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這些考古新發現 告訴你一個你不知道的河北

馬圈溝遺址新發現三個文化層, 把人類活動延伸至120萬年;臨漳鄴城遺址確認的重要遺跡, 為研究宮城建築格局、營建和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發現唐、五代、北宋等7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層疊壓, 為瞭解正定古城的城市佈局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2017年, 河北考古成果豐碩, 這些河北的歷史你都瞭解嗎?趕緊和小編一起漲姿勢!

●馬圈溝遺址:完善早更新世古人類演化文化序列

座標: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大田窪鄉岑家灣村西南1500米處的馬圈溝南端

馬圈溝遺址是目前泥河灣盆地內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馬圈溝遺址內發現石製品792件、動物化石1573件。 石製品特點鮮明, 具有明顯的進步性, 可能代表了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術革命, 為認識中國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術具有重要價值。

馬圈溝遺址新發現的3個文化層, 將人類活動的文化層增加至15個, 時代延伸至120萬年左右, 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序列, 證明古人類在泥河灣盆地演化具有很強的連續性。

●臨漳鄴城遺址:沉睡千年的六朝古都

座標: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20公里處, 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

2017年, 考古專家對河北臨漳鄴城遺址核桃園建築基址群進行了發掘和研究, 確認其為北齊皇家佛寺大莊嚴寺遺址。 核桃園北齊佛寺塔基的發現與發掘對瞭解北朝晚期建築技術、佛教瘞埋制度以及探討核桃園建築基址群和鄴城南郊宗教禮制建築群的分佈具有重要意義。

●正定開元寺遺址:首次發現7朝文化層疊壓

座標:正定開元寺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常勝街西側, 為正定八大寺之一, 始建於北魏, 200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正定現存創建歷史最早的一座寺院。

2017年6月, 正定縣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通過考古發掘, 首次發現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個歷史時期的連續文化層疊壓, 累計出土文物近2000件。

出土器物中有大量瓷器標本,分屬定窯、井陘窯、邢窯、磁州窯、景德鎮等窯系,其中,定窯、井陘窯、邢窯、磁州窯等河北四大名窯瓷器出土於同一古文化遺址在河北地區尚不多見。

此次考古共發現遺跡94處,完整地保留了正定古城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時期城池城牆、民居、街道、開元寺寺廟建築體系演變的考古證據。

此次考古發現的遺存無論層位關係、遺跡現象、平面佈局、建造工藝,還是出土文物規模,在正定城市考古中均屬首次,填補了正定晚唐、五代、北宋至明清時期城市考古的空白。

●行唐故郡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座標:行唐故郡遺址,位於石家莊市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

2015年至201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在發掘的7000平方米範圍內,清理東周墓葬36座、車馬坑7座、水井50眼、灰坑420座、窯2座、灶2座,出土銅、金、玉、陶、蚌、骨角器上千件(組)。初步認定故郡遺址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貴族墓地和戰國前期居住址。

故郡遺址考古,發現和發掘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及歷史研究的空白。故郡遺址呈現出的面貌特徵及葬俗,顯示遺址深受晉燕等華夏系統文化影響,同時還具有十分罕見的北方族群特徵,在時空和內涵上與早期中山國密切關聯。該遺址為研究戎、狄等北方族群華夏化進程以及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要莊遺址:填補河北缺乏早期城址資料的空白

座標:位於河北保定滿城區要莊鄉要莊村

要莊遺址位於保定市滿城縣城東北6公里安莊鄉要莊村,是商代至周代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2017年進行田野考古鑽探與發掘,新探出遺跡點70餘處。新發現周代黃土堆積4處、溝8條、墓葬3座、窯4座、灶13座、井10眼等。另有漢代建築遺跡2處、路1條、溝1條等。考古隊初步判斷上述遺跡年代當不出兩周時期,黃土堆積的年代應該不晚於西周時期。

要莊遺址考古意義重大,首次確認了要莊遺址西北區域為一西周時期城址,將正式發掘的河北地區城址的歷史至少提早到西周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河北缺乏早期城址資料的空白。

●崇禮太子城:有可能是金代皇室行宮

座標: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四台嘴鄉太子城村

2017年河北省文研所、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禮區文廣新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在位於張家口奧運村內的太子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並獲重要發現。考古隊在太子城遺址共發掘6400平方米,出土遺物以各類泥質灰陶胎的筒板瓦、龍鳳形脊飾、迦棱頻伽等建築構件為主,另有部分綠釉筒板瓦、脊飾等。從已發掘的遺跡與遺物分析,太子城遺址或為金代後期皇室行宮遺址。

從出土遺物分析,太子城遺址時代為金代中後期,根據相關史籍記載以及太子城遺址發掘結果,推斷太子城有可能是《金史》中記載金章宗駐夏的泰和宮。

(河北新聞網綜合,編輯李瑾)

出土器物中有大量瓷器標本,分屬定窯、井陘窯、邢窯、磁州窯、景德鎮等窯系,其中,定窯、井陘窯、邢窯、磁州窯等河北四大名窯瓷器出土於同一古文化遺址在河北地區尚不多見。

此次考古共發現遺跡94處,完整地保留了正定古城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時期城池城牆、民居、街道、開元寺寺廟建築體系演變的考古證據。

此次考古發現的遺存無論層位關係、遺跡現象、平面佈局、建造工藝,還是出土文物規模,在正定城市考古中均屬首次,填補了正定晚唐、五代、北宋至明清時期城市考古的空白。

●行唐故郡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座標:行唐故郡遺址,位於石家莊市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

2015年至201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在發掘的7000平方米範圍內,清理東周墓葬36座、車馬坑7座、水井50眼、灰坑420座、窯2座、灶2座,出土銅、金、玉、陶、蚌、骨角器上千件(組)。初步認定故郡遺址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貴族墓地和戰國前期居住址。

故郡遺址考古,發現和發掘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及歷史研究的空白。故郡遺址呈現出的面貌特徵及葬俗,顯示遺址深受晉燕等華夏系統文化影響,同時還具有十分罕見的北方族群特徵,在時空和內涵上與早期中山國密切關聯。該遺址為研究戎、狄等北方族群華夏化進程以及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要莊遺址:填補河北缺乏早期城址資料的空白

座標:位於河北保定滿城區要莊鄉要莊村

要莊遺址位於保定市滿城縣城東北6公里安莊鄉要莊村,是商代至周代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2017年進行田野考古鑽探與發掘,新探出遺跡點70餘處。新發現周代黃土堆積4處、溝8條、墓葬3座、窯4座、灶13座、井10眼等。另有漢代建築遺跡2處、路1條、溝1條等。考古隊初步判斷上述遺跡年代當不出兩周時期,黃土堆積的年代應該不晚於西周時期。

要莊遺址考古意義重大,首次確認了要莊遺址西北區域為一西周時期城址,將正式發掘的河北地區城址的歷史至少提早到西周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河北缺乏早期城址資料的空白。

●崇禮太子城:有可能是金代皇室行宮

座標: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四台嘴鄉太子城村

2017年河北省文研所、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禮區文廣新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在位於張家口奧運村內的太子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並獲重要發現。考古隊在太子城遺址共發掘6400平方米,出土遺物以各類泥質灰陶胎的筒板瓦、龍鳳形脊飾、迦棱頻伽等建築構件為主,另有部分綠釉筒板瓦、脊飾等。從已發掘的遺跡與遺物分析,太子城遺址或為金代後期皇室行宮遺址。

從出土遺物分析,太子城遺址時代為金代中後期,根據相關史籍記載以及太子城遺址發掘結果,推斷太子城有可能是《金史》中記載金章宗駐夏的泰和宮。

(河北新聞網綜合,編輯李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