。而胡俊梅自那以後 11 年來從未再和嚴小軍說過一句話。

在希望之後迎來更大的失望,是尋親之路的常態。當寶貝回家志願者聯繫他們的時候,嚴小軍和胡俊梅都抱著 " 可能又是一次失望 " 的心理準備。嚴淇的大舅胡永昌接到電話時激動地哭了,決定還是得去一趟深圳。為了保險起見,從貴州趕到深圳後,他們馬上就去派出所諮詢,在民警的提醒下,他們來赴約了。

多方力量接力讓他們一家人團圓回家

胡俊梅在第一眼看到嚴淇睡覺的那個破舊的沙發時,聲音開始微微顫抖:" 這麼多年,他受苦了。" 她和嚴小軍在離異後又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因為一段失而復得的血脈,又重聚在這裡。孩子遲遲未出現,他們緊懸著的心放不下,胡俊梅對志願者說:" 你們還是應該測血樣的,這個步驟不能少。"

胡俊梅專門帶來了嚴淇小時候每個周歲拍攝的紀念照。正當她向志願者們講述孩子兒時的往事時,嚴淇終於在幾個志願者的陪伴下慢慢走了過來。胡永昌最先認出來那就是外甥,他緊走了兩步,激動地一把抱住嚴淇:" 你還認不認得我?" 嚴淇說:" 我認得,你是舅舅。" 嚴小軍也想過去和兒子擁抱,但被嚴淇生硬地躲開。他只好默默站在一旁,眼圈已經變紅。胡俊梅遠遠地看著兒子就突然哭出了聲來:" 那就是他啊!" 她急急地奔到了兒子的身邊,抱住他,摟著他的肩膀,哭著問他還認不認識自己。嚴淇看著母親,點點頭,也抱住了母親。

站在一旁的胡永昌忍不住勸說嚴淇," 你爸爸這麼多年一直在找你,你應該讓你爸爸抱抱你。" 看到父親孤獨地站在一旁,嚴淇態度終於緩和下來接納父親的擁抱。嚴小軍撲上去緊緊地抱住兒子,右手在嚴淇的身後扣著左手手腕,他的手腕被自己勒得泛紅,離家時和他差不多高的兒子如今已經高出他一個頭。他把頭緊緊地埋在兒子的胸口,身子因為激動開始顫抖。忽然,他把臉揚起來失聲痛哭,壓抑了 11 年的苦楚終於在這一刻盡情爆發出來。哭作一團的家人們沒人再提測血樣,他們只是不停說著:" 先帶孩子去好好洗漱,買新衣服,然後咱們就回家。"

▲嚴小軍抱住嚴淇失聲痛哭。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嚴小軍在冷靜下來後,對著志願者們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他說:" 真的很感謝你們。多虧了你們。"

▲嚴小軍向志願者鞠躬致謝。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就要離開自己在深圳的 " 家 " 了。臨走前,嚴淇拉著舅舅來到自己經常玩遊戲的網吧門口,他說自己還欠了老闆 80 塊錢的網費,走之前一定要還給他。

記者上前問胡永昌:" 孩子沒有身份證明,怎麼回家呢?" 胡永昌告訴記者,來深圳前在老家居委會開具了一個證明。他不知道,這張紙並不能作為嚴淇的身份證明。記者隨即通過同事聯繫到龍華警方,在得知嚴家尋親的來龍去脈後,龍華警方當即通知嚴淇家人前往龍城派出所辦理相關手續。

▲龍華公安分局龍城派出所民警為嚴淇開具身份證明。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可是,當嚴小軍、胡俊梅帶著嚴淇來到龍城派出所後,視窗民警通過查詢人口資訊才發現,由於嚴胡二人在各自組建新的家庭遷移戶口的過程中,已經將嚴淇的戶籍資訊遺失,導致派出所無法直接為嚴淇開具有效的身份證明。經過再三協調,派出所出具了一份注明嚴淇與嚴小軍父子關係的證明,隨後,記者緊急聯繫了深圳鐵路警方,嚴淇的身世讓鐵路警方迅速作出決定,為了讓他們順利踏上回鄉路,經與深圳北站協商,將於 1 月 21 日一早把他們送上 G2926 次列車返回貴陽。

▲離家 11 年後,嚴淇與家人終於在深相認。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記者離開時,遠處傳來喜氣洋洋的鑼鼓樂聲,春節的氣氛開始在這座城市氤氳開來。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羅典 實習生 趙靖含 編輯 肖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