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請回答,1888!

撰文 | 蘇濤

這事兒要從上次去泰國玩兒說起。 現在泰國已經被中國人承包了, 你在泰國看見的中國人, 肯定要比你在三裡屯看到的優衣庫多多了, 啊呸, 是三裡屯看到的中國人多多了。

我就看到一家三口來海邊旅行, 那個小朋友是個好奇寶寶, 老是拉著他爸爸問這問那。 呦, 我這一聽, 他正問道“爸爸, 爸爸, 天空為啥是藍色的”?他爸嫌煩沒搭理他。

我本著多年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 和把每個孩子都視若己出的大愛精神, 給他解釋道:小朋友, 那是因為瑞利散射啊。

你知道瑞利散射嘛?就是當粒子尺度遠小於入射光波長時(<λ/10), 其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強度是不一樣的, 該強度與入射光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

順手我就在腳下的沙地上把瑞利公式寫給了他, 還不辭辛勞的給他解釋了, 式中出現的字母都有什麼意義, 以及這個式子有什麼物理意義。

簡單說就是, 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比波長較長的紅光散射更明顯, 短波中人眼對紫光不敏感對藍光敏感, 所以最後天空呈現藍色。

想來我這種毀人不倦(霧, 劃掉)的態度感動了小朋友, 聽完這個他一臉懵逼, 整個人都不對了。

我見機又問他, 你知道大海為啥是藍色的嘛, 來哥哥再給你講一哈拉曼散射, 看到他嚎啕大哭地跑遠了, 我終於露出了志得意滿的英(wei)俊(suo)笑容。 (KO熊孩子*1)

說到海洋為什麼會是藍色, 1921年印度物理學家拉曼從英國坐船回來時, 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認為, 基於印度糟糕的交通系統, 本來拉曼先生考慮的應該是, 如果被擠落水後會有怎樣的運動過程, 但是這個問題已經被以撒•牛頓爵士很好的解決了, 所以拉曼先生只好考慮海洋的顏色問題。

自這次航行起, 拉曼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 促成他於 1928 年 2 月發現了新的散射效應, 就是現在所知的拉曼散射。 敲黑板, 在物理和化學方面都很重要!

01

拉曼的全名是 Chandrasekara Venkataraman。 別瞅我, 我也不會讀!我猜大家叫他拉曼, 真的是因為, 沒人能讀出這個印度小子的名字。

長的很印度的拉曼先生

他的成長經歷和你我不一樣(我們不一樣~),是一個標準的天才神童的成長經歷。主修光學和聲學的拉曼,16歲就大學畢業,19歲就碩士畢業了。

在獲得學位後,拉曼再接再厲奮發圖強的考上了,呃,政府的助理會計主任。此後,他天天在腐朽墮落的殖民地政府的辦公室裡,悠哉悠哉地喝茶看報浪費生命,日子爽的不要不要的。(這似乎也和現在我們大多物理專業的畢業生一樣,捂臉)

不一樣的是拉曼先生是個愛熱鬧的人,經常在鬧市給大夥兒講物理、做實驗(呸,惡趣味)。他的研究課題包括印度舞裡常出現的:西塔爾琴(印度絃樂器)、塔不拉(印度鼓)和穿莎麗的印度姑娘。

由於老給同事們講非線性光學、時不時還動手動腳(做實驗),拉曼最終被不厭其擾的同事們集體投訴。這導致拉曼先生不得不辭去熱愛的、事兒少錢多離家近的官老爺工作。

他還能幹什麼呢?沒錯,當物理學家啊,去謔謔那些科學呆子吧拉曼!

相愛沒有那麼容易,當物理學家也是。加入天地會要去總舵刻反清複明、加入紐約黑幫要和“教父”一起吃dinner、就連加入洪興都要先到山雞那裡拜拜碼頭,科學界其實也差不多。

懷著對過往吹比的無限悔恨,和對未來的不安忐忑,拉曼來到了科學繁榮昌盛的英國。

02

那是1921年的夏天,倫敦的天氣還是有一些悶熱。馬路邊的咖啡店裡,人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著當時正要在牛津舉辦的英聯邦的大學會議。街上的報童在大聲叫賣報紙,那上面正在討論愛爾蘭與英國簽定停火協議,沒人注意到在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名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成立了。

街邊一位紳士彬彬有禮地扶著貴婦人上了馬車,趕去聽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兩位老太太羡慕地望著馬車遠去,對貴婦帽子的式樣大為讚歎,但不久後,她們就找到了新的話題,開始對瑞利男爵三世的遺產案評頭論足起來。看來,即使是新世紀的到來,也不能改變這個城市古老而傳統的生活方式。

在英聯邦大學會議上,拉曼見到了偉大的湯姆遜、偉大的盧瑟福、偉大的布拉格以及偉大的狄拉克(當然這些人都沒有鳥這個渾身咖喱味的殖民地小哥)。

雖然作為一個小透明,拉曼被無視到都沒人來打臉。但他發現在這裡人們對物理學的興趣簡直高亢,開爾文爵士的演講居然能吸引各種社會名流,在這裡做科研的人簡直不要太爽。

待了五個月之後,拉曼且悲且喜的踏上回國的船“納昆達”號。為什麼悲傷呢?因為拉曼發現,他的偶像、因研究光的散射、提出著名散射公式的瑞利已經於兩年前去世了;而令拉曼先生欣喜的是,他在這個過世大佬的文章裡發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等著吧,你們這群傲慢的英國佬,我會給你們一個教訓的,拉曼暗暗道。

現在我們知道,瑞利在解釋完瑞利散射後,貌似有點累,於是他大失水準地告訴大家,海之所以是藍的是因為反射天空的顏色。真的是這麼簡單嘛?愛做實驗(愛BB)的拉曼站出來了:不!不是這樣的!

作為實驗狂魔,拉曼長期在頭巾裡包著一些簡單的光學儀器,包括一個口袋大小的分光儀、幾個尼科爾棱鏡、一個小望遠鏡,甚至還有一片光柵(大霧,劃掉)。在從英國駛往印度的漫長旅途上,他利用這些儀器來檢查海水,終於確信水分子就像氣體分子一樣,也可以將光散射。

所以他一抵達孟買港口,就馬上投了一篇快報式論文到Nature期刊。(哇,你也是膽子大,不先投個二區試試水?)

果不其然,這篇文章無人應答。

但是拉曼在船上所得到的洞見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因此當他回到加爾各答的實驗室後,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就著手從新的方向研究光的散射效應。

與此同時,1922 年康普頓(Arthur Compton,1927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X 射線在和電子非彈性碰撞後,會損失能量,因此波長會變長。這給了拉曼很大的啟發,他相信類似康普頓效應的情形,也可被證明出會出現在可見光與分子 的非彈性散射上。

康普頓效應

拉曼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加爾各答做了一些簡單的實驗,來看不同液體中光的散射情形。他們用陽光作為光源,用不同的濾光器將各色光分離出來,然後讓其自液體標靶中散射出去。只用如此簡單的裝備,就能觀察到許多不同液體中光散射的顏色變化。

一束光通過棱鏡

在1928 年 2 月,拉曼又通過實驗觀察到散射的光會極化,因此可以分辨出新的散射效應和螢光的區別。他和同事克裡許南(K. S. Krishnan)合寄出一篇短論文到 Nature,標題為《一個二次輻射的新類型》,在論文中他們描述所檢查過的 60 種不同的普通液體,在所有液體中都觀察到,些許程度的新散射效應。

不久,拉曼用分光儀測出光與散射光的確切波長,並于3月時將此量化的結果在南印度科學協會的演講和《印度物理期刊》(Indian Journal of Physics)中公佈出來。

當時其他科學家也有在研究光的散射效應,例如俄國物理學家蘭茲伯格( Grigory Landsberg)和曼德爾斯坦(Leonid Mandelshtam) 。他們於 1925 年開始在石英中觀察光散射,起初也因石英樣品不良,有許多雜質而研究受阻。但之後他們設法得到了足夠純的石英樣品, 因而在 1928 年 2 月也獨立地觀察到,與拉曼散射相同的散射效應。兩個月後,他們將結果在莫斯科的會議中發表。

拉曼散射效應

物理學家很快地認識到拉曼效應的重要性,它不僅給量子理論提供了另一種確認,還在分子振動與旋轉的研究方面很有用。量子領域的大佬愛因斯坦看著拉曼的論文讚不絕口時,可能不會想到這個被他誇讚年輕人,是個包著頭巾、邊吃咖喱邊摳腳的印度小哥。

在短短幾年間,化學家就都開始用拉曼光譜學作為化學分析之用。 現在拉曼光譜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應用,記得地鐵裡安檢液體的那個儀器嘛~

我們將鐳射聚焦在樣品表面,並在樣品表面收集拉曼散射信號。由於鐳射焦距固定,拉曼光譜可以有效分析薄透明包裝材料內(如塑膠樣品袋或透明玻璃瓶)的樣品。(真的不是那個喝一口就算過安檢了~)

拉曼光譜儀

當然新型透視拉曼技術,更是能穿過不透明包裝的材料,(例如塑膠瓶、纖維樣品袋、雙層玻璃、紙張以及纖維包封等),檢測包裝內部的樣品,是不是敲膩害~

03

拉曼因此發現而於1930年獲得諾貝爾獎,此外還獲得無數的其他榮譽。他於 1929 年被英國政府封以爵位(注:印度於 1947 年才脫離英國獨立),現在我們要叫他拉曼爵士(Lord Raman)

再後來印度獨立,拉曼先生走上人生顛覆,當上了印度科學院的院長,還在班加羅爾 (Bangalore)設立了拉曼研究所。他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當年牛頓在英國一樣。他逝世於 1970 年,為了紀念拉曼和他的發現,印度將每年的2月28日訂為國家科學日,以茲慶祝。

拉曼終於成為了和甘地、泰戈爾一樣的偉大印度人,也和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等人一起成為物理學界的擎天柱。

這,告訴我們,只要愛做物理實驗,即使你是個包著頭巾渾身咖喱味的小哥,上帝?濕婆也會讓你出名的。

作者系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生

參考文獻

蕭如珀等/譯,《1928 年2 月:發現拉曼散射》,APS News(美國物理學會新聞);

簡趣玲,《物理實驗》:喇曼效應,1985年02期;

王大明、郭振華,《自然辯證法通訊》:拉曼:土生土長的印度科學家,1994年01期

長的很印度的拉曼先生

他的成長經歷和你我不一樣(我們不一樣~),是一個標準的天才神童的成長經歷。主修光學和聲學的拉曼,16歲就大學畢業,19歲就碩士畢業了。

在獲得學位後,拉曼再接再厲奮發圖強的考上了,呃,政府的助理會計主任。此後,他天天在腐朽墮落的殖民地政府的辦公室裡,悠哉悠哉地喝茶看報浪費生命,日子爽的不要不要的。(這似乎也和現在我們大多物理專業的畢業生一樣,捂臉)

不一樣的是拉曼先生是個愛熱鬧的人,經常在鬧市給大夥兒講物理、做實驗(呸,惡趣味)。他的研究課題包括印度舞裡常出現的:西塔爾琴(印度絃樂器)、塔不拉(印度鼓)和穿莎麗的印度姑娘。

由於老給同事們講非線性光學、時不時還動手動腳(做實驗),拉曼最終被不厭其擾的同事們集體投訴。這導致拉曼先生不得不辭去熱愛的、事兒少錢多離家近的官老爺工作。

他還能幹什麼呢?沒錯,當物理學家啊,去謔謔那些科學呆子吧拉曼!

相愛沒有那麼容易,當物理學家也是。加入天地會要去總舵刻反清複明、加入紐約黑幫要和“教父”一起吃dinner、就連加入洪興都要先到山雞那裡拜拜碼頭,科學界其實也差不多。

懷著對過往吹比的無限悔恨,和對未來的不安忐忑,拉曼來到了科學繁榮昌盛的英國。

02

那是1921年的夏天,倫敦的天氣還是有一些悶熱。馬路邊的咖啡店裡,人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著當時正要在牛津舉辦的英聯邦的大學會議。街上的報童在大聲叫賣報紙,那上面正在討論愛爾蘭與英國簽定停火協議,沒人注意到在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名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成立了。

街邊一位紳士彬彬有禮地扶著貴婦人上了馬車,趕去聽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兩位老太太羡慕地望著馬車遠去,對貴婦帽子的式樣大為讚歎,但不久後,她們就找到了新的話題,開始對瑞利男爵三世的遺產案評頭論足起來。看來,即使是新世紀的到來,也不能改變這個城市古老而傳統的生活方式。

在英聯邦大學會議上,拉曼見到了偉大的湯姆遜、偉大的盧瑟福、偉大的布拉格以及偉大的狄拉克(當然這些人都沒有鳥這個渾身咖喱味的殖民地小哥)。

雖然作為一個小透明,拉曼被無視到都沒人來打臉。但他發現在這裡人們對物理學的興趣簡直高亢,開爾文爵士的演講居然能吸引各種社會名流,在這裡做科研的人簡直不要太爽。

待了五個月之後,拉曼且悲且喜的踏上回國的船“納昆達”號。為什麼悲傷呢?因為拉曼發現,他的偶像、因研究光的散射、提出著名散射公式的瑞利已經於兩年前去世了;而令拉曼先生欣喜的是,他在這個過世大佬的文章裡發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等著吧,你們這群傲慢的英國佬,我會給你們一個教訓的,拉曼暗暗道。

現在我們知道,瑞利在解釋完瑞利散射後,貌似有點累,於是他大失水準地告訴大家,海之所以是藍的是因為反射天空的顏色。真的是這麼簡單嘛?愛做實驗(愛BB)的拉曼站出來了:不!不是這樣的!

作為實驗狂魔,拉曼長期在頭巾裡包著一些簡單的光學儀器,包括一個口袋大小的分光儀、幾個尼科爾棱鏡、一個小望遠鏡,甚至還有一片光柵(大霧,劃掉)。在從英國駛往印度的漫長旅途上,他利用這些儀器來檢查海水,終於確信水分子就像氣體分子一樣,也可以將光散射。

所以他一抵達孟買港口,就馬上投了一篇快報式論文到Nature期刊。(哇,你也是膽子大,不先投個二區試試水?)

果不其然,這篇文章無人應答。

但是拉曼在船上所得到的洞見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因此當他回到加爾各答的實驗室後,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就著手從新的方向研究光的散射效應。

與此同時,1922 年康普頓(Arthur Compton,1927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X 射線在和電子非彈性碰撞後,會損失能量,因此波長會變長。這給了拉曼很大的啟發,他相信類似康普頓效應的情形,也可被證明出會出現在可見光與分子 的非彈性散射上。

康普頓效應

拉曼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加爾各答做了一些簡單的實驗,來看不同液體中光的散射情形。他們用陽光作為光源,用不同的濾光器將各色光分離出來,然後讓其自液體標靶中散射出去。只用如此簡單的裝備,就能觀察到許多不同液體中光散射的顏色變化。

一束光通過棱鏡

在1928 年 2 月,拉曼又通過實驗觀察到散射的光會極化,因此可以分辨出新的散射效應和螢光的區別。他和同事克裡許南(K. S. Krishnan)合寄出一篇短論文到 Nature,標題為《一個二次輻射的新類型》,在論文中他們描述所檢查過的 60 種不同的普通液體,在所有液體中都觀察到,些許程度的新散射效應。

不久,拉曼用分光儀測出光與散射光的確切波長,並于3月時將此量化的結果在南印度科學協會的演講和《印度物理期刊》(Indian Journal of Physics)中公佈出來。

當時其他科學家也有在研究光的散射效應,例如俄國物理學家蘭茲伯格( Grigory Landsberg)和曼德爾斯坦(Leonid Mandelshtam) 。他們於 1925 年開始在石英中觀察光散射,起初也因石英樣品不良,有許多雜質而研究受阻。但之後他們設法得到了足夠純的石英樣品, 因而在 1928 年 2 月也獨立地觀察到,與拉曼散射相同的散射效應。兩個月後,他們將結果在莫斯科的會議中發表。

拉曼散射效應

物理學家很快地認識到拉曼效應的重要性,它不僅給量子理論提供了另一種確認,還在分子振動與旋轉的研究方面很有用。量子領域的大佬愛因斯坦看著拉曼的論文讚不絕口時,可能不會想到這個被他誇讚年輕人,是個包著頭巾、邊吃咖喱邊摳腳的印度小哥。

在短短幾年間,化學家就都開始用拉曼光譜學作為化學分析之用。 現在拉曼光譜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應用,記得地鐵裡安檢液體的那個儀器嘛~

我們將鐳射聚焦在樣品表面,並在樣品表面收集拉曼散射信號。由於鐳射焦距固定,拉曼光譜可以有效分析薄透明包裝材料內(如塑膠樣品袋或透明玻璃瓶)的樣品。(真的不是那個喝一口就算過安檢了~)

拉曼光譜儀

當然新型透視拉曼技術,更是能穿過不透明包裝的材料,(例如塑膠瓶、纖維樣品袋、雙層玻璃、紙張以及纖維包封等),檢測包裝內部的樣品,是不是敲膩害~

03

拉曼因此發現而於1930年獲得諾貝爾獎,此外還獲得無數的其他榮譽。他於 1929 年被英國政府封以爵位(注:印度於 1947 年才脫離英國獨立),現在我們要叫他拉曼爵士(Lord Raman)

再後來印度獨立,拉曼先生走上人生顛覆,當上了印度科學院的院長,還在班加羅爾 (Bangalore)設立了拉曼研究所。他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當年牛頓在英國一樣。他逝世於 1970 年,為了紀念拉曼和他的發現,印度將每年的2月28日訂為國家科學日,以茲慶祝。

拉曼終於成為了和甘地、泰戈爾一樣的偉大印度人,也和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等人一起成為物理學界的擎天柱。

這,告訴我們,只要愛做物理實驗,即使你是個包著頭巾渾身咖喱味的小哥,上帝?濕婆也會讓你出名的。

作者系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生

參考文獻

蕭如珀等/譯,《1928 年2 月:發現拉曼散射》,APS News(美國物理學會新聞);

簡趣玲,《物理實驗》:喇曼效應,1985年02期;

王大明、郭振華,《自然辯證法通訊》:拉曼:土生土長的印度科學家,1994年01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