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那些70年代在鄯善拍攝過的電影及其他的過往 那時的你在嗎

1967年7月1日, 經總參謀部批准, 解放軍第第八航空學校在新疆柳樹泉組建。 八航校組建後, 校部和一團駐紮柳樹泉, 二團駐駱駝圈, 三團駐哈密, 四團駐鄯善。 四團地址就在現在的鄯善縣境內312國道通往園藝場的道路邊。

四團自組建以來, 全團官兵在歷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和科學嚴密組織下, 發揚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不畏艱難困苦, 團結奮鬥。 戰嚴寒, 鬥酷暑, 抗沙爆, 戰勝了極端惡劣的天氣和戈壁荒漠異常艱苦的環境。 以嚴謹的科學態度, 敢於創新, 敢於領先, 長期開展飛行訓練改革, 在天山腳下、戈壁灘上共同譜寫了一曲安全飛行戰歌。 共飛行476893架次, 115467小時27分。 培養出661名(其中留教87名)合格的殲擊機飛行員。 1985年因長期保證飛行安全被空軍記集體三等功一次, 1988年10月安全飛行20周年之時被空軍記集體二等功一次。 四團為八校長期保持飛行訓練安全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6年9月, 上海電影製片廠在四團駐地附近---現在的庫木塔格沙山拍攝電影《沙漠駝鈴》時, 著名演員梁波羅、潘紅、于飛、焦晃等人天熱患病, 緊急情況下住進鄯善四團衛生所, 得到王增傲所長等醫護人員較好的救治, 很快康復出院。

1976年6月, 八航鄯善四團二大隊副大隊長吳新鼎, 中隊長孫世福、教員祝仁康、高英錄、李永陽、弓晉強、王承山、張延明、陳修良、王健10名飛行幹部乘坐129次列車從北京去大連療養。

火車行駛到唐山古冶車站附近突遇唐山特大地震而緊急停車, 離地震中心不到10公里。 當時車上有1000多名旅客, 傷患多, 秩序混亂。 10名飛行員在吳新鼎帶領下組成一個堅強的抗震救災集體, 向列車長主動請纓, 冒著高溫和餘震維持車廂秩序, 救助傷患, 尋找水源, 肩挑手提給旅客送水。

列車工作人員聯名為他們請功, 空軍烏魯木齊指揮所為他們記集體三等功。 當時, 八航鄯善四團的事蹟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空軍報等報刊報導。 吳新鼎副大隊長代表這個集體到北京參加了空軍抗震救災表彰大會。

1977年7月,新疆地礦局三名地質勘探人員,在鄯善縣庫木塔格沙漠以南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因突起風沙而迷失方向中斷聯繫,人員生死不明。地礦局請求空軍營救,烏指派直五型飛機一架。由四團調度室組織飛行保障,飛行兩架次成功營救出地質勘探人員。

鄯善四團當年條件比校部差,沒有子校,子女們都在鄯善園藝廠學校上學。當時四團一名汽車連戰士,還曾被派到園藝場學校當過校外輔導員,還重新佩戴過紅領巾。那時他也就二十歲上下吧,那段經歷曾經讓那位年輕的小戰士在鄯善留下永久的青春記憶,是他們那些許多的戰士把美好的青春歲月留給了鄯善戈壁,留給了八航四團!

駐新疆鄯善八航校四團小夥伴。前排(左至右)路靜、張鳳榮;後排(左一)於立紅、張鳳霞(右一)。

70年代園藝場有和這些小夥伴們同班級的,可以收藏啦

同是八航校 二團的學員們,飛行過程中發現駱駝圈機場周圍大部分空域都沒有明顯地標,不便於保持空域位置,再加上當年的二團的飛機都是初教機,導航設備簡陋,飛機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時任團領航主任季臣業等人就設想做人工地標來輔助導航,而這些地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些巨幅文革標語。當年的人們之所以想到用文革標語做地標,自然免不了有向領袖表忠心、宣傳毛澤東思想等方面的用意在裡面。

設計者們先在空中選好各空域中相對平坦的大片戈壁灘的位置,然後在紙上設計了用仿宋體美術字寫成的標語,再到現場用皮尺等比放大,每個字50米見方。字設計好後,再由人用鐵鍬和木推板把字體上的戈壁石子刮掉,露出下面的土黃顏色就形成了那些大字,字體邊上的空間裡平鋪著厚厚的一層刮下來的石子,風吹不走,字體也就不會變。這一項工作,是由老教員穆中德等帶著23期飛行學員,利用了幾個星期天完成的。當時駱駝圈機場劃分了八個空域:“為人民服務”為1號空域,座標42 32’33’’ N 94 19’36 E;“向鬥爭中學習”為2號空域,座標42 27’40’’ N 94 14’36’’ E;“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為3號空域,座標42 27’12’’ N 94 08’49’’ E;“毛主席萬萬歲”標語為6號空域,座標42 39’18’’N 94 10’00’’ E;“只爭朝夕”為7號空域,座標42 39’33’’ N 94 16’00’’ E;4、5、8號空域有明顯的自然地標,沒必要人工創建了。這五條大型標語環繞機場,十分醒目,易於辨認。從此,飛行員們就可以在這些人工地標的幫助下掌握方向,準確地進出空域了。

駱駝圈機場旁的這五處巨幅文革標語地標,堪稱是新疆空軍原第八航校官兵在戈壁灘上創造的智慧奇跡,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她既是當年的實用文化,又是毛澤東思想時代的政治活動、文化藝術作品,同時也見證了一段中國空軍非同尋常的發展歷史。

八航二團 “戈壁大字” 地標奇跡與山河永存

整 理:彭 豔

編 輯:彭 豔

審 核: 陳 帥

1977年7月,新疆地礦局三名地質勘探人員,在鄯善縣庫木塔格沙漠以南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因突起風沙而迷失方向中斷聯繫,人員生死不明。地礦局請求空軍營救,烏指派直五型飛機一架。由四團調度室組織飛行保障,飛行兩架次成功營救出地質勘探人員。

鄯善四團當年條件比校部差,沒有子校,子女們都在鄯善園藝廠學校上學。當時四團一名汽車連戰士,還曾被派到園藝場學校當過校外輔導員,還重新佩戴過紅領巾。那時他也就二十歲上下吧,那段經歷曾經讓那位年輕的小戰士在鄯善留下永久的青春記憶,是他們那些許多的戰士把美好的青春歲月留給了鄯善戈壁,留給了八航四團!

駐新疆鄯善八航校四團小夥伴。前排(左至右)路靜、張鳳榮;後排(左一)於立紅、張鳳霞(右一)。

70年代園藝場有和這些小夥伴們同班級的,可以收藏啦

同是八航校 二團的學員們,飛行過程中發現駱駝圈機場周圍大部分空域都沒有明顯地標,不便於保持空域位置,再加上當年的二團的飛機都是初教機,導航設備簡陋,飛機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時任團領航主任季臣業等人就設想做人工地標來輔助導航,而這些地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些巨幅文革標語。當年的人們之所以想到用文革標語做地標,自然免不了有向領袖表忠心、宣傳毛澤東思想等方面的用意在裡面。

設計者們先在空中選好各空域中相對平坦的大片戈壁灘的位置,然後在紙上設計了用仿宋體美術字寫成的標語,再到現場用皮尺等比放大,每個字50米見方。字設計好後,再由人用鐵鍬和木推板把字體上的戈壁石子刮掉,露出下面的土黃顏色就形成了那些大字,字體邊上的空間裡平鋪著厚厚的一層刮下來的石子,風吹不走,字體也就不會變。這一項工作,是由老教員穆中德等帶著23期飛行學員,利用了幾個星期天完成的。當時駱駝圈機場劃分了八個空域:“為人民服務”為1號空域,座標42 32’33’’ N 94 19’36 E;“向鬥爭中學習”為2號空域,座標42 27’40’’ N 94 14’36’’ E;“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為3號空域,座標42 27’12’’ N 94 08’49’’ E;“毛主席萬萬歲”標語為6號空域,座標42 39’18’’N 94 10’00’’ E;“只爭朝夕”為7號空域,座標42 39’33’’ N 94 16’00’’ E;4、5、8號空域有明顯的自然地標,沒必要人工創建了。這五條大型標語環繞機場,十分醒目,易於辨認。從此,飛行員們就可以在這些人工地標的幫助下掌握方向,準確地進出空域了。

駱駝圈機場旁的這五處巨幅文革標語地標,堪稱是新疆空軍原第八航校官兵在戈壁灘上創造的智慧奇跡,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她既是當年的實用文化,又是毛澤東思想時代的政治活動、文化藝術作品,同時也見證了一段中國空軍非同尋常的發展歷史。

八航二團 “戈壁大字” 地標奇跡與山河永存

整 理:彭 豔

編 輯:彭 豔

審 核: 陳 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