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信任,來了新都這個村你就曉得了!

平時咱們買菜都是

自己挑菜

攤主稱重

給攤主付錢

這樣的流程誰都清楚

可是上面這張照片你看懂了嗎?

知道怎麼玩嗎?

小新來告訴你

這個菜攤, 全程需要靠你

自己看價格

自己付錢

自己找零

沒有人守著菜攤

沒有人給你算錢

新鮮的蔬菜和亮閃閃的金錢

就這樣赤裸裸地擺在你面前

拿菜、付帳, 全憑個人自覺

1月11日

新都區新民鎮金牛村金禾社區的

無人菜攤正式開業

經過媒體報導之後

有不少網友發出疑問

想知道關於這個菜攤的詳細情況

無人菜攤到底怎麼樣

不如一起去現場看看~

菜架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各類蔬菜

沾著濕潤泥土的芋頭

帶著露珠的青菜

標價1元、2元, 最多也不過3元

幼稚園的小朋友

也在老師的帶領下

學習如何自助買菜

買一大包菜

總共不到10元

比菜市場裡要便宜很多

真的要眼疾手快才有

上架一會兒就賣得差不多了

連錢都還沒掏出來

雞蛋就賣光了

無奈

金牛村裡許多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家裡只剩下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

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屋後種了點菜,平時做飯時就拔幾顆下鍋,剩下吃不完的丟了可惜,許多老人就騎著三輪,挑著扁擔,把多餘的蔬菜拿到鎮上的菜市場去賣掉。

可是說起來簡單,要去菜市場賣菜,淩晨4點多就得起來去占位置,賣不完還要挑回來。

對於年紀大的老人而言,這是件既困難又危險的事,許多老人還要幫著兒子媳婦帶孫子,每天為了不耽誤接送孩子的時間,許多菜只能無奈地爛在地裡。

無人

作為金牛村的村支書,陳軍想起自己曾經見過的無人商店、無人菜攤,他靈機一動,決定把無人菜攤搬到農民的家門口,搬到田間地頭。

經過兩個月的調研籌備,1月11日,金牛村的無人菜攤正式在金禾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啟動了。

無人菜攤初期準備了4個菜架。

每天早上8點多,一覺睡醒的菜農們悠悠哉哉把地裡的菜摘出來,走上幾步,就送到了菜攤,在金東公益的志願者幫助下,貼上了價簽,登記了數量之後,就忙著回家做飯、送孩子上學,有時間還能去茶館打打麻將。

就剩菜攤獨自在風裡淩亂:“這就走了?不管我了?”

每個菜架子上都掛著一個塑膠瓶子,買菜的人自己挑選了菜之後,根據標價把零錢投進瓶子裡,也可以自己找零。

等到傍晚天快黑的時候,金東公益的工作人員又統一清點收益,菜農去按照擺上的菜品數量結帳。

除此以外,大部分時間,沒有人守,沒有人監督,更沒有攝像頭盯著你,只有不會說話的菜攤在廣場一角獨自等待前來挑選蔬菜的顧客。

無欺

無人菜攤的菜,都是菜農自家種的無公害綠色蔬菜,基本上都沒打過藥,每天都是新鮮從地裡摘出來送來的。

每個賣菜的,都把每一捆蔬菜清理過,從不用邊角爛葉來濫竽充數。

每個買菜的,都認真算好買走的菜的價格,認真把零錢投進瓶子裡,從不會多拿白拿一片菜葉。

無人菜攤運營一周以來,每天與菜農結帳的時候,登記的菜品數量、收入的菜錢和剩下的數量總是對得整整齊齊,“從來沒少過一分錢!”金牛村的村支書陳軍書記驕傲地說。

“拿菜就放錢”

“大家都很自覺”

“賣菜的從來不看,但錢從來都夠”

……

這個無人菜攤

無疑是一個誠信風向標

在基層公共事務中,它真正實現了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這樣的參與感,讓社區居民們空前的團結起來,全民素質的大幅提升,無疑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而對於75歲的唐光菊來說

這樣的菜攤簡直就是她曾經

遙不可及的夢想

“信任”缺失是今天基層治理中的一大難題。

在社會學的理論中,我們有一個關於社會資本的概念。落到村社裡,社會資本可理解為居民間形成具有強關係的社會網路,相互之間有較強的信任關係並遵守共同的規範。

當這些達成後,村社中的居民就可以將村社內的社會資本轉化為自身的發展資本。通常而言,社會資本強的村社,內在活力便會強。

所以,重構或強化村莊內部的信任關係,從而增強村莊內部的社會資本,是城鄉社區治理中可事半功倍的做法。

我們看到,新民鎮金牛村金禾社區的的無人看守菜攤,正是當地重建社區信任關係的具體實踐,做法是十分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菜就擺在這裡,錢就放在這裡

但是從來沒有少過一分

這樣的無人菜攤

它為當地百姓帶來的不僅是新鮮感

它帶來的更多是

被信任的愉悅、被溫暖的感動

點滴信用累積,凝聚誠信中國

為誠信新都點贊~

責編:成都市新都區網信辦新媒體運營小組

買一大包菜

總共不到10元

比菜市場裡要便宜很多

真的要眼疾手快才有

上架一會兒就賣得差不多了

連錢都還沒掏出來

雞蛋就賣光了

無奈

金牛村裡許多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家裡只剩下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

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屋後種了點菜,平時做飯時就拔幾顆下鍋,剩下吃不完的丟了可惜,許多老人就騎著三輪,挑著扁擔,把多餘的蔬菜拿到鎮上的菜市場去賣掉。

可是說起來簡單,要去菜市場賣菜,淩晨4點多就得起來去占位置,賣不完還要挑回來。

對於年紀大的老人而言,這是件既困難又危險的事,許多老人還要幫著兒子媳婦帶孫子,每天為了不耽誤接送孩子的時間,許多菜只能無奈地爛在地裡。

無人

作為金牛村的村支書,陳軍想起自己曾經見過的無人商店、無人菜攤,他靈機一動,決定把無人菜攤搬到農民的家門口,搬到田間地頭。

經過兩個月的調研籌備,1月11日,金牛村的無人菜攤正式在金禾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啟動了。

無人菜攤初期準備了4個菜架。

每天早上8點多,一覺睡醒的菜農們悠悠哉哉把地裡的菜摘出來,走上幾步,就送到了菜攤,在金東公益的志願者幫助下,貼上了價簽,登記了數量之後,就忙著回家做飯、送孩子上學,有時間還能去茶館打打麻將。

就剩菜攤獨自在風裡淩亂:“這就走了?不管我了?”

每個菜架子上都掛著一個塑膠瓶子,買菜的人自己挑選了菜之後,根據標價把零錢投進瓶子裡,也可以自己找零。

等到傍晚天快黑的時候,金東公益的工作人員又統一清點收益,菜農去按照擺上的菜品數量結帳。

除此以外,大部分時間,沒有人守,沒有人監督,更沒有攝像頭盯著你,只有不會說話的菜攤在廣場一角獨自等待前來挑選蔬菜的顧客。

無欺

無人菜攤的菜,都是菜農自家種的無公害綠色蔬菜,基本上都沒打過藥,每天都是新鮮從地裡摘出來送來的。

每個賣菜的,都把每一捆蔬菜清理過,從不用邊角爛葉來濫竽充數。

每個買菜的,都認真算好買走的菜的價格,認真把零錢投進瓶子裡,從不會多拿白拿一片菜葉。

無人菜攤運營一周以來,每天與菜農結帳的時候,登記的菜品數量、收入的菜錢和剩下的數量總是對得整整齊齊,“從來沒少過一分錢!”金牛村的村支書陳軍書記驕傲地說。

“拿菜就放錢”

“大家都很自覺”

“賣菜的從來不看,但錢從來都夠”

……

這個無人菜攤

無疑是一個誠信風向標

在基層公共事務中,它真正實現了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這樣的參與感,讓社區居民們空前的團結起來,全民素質的大幅提升,無疑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而對於75歲的唐光菊來說

這樣的菜攤簡直就是她曾經

遙不可及的夢想

“信任”缺失是今天基層治理中的一大難題。

在社會學的理論中,我們有一個關於社會資本的概念。落到村社裡,社會資本可理解為居民間形成具有強關係的社會網路,相互之間有較強的信任關係並遵守共同的規範。

當這些達成後,村社中的居民就可以將村社內的社會資本轉化為自身的發展資本。通常而言,社會資本強的村社,內在活力便會強。

所以,重構或強化村莊內部的信任關係,從而增強村莊內部的社會資本,是城鄉社區治理中可事半功倍的做法。

我們看到,新民鎮金牛村金禾社區的的無人看守菜攤,正是當地重建社區信任關係的具體實踐,做法是十分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菜就擺在這裡,錢就放在這裡

但是從來沒有少過一分

這樣的無人菜攤

它為當地百姓帶來的不僅是新鮮感

它帶來的更多是

被信任的愉悅、被溫暖的感動

點滴信用累積,凝聚誠信中國

為誠信新都點贊~

責編:成都市新都區網信辦新媒體運營小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